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情分析:
考点1: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课标要求:①阅读资料,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几个历史阶段。
②知道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
考点2: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课标要求:①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②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考点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课标要求:①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②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③运用案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考点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课标要求:①结合实例,领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②结合生活实例,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采取的行动,增强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命题方式:
1.结合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地区分布差异及防治措施。
【考例1】(2007广东)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资料:见图24-25。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 (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 。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2)B、D、E
(3)问题: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②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
原因: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4)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农业污染防治;④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⑤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考例2】(2008广东)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见图24
资料三:见图25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__月。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填正确项字母)。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分析原因。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12 7
(2)ABD
(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它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控制污染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健全环境法规
2.结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倡节约型社会的背景考查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考例1】(2008上海)图2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答案:该模式显示:一个地区随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所上升;当工农业生产上升,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储备足够粮食;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
3.以生态环境破坏区、海上航线的石油泄露、沿海赤潮、咸潮等为背景材料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考例1】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仍然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主要是由旱情引起。据此回答(1)~(2)题
(1)珠江三角洲发生咸潮的可能性最大。其原因正确的是
①冬季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特别是干旱年份更为严重 ②人口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③全球气候变化与咸潮无关 ④用水消耗量(即浪费量)和浪费率高居全国榜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2)将咸潮损失降低可采取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①建设节水型社会 ②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 ③加强咸潮监测与研究工作 ④制定骨干水库枯季调度管理办法 ⑤成立协调小组统一抗咸 ⑥在河口处修建拦河大坝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4.通过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清洁生产等案例分析,综合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人类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关系。
【考例1】(全国卷Ⅱ)图2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气物的流动。完成(1)—(3)题
(1)图中a、b、c分别代表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
(2)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A. 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 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果利用了盐场的废气物 D.化工厂的废气物得到利用
(3)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A. 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
【考例2】(2008重庆)图8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2)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5.选用图表资料、数据、漫画等新情景为背景材料考查某一具体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进而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考例1】(2008江苏) 图7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流域: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2)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3)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6.以要素构成图为背景,考查人地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等。
【考例1】(2006江苏)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图18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 ,它是决定 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 时代。
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此阶段社会发展需要遵循
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21世纪教育网
(1)土地 农业文明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3)工业文明 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
(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www.
图24 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
图25 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