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http: / / / 200410 / ca549901.htm" \t "_blank )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
2.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来进行的,现将它们的概念、环节、意义等一并总结如下: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
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
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
物质循环简图
能量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意义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4.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外部圈层――生物圈(有机圈层)。生物圈占有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及岩石圈的上部。生物的出现,通过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改造了三大圈层。生物(植被)的分布,受气候(光、热、水)条件影响很大。
[例题]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0-1
(1)从物质交换的一般情况看,图中各代号表示的物质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
(2)⑥和⑦的交换是通过 作用进行的。【答案】(1)①N、P、K等营养元素和水 ②植物残体和排泄物 ③动物残体 ④游离氧 ⑤水分 ⑥氧气(02) ⑦二氧化碳(CO2) ⑧二氧化碳(C02) ⑨氧气(02) ⑩二氧化碳(CO2)、重碳酸盐、腐殖质等 (2)光合
6.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例题]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答案】B
二、地理环境差异性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低、高纬度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水分 海陆位置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21世纪教育网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
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雪线与降水
非地带性: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海陆分布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 地形起伏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 地形(科迪勒拉山系)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岩性差异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洋流
4.自然带的特点(注意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异同,以气候类型定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内陆)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袋鼠,单峰驼 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 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双峰驼,子午沙鼠 荒漠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 冷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苔原带 苔原气候(极地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冰原带 冰原气候(极地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豹 未发育
(注意:下横线者为在中国境内有分布的自然带)
[例题]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图10-3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
A. B.
C. D.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答案】(1)B (2)C
www.
迎风坡
迎风坡
N
S
基带
S
N
基带
图10-3
北纬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