课件28张PPT。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主要内容认识喀斯特地貌一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是原南斯拉夫西北部的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名称,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地貌。
2、喀斯特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3、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
5、形成喀斯特地貌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为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6、喀斯特地貌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溶蚀作用:
CaCO3+CO2+H2O=Ca(HCO3)2
CaCO3是碳酸盐,在CO2和H2O的作用下被溶蚀成Ca(HCO3)2。
淀积作用:Ca(HCO3)2 =CaCO3 +CO2 +H2O
Ca(HCO3)2又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成为CaCO3。二、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1、岩石的可溶性
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
2、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 。
3、水的溶蚀力
水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正相关)。
4、水的流动性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性有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三、喀斯特地貌的分类1、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
2、地面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和落水洞 等。
3、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各种由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
天
坑峰丛峰林孤峰地下河落水洞博山溶洞 ??芙蓉洞石柱石笋石钟乳四、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3.25亿年以前桂林地区是一片大海,沉积了大量的石灰岩,后来由于构造运动,抬升为陆地,因此桂林地区石灰岩是充足的,并且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都很好。
桂林位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天然的地形与炎热多雨的条件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强烈的流水侵蚀,使石灰岩受到大面积的溶蚀,从而提高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桂林的气候有利于生物的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创造了条件。你能用圈层相互作用的原理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吗?
试着用知识框架图解法来表明你的观点(1)从岩石条件看,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2)从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看,气候条件——桂林位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充沛;地形条件——桂林地区东部、西部、北部地势高,中部、南部地势低,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所以桂林天然的地形组合与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使石灰岩受到大面积的溶蚀,从而提高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程度。
(3)从生物条件看,桂林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