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5-11 19: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工业地域的形成和类型考纲要求:1、工业联系与工业分布的变化趋势;2、工业地域的形成和类型;一、工业联系1.生产上的投入—产出联系(1)零部件生产与组装厂之间的联系 (2)前一道工序与下一道工序之间的联系(生产流水线联系)2.非生产上的联系—地理空间3.信息联系(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等)1.下列各组工厂之间具有投入—产出联系的是(  )  A.服装、鞋帽、雨伞、包带  B.家具、纺织、食品、印刷  C.纺纱、织布、印染、服装  D.汽车、水泥、农机、化肥C二、工业空间分布的趋向 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称为工业的集聚。1、工业的集聚:2、集聚的有利影响: 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3、工业的集聚类型:(1)、传统的专业化生产集聚区①生产方式:
②部门关系:
③集聚优势:(2)、新兴产业集聚区①生产方式:
②部门关系:
③集聚优势:工业集聚的两种形式有投入产出联系,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生产协作传统工业区钢铁工业区、石油工业区等利用集聚的规模优势,扩大自身影响便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接近用户,获取信息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电子工业区结 果跨国公司趋向全球化;中小型三、工业的分散1. 分散原因: ①、避免过度集聚产生的弊端②、分散建厂,可以减少市场交易费用,并寻求新的发展机会。③、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市场、原料、劳动力等)。2.关于工业集聚的优越性的正确选项有: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②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③降低运费和能源消耗;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⑤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⑥减少污染,改善环境(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A四、工业地域1.概念:
2.形成: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自发的在地理上相互接近,以降低生产成本。规划建成先建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我国许多地方的新兴技术开发区)3.类别:①发育程度较低(小范围)的工业地域面积小,发育程度较低,
潜力小,多为原料加工型食品加工业②发育程度较高(大范围)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
潜力大,多为综合型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工业区4.钢铁工业的区位指向变化:最 初煤炭区位20世纪初铁矿区位二次大战后港口区位时 间 区位指向 举 例英国伯明翰中国鞍山宝钢及日本煤铁复合体型临海型 元器件具有轻、薄、短、小特点的新兴工业临空型4.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   A.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煤炭→铁矿石→港口   B.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   C.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D.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D3.工业地域形成的有利条件:①生产分工越来越细;②生产部门越来越复杂;③生产工艺日益专业化和自动化;④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正确选项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B(07海南) 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图6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图中河流可通航。5、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接近燃料地 ②接近铁矿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廉价劳动力充足
?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6、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 A. 燃料运输费用 B. 铁矿石运输费用
? C. 产品运输费用 D. 废弃物的排放量AB(08全II)图2示意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的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
7.图中a、b、c分别代表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C8.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
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
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
9.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BC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