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6-14 19: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单元 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1分,共35分。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决定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是( )
  A.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B.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医疗水平和控制人口的政策
  2.人口再生产类型是与一定阶段的( )
  A.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B.社会农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D.社会人口政策水平相适应的
  3.“现代型”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是( )
  A.极高的死亡率、很高的出生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4.目前人口增长率为负值的大洲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5.目前世界上的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典型代表是(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6.德国、匈牙利等国的人口增长呈现( )
  A.高增长 B.低增长 C.零增长 D.负增长
  7.从全球范围看,决定人口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人口迁移
  8.有关人口数量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长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B.环境污染与人口数量多少呈正相关
  C.人口增长对环境污染无足轻重
  D.环境的污染和恶化肯定是人口增长过快过多造成的
  9.下列国家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是( )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印度
  10.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人类的文化水平 D.人类的生活消费水平
  11.关于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现今世界上人口太多,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B.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C.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D.目前的科技水平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12.我国人口承载量的极限值一般认为是( )
  A.14亿 B.16亿 C.18亿 D.20亿
  13.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
  A.比现在大 B.比现在小得多
  C.和现在一样 D.比现在略小
  14.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身体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 )
  A.自然环境因素 B.自身的生理变化因素
  C.社会环境因素 D.遗传因素
  15.形成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是因为环境中缺乏( )
  A.硒 B.碘 C.锌 D.钙
  16.属原生环境因素的是( )
  A.通讯微波辐射 B.食品中的防腐剂
  C.土壤中含硒量过多 D.未经处理的垃圾
  17.对环境产生重要的特殊的影响的人口素质是( )
  A.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B.人口的劳动素质
  C.人口的身体素质 D.人口的竞技水平和消费观念
  18.在人类社会早期,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科技知识 C.社会制度 D.经济形式
  19.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20.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工业城市,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
  A.逐水草而居 B.地势平坦
  C.开发矿产资源 D.土地资源丰富
  2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
  A.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
  B.国家有计划地迁移
  C.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支援西部建设
  D.四川人口支援南部沿海经济特区的建设
  22.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表现在( )
  ①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
  ②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
  ③城市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④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相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最主要的条件是( )
  A.要有一定规模的消费人口 B.要有一定规模的地域空间
  C.要有一定的进货渠道 D.要有便捷的交通
  24.城市功能区是指( )
  A.不同的城市功能聚集的地区
  B.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地区
  C.城市中由交通线路分割开的区域
  D.城市人口的统计区
  25.城市中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
  A.商业区用地 B.工业区用地
  C.住宅区用地 D.绿化用地
  26.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行政区和文化区 B.工业区、行政区和健身区
  C.行政区、住宅区和旅游度假区 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
  27.在市场经济和竞争条件下,城市土地的利用主要取决于( )
  A.付出租金的高低 B.土地利用价值的大小
  C.各种经济活动的需求 D.政府的政策
  28.城市工业企业纷纷向城市市区边缘外移,甚至在市区外围形成一个包围城市的环状区域,这主要是为了( )
  A.在城外拓展更大的市场
  B.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C.使工人住宅区能与工业企业成为一体
  D.得到面积更大的工业用地
  29.一般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往往形成( )
  A.中心无污染工业区 B.中心豪华娱乐区
  C.中心商务区 D.中心豪华住宅区
  30.合理的城市规划应该是( )
  A.能使城市居民随时随地得以消费
  B.能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并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问题
  C.能使交通条件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各种交通工具畅通无阻
  D.能保证外来人口不再涌入城市,扰乱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
  32.集聚性很强的工业是(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服务性行业 D.零售业
  33.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影响最大的功能区是( )
  A.工业 B.商业 C.住宅 D.公用地
  34.下列区位中,地租较高的是( )
  A.城市边缘 B.城市中心
  C.市郊 D.城市中地势较高的地区
  35.影响城市地域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政治 B.气候 C.交通 D.地形
第Ⅱ卷(综合题共75分)
  一、读表1,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1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1949 3.60 2.00 1975 2.30 0.73
1952 3.70 1.70 1980 1.82 0.63
1957 3.40 1.08 1985 2.10 0.68
1962 3.70 1.00 1990 2.10 0.67
1965 3.79 0.95 1995 1.71 0.66
1970 3.34 0.76 2001 1.34 0.64
  1.在图2中绘出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图2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生产力水平仍低,造成人口死亡
  B.社会安定,生活水平提高
  C.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全和进步
  D.依靠天然食物维持生存,抵抗灾害能力较差
  3.1970年以后,我国人口死亡率稳定在较低水平上,而出生率却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B.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极大提高
  C.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控制人口发展的有力措施
  D.全民投身发展经济的结果
  4.我国在控制人口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目前已属于________(选择填空)。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二、阅读表2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表2 20世纪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与GDP占世界比重的变化
区域 人口占世界百分比 GDP占世界百分比
1900年 2000年 1900年 2000年
亚洲 57.4 60.5 32.6 37.4
欧洲 24.6 12.0 42.4 25.5
非洲 8.1 13.0 3.4 3.0
北美 5.0 5.5 16.6 24.6
拉丁美洲 4.5 8.5 4.0 8.1
大洋洲 0.4 0.5 1.0 1.4
  1.1900年,在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中,人均GDP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人口占世界百分比上升的大洲或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GDP占世界百分比下降的大洲或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
  3.1995—2000年,非洲和欧洲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4%、0.0%,试分别说明非洲和欧洲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
  
非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美国老年人口的迁移示意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自然环境看,图中①地为美国的________地带,②、③、④地为美国的________地带。
  2.美国老年人从①地迁移至②、③、④地属于________(选择填空)。
  A.国际迁移 B.国内迁移
  C.省际迁移 D.县际迁移
  3.从美国当前的经济现状看,美国老年人口的这种迁移在迁移方向上属于________(选择填空)。
  A.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 B.从农村到农村的迁移
  C.从城市到城市的迁移 D.从城市到农村的迁移
  你认为这种迁移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 3
  四、读表3,绘图并完成下列问题。(10分)
表3
距市中心距离(千米) 各种土地利用的租金(元/平方米)
商店 住宅 工业
0 300 150 50
1 200 100 40
2 100 80 30
3 50 60 20
4 0 40 10
5 0 20 8
6 0 0 6
7 0 0 4
8 0 0 2
9 0 0 1
10 0 0 0
图4
  1.根据数据在图4中画出各种土地利用随距离变化的斜线图,标出中心商务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范围,并在范围内标注A、B、C。
  2.A区为城市的中心,A区成为商业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C区远离市中心,C区成为工业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五、读“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图5),回答下列问题。(8分)
图5
  1.图中的图例:
  ①代表________用地 ②代表________用地
  ③代表________用地 ④代表________用地
  2.图中英文字母A、B、C、D分别代表不同地块的地租,它们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选择填空)。
  ①B、D、C、A ②A、C、D、B
  ③A、B、C、D ④D、C、B、A
  3.图中B处地租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某城市规划图”(图6),图中城市常年盛行西南风,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图6
  1.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地租最高的是________。
  2.填表比较规划图中工厂的布置:
地点 企业 是否合理 判断理由 应布置地
① 化工厂
② 商场
③ 自来水厂
④ 钢铁厂
  3.若从A处修铁路到B处,选A-C-B线、A-D-B线中的哪一条路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好 并说明理由。
  七、图7为黄河沿岸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7
  1.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呈狭长形,城市功能分区呈________式,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
  2.分析石化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1.B 2.C 3.D 4.A 5.B 6.D 7.C 8.B 9.C 10.A 11.C
12.B 13.B 14.C 15.A 16.C 17.A 18.A 19.D 20.C 21.A
22.B 23.D 24.B 25.C 26.D 27.A 28.B 29.C 30.B 31.C
32.A 33.B 34.B 35.D
第Ⅱ卷
  一、1.略 2.BC 3.C 4.D
二、1.北美 非洲 2.亚洲、非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 欧洲、非洲
3.非洲:人口增长过快,加剧了人口贫困化欧洲:人口停止增长,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
  三、1.冷冻 阳光 2.BC 3.CD 理由:老年人退休后,寻找气候宜人、环境清洁优美的地方,休养生息,安度晚年。
  四、1.略 2.商业支付的地租最高 3.这里不是最佳区位,只有工业出的租金最高
  五、1.①商业中心 ②外围商业 ③工业 ④住宅 2.③ 3.地处公路干线与城市外环路的交汇处,交通通达性较好
  六、1.②
  2.
地点 是否合理 判断理由 应布置地
① 否 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污染水源 自来水厂
② 是 无污染,位于城市中心和消费市场 商场
③ 否 位于城市河流下游,水质被污染 化工厂
④ 是 接近能源地,交通方便,又在城市下风向 钢铁厂
  3.A-D-B线 不凿隧道,施工方便又减少工作量;不穿城区,减少对城市的大气和噪声污染。
  七、1.分散疏松 地形 2.不合理。位于河流谷地,工厂废气不易扩散;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该地盛行风向为西北风),造成城市大气污染;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