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件(打包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件(打包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09 20:27:11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主备:周吉琴
学习目标
了解传记的特点,学会写传记。
快乐自学
? 一.回忆课文,归纳传记特点。 1.《藤野先生》的特点是: 2.《回忆我的母亲》的特点是: 3.《列夫.托尔斯泰》的特点是: 4.《美丽的颜色》的特点是: 二.阅读写作指导,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三、自学质疑
(一).什么是传记?
1.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无论是自传,还是给别人写传或评传,都属记叙文的范围。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叫“传”或“传略”;记述简略、篇幅较短的,称为“小传”。 2.自传: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年、籍贯、家庭、爱好和主要经历,还可以写自己的理想,写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为别人写传记,除了记述其主要经历处,还可以作简要评论;也可以侧重和个典型事例。
(二).传记写作的要求
1.传记要求内容真实。
这是写好自传与小传的根本原则。内容表述上应丁是丁,卯是卯,不虚构,不歪曲;不粉饰,不虚美;不受流俗侵扰,不为尊者忌讳。重要之处包括时间、地点、环境以及人物言论、行动等都要言之有据,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但是要注意,传记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2. 材料典型,重视细节。选取的材料应能体现人物的身份、生活、性格、志趣。还要注重细节。如在《美丽的颜色》中,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描写并不多,只撷取几个细节,稍加点染,如“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轻轻地笑了笑”“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等,却能表现出居里夫人从事科学工作的艰辛和独特的气质。
3.详略得当。这是写好自传与小传的特别条件。人物的主要经历、兴趣爱好、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材料可重点写明,其他则大可不必面面俱到,像姓名、籍贯、家庭等方面的材料就可一笔带过。总之,要让读者管中窥豹。 4.线索清晰。这是写好传记体文章的基本保证。因为写传记要搜集人物方方面面的事情,择其重点写出人物生活中的不同侧面给我们的印象和领悟,因此线索安排应清楚明晰。一般应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写。例如人物是学生,就可按幼年、小学、初中的顺序依次写来。
5.语言简洁生动。人物小传虽不能偏向华丽的辞藻,繁琐的描写,多余的形容,曲折的情节,但它又不同于“生平简介”“履历表”,语言可以生动形象,用词可以精当贴切;句子要流畅,层次要分明,布局要合理;还可以发挥想象,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使人物饱含真情,富有感染力。
6.可从小传入手。
与一般的传记相比,小传的记述较简略,篇幅也较短,因此,作者往往把笔墨集中在传记主人的主要经历上,通过叙述一些典型事件,体现人物特点。

写作实践

P46页写作实践二、三题任选一个按要求写作。
例文引路:父亲小传
“喂,老爸,过来一下!”我在房里大喊大叫,“马上就到,殿下。”俺爸就是这样一个人,脾气随和,还挺有幽默感,是我家响?当当的户主兼大厨,对我的学习,特别是作文,还挺关心。 虽说老爸才30出头,却已“未老先衰”,银发黑发挤满一头,我说他是“黑白相间——新时代的奶牛”,他也不愠不怒,还说什么“我家天天能喝牛奶了。” 不过老爸的精神很好,眼珠黑黑的,亮得有点像探照灯,脸并不白,相反经历了风吹日晒(他经常参与户外活动),显得发黑油亮。我常说他与非洲人没什么两样,他笑笑,冒出一句:“我是乔丹。”
老爸从来不端“?我是老子,你是儿子”的架子,因此,我俩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经常一起去玩。一次,我和老爸去爬山,山还挺高的,树不多,可路却少,估计是座荒山。爬着爬着,汗流浃背的我脚下一滑,滚了两米多,像个大土球一样狼狈不堪。站起来,垂头丧气地不想走。老爸狡猾地一笑,从包里掏出一个东西,露出一角让我看?,还说:“看,快来拿!”我明知他在逗我,可又一想:莫非真是什么好东西呢?便飞一般地去抓,老爸又向上快跑,追到山顶,结果是瓶矿泉水。老爸笑着说:“怎么样,嘻嘻,我们到山顶了。”我也跟着笑了起来。 老爸从不对我管头管脚,但不能算是放任自流,有些事对我还是提一些意见,这样,我便养成了做事有自己主见的习惯。
当然,我的学习他是挺关心的,特别是作文。别看我老爸其他方面不怎么突出,写写弄弄倒挺在行,还发表过几篇旅行日记和诗歌呢。我的作文就是被老爸“管”出来的。从前,我对日记不感兴趣,但我爸为了提高我的写作水平,便想方设法“诱”我写日记。方法一:告诉我写日记的好处,并说把我写得好的拿去发表。这使我有点手痒了。方法二:举例告诉我世界上的作家、伟人都是从小事记起,从日记开始的。既然你想当三毛,就好好写吧。终于,我经不住诱惑,写作水平也日渐提高。 老爸的特点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介绍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爱老爸,老爸也爱我。
【名师点评】
小作者选取典型事件——父子爬山和父亲关心“我”的写作两件事,表现了父亲的机智、和善和对“我”的影响,语言真实,又不失生动,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幽默风趣、谆谆教导的父亲形象,也表达了对父亲的爱。
范文赏析
同桌小传
同桌,女,生于本世纪之初的2002年,姓陈,名佳。其貌普普通通,据她本人所说,她可是有不小“来头”的。小沈阳的妹,周杰伦他老妈的邻居,还有蔡依林的贴身侍从……
同桌的“优点”不多,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张比牛皮还厚的脸皮。上至周杰伦老妈,下至小沈阳和蔡依林,总能和她建立联系。告诉你一个“秘密”:同桌可是“周杰伦”的忠实崇拜者,每天都要唱周杰伦的歌,有时还要拿一把笤帚当吉他。我们全班同学一致认为:如果周杰伦在场的话,一定会被她气得口吐鲜血。而他却不以为然,还“一本正经”地说:“如果周杰伦在的话一定会拜我为师的!”我倒!
对了,差点忘了,同桌还有一张“怎么也磨不破”的嘴皮,人们都说她是“铁齿铜牙纪晓岚”,我看她是有过之无不及。真的,她能把死的说活,把活的说死,至于把“鹿”说成“马”,那更是小菜一碟!同桌最自豪的,要数她的语文成绩了。不过真不是吹牛,她的语文确实学得不错,每次写作文当我们抓耳挠腮的时候,她已不费吹灰之力搞定了。

最让人暗地里佩服的是同桌那“抹脸无情”的犟性子。自从同桌当上了纪律委员,她的“庐山真面目”就暴露无遗。一次午休课,我写完作业,无聊地从书包里取出一本杂志,还未翻开第一页,同桌不满的声音就在我耳畔响起:“不可以看课外书!”我当时很惊愕,这是那个可以和我“合二为一好朋友吗?还是那个平时嘻嘻哈哈的她吗?我没理她,不甘心地翻开了一页。谁知她竟然毫不客气,当即在我的表现分上扣了一分。我气得几天没有理她。此后,我的身边时常传来诸如此类的声音:“不许讲话!”“喂,不许写别的作业!”“笑什么笑,认真听课!”有时我也毫不客气地回敬她几句,所以我们经常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我们成了一对“同桌冤家”我的表现分也是连续三周没有得满分,打破了开学以来的记录。奇怪的是,我的成绩在期末考试中破天荒地从十名开外一跃成为第五名!我想:当时她严格要求我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想到这一点了呢。

现在,她依然是我的同桌,虽然有时还争吵,但在我内心深处却越来越敬佩她那“抹脸无情”的犟性子。
我的同桌,就是这样一位“脸皮厚”——活泼、 “嘴皮薄”——能说、“抹脸无情”——不徇私情的人。
作文评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你对照前面的目标,重点检查一下你的作文,注意以下几点: 1.所选好的材料是否典型、真实; 2.线索是否清晰,详略是否得当; 3.是否有恰当的评价。 4.自传、小传的写法,是触及到了做人的真谛,即真实示已,真诚待人。
(共28张PPT)

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鲁迅

藤野先生

---鲁迅
备课:陈宗敏
藤野严九郎:1874年7月11日-1945年8月11日,是日本的医生、教师,因其和学生鲁迅的交往而闻名。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
第一课时
1、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

2、理解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
正音、释义
匿名(nì)芦荟(huì)不逊(xùn)解剖(pōu)
诘责(jié)瞥见(piē)深恶(wu)痛疾

精通时事:这是讽刺的说法,“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油光可鉴: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讲义:这里指讲课的内容。
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节奏分明,和谐悦耳。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鲁迅
品味“伟大”
作者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写人,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人放在具体的事例中去体现。作者选取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对学生关心备至、和蔼耐心,对科学有求实的精神。
鲁迅与这位治学严谨、以诚待人的老师离别二十多年后深沉地感叹:但不知怎地——(学生朗读第37段)
课文读到这儿,你觉得“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
这实在不过是一个教师,最多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本能。到底还有什么原因呢?其他段落写了什么事?这些段落和写藤野先生到底有什么关系?
感受“伟大”
1、据你的经验,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感动于别人的帮助呢?
2、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藤野先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和鲁迅相识、交往的。(是在什么的情况下去日本的?到了日本又怎样?)
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鲁迅这样写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从材料可以看出,鲁迅去日本是因为在国内已毫无出路,到日本寻求学问。那么抱定希望远涉重洋到了日本又怎样呢?
默读第1-3段,思考:鲁迅到日本的第一站是首都东京,后来他为什么又选择去一个不大的市镇——仙台呢?
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心灵冰到了零点的鲁迅,正处在这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当口,一个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以极富个性的抑扬顿挫的声调,带着尊重关爱和鲁迅的全部所需,雪中送炭般地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部分作者在暗示我们:第一,他的境遇很糟,确实需要帮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而这时,是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学业的,精神的,人格的。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去朗读第37段。“但不知怎地——”
默读24-31段。这部分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各带给鲁迅怎样的刺激?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升华“伟大”
1.这种关怀已上升到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或是人之为人的大爱、大善、大美!这样的老师不是“伟大”的吗?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所以他感慨地说——(再读第37段)

2.如果说,我们最初提到“伟大”,是模糊的,在解读了两人的交往之后,“伟大”一词开始变得清晰,那么,在弄懂了他们交往的背景之后,“伟大”这个词就是立体的,动人的。它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曾经怎样的鲁迅,在一个怎样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所以鲁迅真诚地说——(再读第37段)
少年时期,有一位先生教过我汉文,我尊敬中国,也就觉得对那个国家的人也应该高看的……前后外国留学生只有周先生一人。因此我帮他寻找住处,学习日语,虽我能力有限,却要尽力关心……我是为了对道德的先进国家表示敬意,而不单为周先生一人。……
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因此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藤野先生《谨忆周树人君》
深情朗读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第二课时
1、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变化。
品味句子
鲁迅的作品语言精练准确,同时耐人寻味。常常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含义,揭示出复杂深沉的心境。这与他重视文章的修改是分不开的,仔细比较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课后习题四)
写作特点
1、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
2、明线和暗线同进的叙述方法。
3、抓住特征和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描绘人物,表现人物的思想品格。
4、语言朴素含蓄,精练深刻,幽默而又犀利。
5、对比与白描。
深化主旨
“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中的大事,除了课文,还有一些文章对此也有记述。结合《徐寿裳谈鲁迅“弃医从文”》,联系实际,说说鲁迅的人生选择给了你哪些启示。
他在《呐喊自序》中也写道:“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课文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良心发现”: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了触动; “正人君子”: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 全句意思: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御用文人所代表的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自由、民主、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
课堂延伸
假使鲁迅与藤野先生阔别20年后,再次重逢,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藤野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段话,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完成练习册上相关内容。
如果是毕业生的话,我会和他们一起拍纪念照,可是一次也没有和周君一起照过相。周君是怎样得到我这张照片的呢?说不定是妻子赠送给他的。周君文中写了我照片的事情,被他一写,我也很想看看自己当时的样子。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因此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藤野先生《谨忆周树人君》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仿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共16张PPT)
艾芙·居里
学习目标
1.体会传记的主要特点;
2.感受居里夫人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坚韧、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
3.感悟本文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语言风格。
真实是传记的生命力
文题“美丽的颜色”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找出来并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一般人发现“镭”后肯定会心花怒放,但玛丽·居里夫妇发现后是怎样的神情和反应呢?(齐读21-25段)
镭的发现对于近代物理学的发展有极大的意义,除了其医疗价值和应用于工业检测以外,由此很快就导致了a射线、b射线和g射线的发现, a射线散射的研究导致了原子核的发现,人们开始进入了原子核物理学的大门。
镭及其衰变产物发射γ射线,能破坏人体内的恶性组织,因此镭针可治癌症 .
居里夫人把夫妻二人几年艰苦劳动所得,价值百万法郎的第一克镭,送给了巴黎大学实验室做医学研究。现在纯度在99.99%的高纯度镭的价格据估计在每克170亿元到200亿元之间.


科研不易,一路艰辛
文中反复提到“极大的快乐”“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等”。对于居里夫妇,为什么这段经历是“艰苦”而又“快乐”的?
玛丽·居里最让你佩服的是什么?
从“······”语句中可以看出,虽然······但是······。她的······(精神、气质、人格魅力等)令我敬佩。
科研不仅要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与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了事业的强烈的吸引,即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唯一奢
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文题“美丽的颜色”指的是什么?
作者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她写居里夫人,既是写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写自己的母亲。这就使得文章的字里行间除了蕴含着崇拜、敬仰的感情,也能令人感受到一份浓浓的爱意和柔情。这种情感可以从那些地方读出来?
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共33张PPT)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1.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2.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3.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4.心灵纯洁的人, 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5.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托尔斯泰:
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他出生于名门贵族,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他的思想极其矛盾。一方面,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另一方面,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为此,他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晚年自己劳动,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后来毅然离家出走,而孤独地客死于途中。
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
(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高尔基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擅长心理刻画的中篇小说家
斯蒂芬·茨威格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

他写作传记受弗洛伊德的思想影响,以对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代表作有《三作家》《罗曼·罗兰》《巴尔扎克》等。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生平事迹。
2.识记重点词语。
3.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黝黑 一绺 滞留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炽热 失调 穹顶
锃亮 盎然 黯然 粲然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广袤无垠
yǒu
liǔ
zhì

xuān

zhū rú

gān gà
chì
tiáo
qióng
zèng
àng
àn
càn
jīn
hàn
mào
yín
读准字音
滞留:
禁锢:
轩昂:
犀利:
藏污纳垢(gòu):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束缚、限制。
停留不动。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积累词语
颔首低眉:
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理清文章的层次脉络。
第一段:须发的特点
第二段:面部轮廓
第三段:面容表情
第四段:长相平平
第五段:外貌令人失望
第六段:目光犀利
第七段:蕴含丰富情感
第八段:眼睛具有威力
第九段:眼睛的犀利 与人生的不幸
外貌特征
眼睛
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当堂训练
摘录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运用的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分析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作用。
2.学习反衬和欲扬先抑手法。
3.了解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他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形、神兼备。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
自学指导
? 1. 作者认为托尔斯泰给人的总体
印象是什么?(请用原文的词语回答)
失调、崎岖、平庸而粗鄙。
2.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刻画托翁的外貌?找出相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比喻
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敏锐、犀利、极具穿透性的目光。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胡子: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作用:突出眉毛和胡子的特征,形象贴切而富有趣味,引人遐想。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他的心窝。
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高尔基的这句话用夸张的方式道出了托尔斯泰眼睛的洞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
夸张
比喻效果:
生动形象,突出特征,引发联想,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感染力。
夸张效果:
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想象和共鸣。
“夸张”的几种方式
夸张的方式包括扩大、缩小和超前三种

1.扩大夸张。这类夸张是故意把一般的事物住上(高、强、快、多等)处说。
她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2.缩小夸张。与扩大夸张相反,这类夸张是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低、弱、慢、少等)处说。
就这么个侏儒!
3.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中,把后出现的事当成事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
如:他酒没进口,人早就醉了。

1、要以一定的客观事实为基础。
如: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这句夸张因脱离实际,难免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
2、要表述明确。
如: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讨论:
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平庸丑陋

大众化
灵魂的高贵,
眼睛的精美
是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反衬
说明
欲扬先抑
“烘云托月”——衬托
定义: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修辞手法叫衬托 。
作用: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相得益彰”——正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落井下石”——反衬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例子: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

(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欲扬先抑的手法
也叫先抑后扬,指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作用:造成鲜明对比,留下深刻印象
“蓄势待发”——欲扬先抑
如茅盾《白杨礼赞》,要写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开篇先写它的生长环境——黄土高原的“单调”,使人恹恹欲睡,这是抑;突然看到挺拔的白杨,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是扬。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先写阿长的“多事”、“规矩多”,这是抑;通过去帮作者买来山海经来突出阿长对孩子的爱,这是扬。
小结:
本文作者了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在课文前半部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以此来反衬后半部其深邃的目光和高贵的灵魂,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课文结尾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讨论:
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是双倍的。
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作业
1.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写一个人,并且用上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2.推荐阅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尔斯泰》;茨威格的《最美的坟 墓》.

(共19张PPT)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第 一 课 时
读文前奏,夯实字词
佃农 溺 和蔼 妯 娌 差役 辍 周 济

diàn

ǎi
zhóu li
chāi ?
chuò
zhōu jì
周济:?在物质上给以帮助;接济
妯娌:两兄弟的妻子之间的关系。?
为富不仁:指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自学指导一:仔细地读,理出事例
仔细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关于母亲的事例。
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
辛勤持家。
教我生产知识。
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俭朴,宽厚仁慈。
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
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
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她离不开土地,坚持劳作。
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勤劳一生
我爱我母亲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怀着对母亲的爱,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二部分(2-13)回忆了母亲艰辛而勤劳的一生。
一层(2-7)在贫苦的家境中表现母亲的品质。
二层(8-12)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叙述具体事例,凸显母亲形象。
三层(13)呼应开头,结束对往事的回忆。
第三部分(14-17)在前文的基础上,转而抒情、议论的笔触表达自己的怀念。
一层(14-15)表达对母亲的感谢。
二层(16-17)抒写母亲离我而去的哀痛和自己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首尾呼应
时间顺序
第 二 课 时
自学指导二:深情地读,读出“不凡”
是悼文,也是忆文,还是颂文。(马兴贵)
母亲的颂歌,艺术的珍品。(王拴紧)


仔细阅读全文,画出文中赞颂母亲的语句。
颂,在这里是“歌颂”的意思。对于一位母亲,可以歌颂她什么呢?
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母亲是个好劳动。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这类地主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母亲在家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自己是很节省的。
一个平凡的旧时农家妇女
从家信中知道,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
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一个坚强、深明大义的老母亲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老舍《我的母亲》

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仿照任意一句,把朱德对母亲的感谢表述出来。
勤劳吃苦,是母亲身上洗不掉的印记,
任劳任怨,是母亲灵魂的坚石,
聪明能干,是艰难时期养家糊口的秘诀;
宽厚仁慈,是大家庭和谐氛围的保证;
深明大义,是母亲最崇高的境界
您用言传,您以身教,
教会了“我”生产知识;
锻造了“我”革命的意志

勤劳的习惯,
吃苦的毅力,
豁达的胸怀,

成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朱德总司令用饱含深情的文字,不仅感谢自己的母亲,也感谢千千万万像母亲一样的人。是无数个锺太夫人一般的人民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文中写到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也因为这样,总司令用“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来回报母亲。这样的母亲的确受得起如此高的赞誉: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自学指导四:对比阅读,找出异同
快速阅读《练习册》P13-14邹韬奋《我的母亲》(节选),与本文比较:两篇同写的是旧时母亲的形象,都充满着满满的回忆,有何不同?
语言风格:
本文质朴无华中蕴含深情。
选文:语言质朴,直白坦诚,褒贬分明。
写作手法:
本文:抓住人物本质特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通过议论抒情深化主题。
选文:截取自己母亲记忆中最典型的几段经历来写母亲。
人物形象:
选文:是一位善良、有同情心,对子女无比慈爱、督促子女学习、具有奉献精神而又早逝的母亲。
本文中的母亲:勤劳一生,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支持革命,有着朴素的阶级意识。
美国诗人、散文家惠特曼曾说:“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也说:“世界上没有贫穷的母亲,没有丑陋的母亲,没有老迈的母亲。”是的,每个母亲因为孩子,她们的世界变得简单而又繁忙;因为孩子,她们的工作没有年限;因为孩子,她们很怕自己老去。其实,每位母亲都是一本书,一本需要你终身研读的书。所以同学们,好好珍惜这本,被让它在合上时才做无尽的追忆。
请同学们以《写写我的母亲》为题,选一件典型事件,运用正面与侧面描写,完成一篇300字以上的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