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测试(新人教版选修6)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测试(新人教版选修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6-14 19: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1.下列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虽然环境有自净能力,但人类把废弃物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后,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B.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成为净化的天然水
C.河道中适量的藻类和其它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D.地理环境的净化作用是有限的,污染物的排放一旦超过其自净能力,环境将趋于恶化
2.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
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
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
3. 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湾——震惊世界的水俣病是因为自污染源化工厂排放的污染物( ),经过海洋生物食物链富集放大后,进入人体而造成的严重危害。
A.氮和磷等 B.甲基汞 C.铅 D.氰化物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赤潮是目前在全球较为普遍且日趋严重的水污染现象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容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5.形成 “赤潮”的主要污染物为 ( )
A.重金属 B.甲基汞  
C.氮、磷等营养元素 D.有机氯农药
6.在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 )
A.杭州湾 B.莱州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
7.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化合态磷,有以下几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B.含磷废液是很好的肥料,不必处理
C.含磷污水排入自然水体中,能引起藻类繁殖,使水质变坏,必须除去
D.磷对生物无毒,除去与否都无关紧要
2004年12月7日21时35分,两艘外籍万吨级集装箱船在珠江口担杆岛东北约8海里处发生碰撞,溢出燃油约450吨,造成我国最大的一次船舶碰撞溢油事故。交通部牵头全力组织清污,采用围油栏截污、向海上洒消油剂和吸油毡等来清除油污。据此回答8~9题:
8.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
鱼类窒息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9.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 )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随着近代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围城已成为严重的环境灾害之一。据此回答10~13题:
10.城市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 ( )
A.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大气污染 D.噪声污染
11.有资料统计,2000年中国城市垃圾清运量大约是13800 ×104t,这说明城市垃圾的什么特点? ( ) 
A.数量大   B.品种多 C.变化大 D.危害持久
1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产品的推广,电脑等废旧产品也加入了城市垃圾的行列。这主要反映了城市垃圾的什么特点? ( )
A.数量不断增大 B.品种不断增多 C.变化大   D.治理越来越困难
13.下列关于垃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传统上用垃圾和粪便堆肥,再撒回土壤,使有机质回到土壤,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B.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已大大提高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难处理的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减少
C.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并持续向水、大气释放有害物质,危及人体健康
D.由于垃圾污染不断严重,很多郊区农民已公开“拒绝垃圾”
14.下列关于城市垃圾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和扩散,不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B.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湖泊中使水体受到污染、湖泊的有效面积缩减,调蓄能力降低
C.垃圾若经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后,将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
D.医院废弃物若已经经过消毒处理,则可以任意堆放,不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15.城市环境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下列叙述中属于城市环境问题的是  ( )
A.城市上空大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含量增加 
B.城市用水短缺,水荒已日益困扰城市
C.建设大城市周围的卫星城镇         
D.搞好城市规划,加强城市管理
读2003~2004年北京a、b、c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的各月污染指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中大气污染的浓度越高,污染指数越大,则空气的质量越差),回答16~18题。
16.如果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是下列选项的四种,则据图判断其首要污染物是
(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17.下列关于造成这种污染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     
B.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C.发达国家把污染转嫁于发展中国家 
D.近年来工程建筑较多,工地扬起大量的扬尘
18.根据下图判断,北京四日气温垂直分布状况图中,近地面空气质量问题最严重的是( )
A.T1 日 B.T2 日 C.T3 日 D.T4 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9~22题。
材料一:像粮食和蔬菜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四省三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和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000万元。排污权交易机制(指政府在对污染排放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已在我国初步形成。
材料二:全国酸雨分布图
19.酸雨是指PH值小于( )的降水。
A.7 B.4.5   C.5.6 D.6.5
20.材料一中所列省市,处于重酸雨区的是 ( )
A.上海   B.河南    C.台湾    D.山东
21.从长远看,“排污权交易机制”的运行将会 ( )
A.造成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B.鼓励企业追求生产工艺的环保化
C.使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收益 D.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22.我国南方多重酸雨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B.地形有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C.雨水丰沛且降水强度大 D.纬度低太阳紫外线辐射强
23.下列有关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土壤酸化,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增加土壤肥力
B.我国的酸雨主要碳酸型酸雨
C.酸雨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并危害人体健康
D.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减少二氧化碳和氧化氮的排放
24.下面结构关系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回收废气SO2制硫酸,减少空气污染
B.冷却水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不能供职工日常洗涤
C.该模式可大幅度降低电能消耗,符合可持续发展
D.炼焦厂废气不回收,浪费资源并污染环境
25.下列措施中,不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的是 ( )
A.大力推广高效清洁能源
B.广建大型游乐场
C.积极扩大绿化面积,最大限度地减少裸露地面
D.加快环行道路建设
二、综合演练与思维拓展(本题共3小题 ,共计50分)
26.(18分)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1998年3月,装载近19万立方米原油的油轮,在美国阿拉斯加瓦尔迪兹以南的威廉王子海峡触礁(见右图)。大约4万立方米原油泄入海中。油层覆盖面积达3800平方千米,导致300万只海鸟死亡。清污工作历时6个月之久,耗资6.5亿美元,但据专家估计,这其中只有10%的地区适合生物生存,因此,原油泄漏的影响将一直持续很多年。
(1)从上述事例中可看出,沿海工业生产和____________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 
(2)海域遭受了石油污染,海洋       将被破坏,从而影响    生存,因此,         也是目前治理海洋污染的重点。
(3)石油污染导致海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 ___。
(4)阿拉斯加的油轮泄漏事件中的清污方法,能否采取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分散的清污方法 __ 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次石油泄漏,污染物将随洋流向外扩散。请在图上画出箭头表示油膜扩散方向。并回答,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7.(17分)阅读材料和图表,回答:
垃圾已成为城市又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目前,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堆越来越多,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周围环境。其出路何在 这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思考。
(1)目前,许多城市对垃圾采
用填埋方式处理,该方式简便、省钱,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你认为存在哪些不足
之处
(2)法国有位哲人说:“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对此,你如何理解
(3)上图表示的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处理系统示意图,在以下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选项,填入相应方框内。 A.肥料B.做工业原料C.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D.回收处理
① ,② ,③ ,④ 。(填字母)
28.(15分)读图“各大洲进入大气层的硫、氮人为排放量(1989年)”,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硫、氮污染物的人为排放量与人均能源消费量和__________生产规模密切相关。从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角度来看,北半球这两种污染物主要排放地区是______ 和______ 地区。
(2)这些污染物与大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形成_________污染。这种污染对环境可能造成哪些影响?
(3)我国酸雨分布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酸雨多出现在      地区,90年代扩大到    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其分布已扩展到     和    地区。据调查显示,我国酸雨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以上。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D C D C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B A D C B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C D B
二、综合演练与思维拓展(本题共3小题 ,共计50分)
26.(18分,每空2分)(1)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2)生态环境  海洋生物?石油泄漏? (3)油层覆盖海面,影响太阳辐射和氧气交换(4)不能?这里为近海,且为北太平洋
渔场的一部分,分散石油用的化学物质会影响近岸的生态环境?(5)(向西扩散,图略)? 加快了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
27.(17分)
(1)(6分,每条2分)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地下水;垃圾产生沼气,如不及时收集输出利用,容易发生爆炸事件等
(2)(3分)垃圾中有许多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3)(8分)①D ②B ③A ④C
28.(15分)
(1)工业(2分)   人口稠密区(1分) 主要工业分布(1分) (2)酸雨(2分)   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4分)
(3)西南(1分)  长江(1分)  华北(1分)  东北(1分)  30(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