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09届高三地理“空间定位”复习学案——基础知识+检测(二)
一、填图法:
1.要求能够在下图中填注中国领土四至点、海洋、主要海峡、15个陆上邻国、6个海上邻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及其省会、沿海开放城市等。
2.中国主要山脉、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填图:
3.中国自然地理经纬线定位图:(逐线记忆)
二、列表对比分析法:
1.分析中国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业、旅游业和地理环境
区位优势与制约因素 典型案例
农业 气候类型多样,地形多样,适宜多种经营;雨热同期的气候;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北方缺水,热量不足;西北缺水,青藏高寒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南方的水稻种植业;九大商品粮基地等商品性农业基地;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四大牧区;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工业 东部的地理位置、科技、资金优势;中西部的资源、劳动力优势;市场广阔。东部资源制约;西部水源制约 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等四大工业基地;东部沿海、长江沿岸、陇海—兰新铁路沿线工业地带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发展快;自然条件和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南昆铁路、青藏铁路、京九铁路
商业 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 上海、北京、天津等全国性商业中心
旅游业 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艺术宝藏、革命纪念地、民族风情 十大旅游胜地
2.列表分析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
三、思维发散法:
1.建立以区域为基点的思维发散模型:
2.思维发散模型的建立(以江南丘陵为例)
思维发散的出发点是某一区域,如上例中的“江南丘陵”。以区域为基础,发散到各个区域基本的地理环境特征,最后发散到这一区域的国土整治和系统地理。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每一区域都需讨论所有方面,即不要“求大求全”,而且区域的选择可大可小,只要是一典型的区域即可。
3.中国典型区域集成:(请写出下列各区域名称)
《空间定位》课堂训练
1. 下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是 、 。
(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
(3)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
(4)在开发利用M河时,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
(5)图示区域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 、 。
2.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04年北京时间12时52分,A地出现了太阳直射头顶的现象,由此可知该地的经度位置是 ,此时海口市的人影朝向 。
(2)图中B是新建的 铁路,该铁路所经过的地区是典型的 地貌区。
(3)C河是我国正在建设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简要分析该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4)圆圈所示范围内地势低洼地区特有的农业生产模式是 ,按农业的地域类型划分,这种农业属于 。
(5)图示区域为什么会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