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的圈层结构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地球的圈层结构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5-03 19: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认识地震波较快较慢固、液、气体固体 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改变332900速度(千米/秒)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壳地幔地核上层地幔下层地幔外地核内地核比较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莫霍面以上,平均深度17千米。厚度变化规律一般是:海拔越高,
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按含量由多到少排列组成地壳的元素:
氧O、硅Si、铝Al、铁Fe、
钙Ca、钠Na、钾K、镁Mg。养O闺Si女Al贴Fe给Ca哪Na家K美Mg地壳:地幔:
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为2800千米。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合称岩石圈。
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地核:
地球的核心部分,古登堡面(2900千米)以下。可以分为外核和内核。据推测,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和高压下的熔融状态铁和镍,可能是产生地球磁场的原因。地壳
(陆、洋)地幔
(上、下)地核
(内、外)地球的内部结构 思考:1、地壳,软流层,岩石圈的关系。2、软流层物质的物理性状。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称地壳;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之上的地幔部分)合称为岩石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物质成熔融状态,是岩浆的发源地。3、地幔的物质成分是什么。4、地核可分为哪几部分,有何不同。 主要是硅酸盐类,随着深度的增大,铁、镁含量逐渐增加,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可以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物质为液态或熔融态,内核物质一般认为是固态。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大气圈: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水 圈:由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组成。
分类: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地表水、地下水。
生物圈: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水圈。生态系统: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其中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思考:1、大气圈的范围和大气密度变化。 在离地面2000-3000千米的高空,空气极其稀薄,一般认为是地球大气圈的上界;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2、说说你对生物圈的理解。 生物圈不仅指的是地球上的生物,还包括生物的生存环境。
生物圈最核心的部分是:地面以上100米,水面以下200米。3、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的划分有
何不同。 内部圈层的界限相对明显,外部各圈层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并无明显界限。再见大陆地壳:双层大洋地壳:单层上层: 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地 幔地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