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一单元《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第一单元《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7-12 17: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学案 导学
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一)聚落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人类 总称。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 设施和 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2、乡村和城市的区别:
(二)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1.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 、 、 、 等
(2)社会经济因素: 、 、 等
2.乡村聚落形态:
(1)乡村聚落按形态分哪两类?
(2)在旱作农业区、丘陵地区、缺水的干旱地区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乡村聚落可分为三大聚落系统:(见下表)
北方聚落系统 南方聚落系统 西部聚落系统
住宅形式 多平房,住宅有院落 多斜顶,房前屋后都是农田或菜地 帐幕式住宅
规模、密度 大型聚落、密度较小 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最大 小型聚落、密度最小
聚落形式 团状聚落 团状、带状各占一定比例 散居、流动性村落
农业生产 旱作为主 水田为主 灌溉农业、草场牧业、高寒农牧业
(三)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1.城市特点:
(1)以 为主体
(2)城市具有高度的 性
(3)城市是开放、不断运转的有机体
2.城市的形成: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
城市的形成条件:
(1) 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形成的物质基础
(2) 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
(四)世界城市的发展
1.古城市分布:
多数诞生在河流的 上(大河冲积平原,有肥沃的 和便利的 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2.古城市的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水平很低
(1)公元前3000——公元前1500年:城市的特点是: 。
(2)公元1000年以后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的扩大和
欧洲地中海沿岸的 、 文化,这时城市的特点是: 。
(3)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欧洲的城市文明也长期衰落,这时的城市中心往往被 所占据,道路常以 为中心呈 状分布。
(4)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突破了城墙、护城河的束缚,向 扩展,城市与乡村的空间界限越来越模糊;城市不再只是消费中心,而成为 中心。在煤铁等资源丰富的地方、在 等交通运输便捷的地方形成了新兴的工商业城市。
(五)中国城市的发展
1.我国古代城市自夏、商开始兴起,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举例说明城市的特点:
2、我国东、中、西部特大城市比较
城市分布特点 自然环境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东部地区 大城市多、城市分布密集 多平原、三角洲、低丘,地势较为低平;属季风气候区,热量、降水条件好;河湖众多,水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适于人类居住。 人口众多,分布密集;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工、农业产值高,经济发达。
中部地区 大城市比较多、分布较集中 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较为平坦;属季风气候区,但大陆性较明显,降水适中。 人口众多,城市发展历史较早;资源丰富;经济水平较高;陆上交通发达,是通往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枢纽地带。
西部地区 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 多山地、高原;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西南地区地形崎岖,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位于我国偏远地区,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
补充资料:中国三大城市群:
(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环渤海城市群
二、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一)城市化与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
含义:一般是指 过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 中心,能带动区域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 的发展。此外,使城乡人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主要标志:(1) 。
(2) 。
(3) 。
(4) 。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产业革命前 ;产业革命后 。
(2)城市化经历的几个阶段及各阶段城市化特点:
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原因 后果
发达国家 18世纪中叶 趋缓 70%左右 适应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快速增长 30%左右 不适应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3.发达国家城市化城市化的特点:
(1)出现逆 城市化的原因:
(2)发展过程: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
(3)逆城市化表现: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
(二)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环境质量下降。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交通阻塞,导致时间、能源浪费;住宅问题表现为住房缺少、质量低劣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4)影响社会治安,还会带来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
(三)城市环境问题治理对策有哪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