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知识结构]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的区位条件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1979~1990年)
以高技术产业发展为主导产业(1990年以后)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加强规划与管理
[要点自主学习]
原理: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与 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 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 。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具体表现 影响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原因 国际国内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调整 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⑴ 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 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 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发达国家的 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国家的 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 , 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有利的地理条件 良好的 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 ,靠近 。本区得以发挥 、地价低廉的优势 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 ,参与广泛的 。
全国最大的 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 、 、引资, 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 年 1990年以后
问题 ① 薄弱② 贫乏 ① 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② 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
优势 ① 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 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 调整时期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 、 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如 加工工厂等 高新技术产业如 产业
特点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
原因 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相对较低 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② 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影响 ①带来的 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 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②城市的 迅速扩大。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四、问题与对策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 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问题 对策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⑴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⑵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 转变为 ,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 的阻隔, 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动力正在减弱。 1.产业结构调整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 市为基地,发展 、钢铁、 、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 (图4.26),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①城市 、 与管理严重滞后②城市 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 ,城市 下降。③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 、教育和 等一系列问题,“ ”的现象普遍。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积极努力,加强 与合作,构建以 、 、 为核心的 城市群。 (目前该地区的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另外该地区各城市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也逐步趋同,使得该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逐步减弱。)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但是处理量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1)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 中心之一;(2)水污染严重,“ ”缺水问题突出;(3)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4)耕地锐减, 下降;(5) 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3.加强规划与管理 ⑴该地区各城市制定了 ,加强了 、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 的治理。⑵对于外来人口加强管理,①要求企业依法办理招工备案手续,依法签订 ,对私招滥雇的企业加大查处力度;②出台一系列的 ,保障外来员工的 。
[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是在于
A、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D、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
2、关于城市化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有
A、城市化不但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还包括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B、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必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C、城市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
D、城市化必将扩大城市之间的差距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C、用地规模的扩大
D、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4~5题。
4、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5、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大幅度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是:
A、城市建设落后
B、重工业与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C、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D、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降低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招商引资的力度
7、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8、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性条件是( )
A.国际经济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区位 D.侨乡
9、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B.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原因是( )
A.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都处于优势
B.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扩大市场规模转变为追求降低成本
C.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内腹地较大
D.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它地区1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导致生态环境日趋严重,其表现错误的是( )
A.大气污染加剧,成为酸雨中心;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B.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C.耕地锐减,土地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D.出现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突出
12、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主要是( )
A.轻工业不发达 B.电子工业不发达
C.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D.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发达
读下图“珠江三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13—18题:
13.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14.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15.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16.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
17.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资源丰富的优势
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
18.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图(下图),并回答15~16题:
19.关于两个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是珠江三角洲 B.乙图有京沪铁路经过
C.甲乙两地矿产资源丰富 D.甲图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0.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两地都发展了( )
A.淡水养殖业 B.甘蔗种植业
C.甜菜种植业 D.造纸和化工
二、综合题
21.读图回答:
(1)右下图是_________三角洲地区, _______ 、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经济特区, _________市将建成的石化、钢铁、造船基地是________开发区。
(2)此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1979年—1980年间,利用______优势和________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大力发展___________产业,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_________ 优势不明显,______________ 优势逐渐丧失,通过产业升级,_________ 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仍面临____________三角洲的挑战。
(3)该区正以 、 、 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4)分析图示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
(5)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
(6)在上图所示区域中,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22、读图,回答
(1)图示地区为我国的 经济区。
(2)A、B、C代表的城市名称:
A B C ;
沿海开放城市:D为 E为 。
(3)图中M、N、H代表水域名称分别是:
M N H 。
(4)图中著名的渔场是 ,此地有我国重要的 名山 山。
(5)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是靠上海对外扩散而不断发展的。各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上海,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有何影响?
(6)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城市等级规模结构有何差异?
(7)南京市因距上海市较远,其近邻的城市主要与上海市进行联系,因而缺少腹地支持,长三角二级中心城市的地位很难发挥。试谈南京市应该怎么办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8)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是我国三大城市群,目前,三大城市群有结构趋同的趋势。为什么说要确立明确分工地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确立怎样的分工地位?
23.案例分析: 20世纪80年代,香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读图7并分析上述案例,完成下列问题。
(1)试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形成“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的原因。
(2)90年代以来,“珠三角”工业区位条件发生了什么深刻的变化,导致“前店后厂”格局逐渐改变。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B B C D B B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D B A A D A D A
综合题
21.(1)珠江 深圳、珠海 广州 黄埔
(2)政策 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 劳动力、政策 技术 长江
(3)香港、广州、深圳 (4)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5)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6)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22.(1)长江三角洲 (2)南京 上海 杭州 宁波 南通(3)杭州湾、太湖、长江(4)舟山渔场 佛教 普陀山(5)可以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盛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平均增长率始终保持二位数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为长三角地区的联动发展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创造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形成以上海为技术龙头,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
(6)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规模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式,而珠江三角洲是双核模式
(7)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也就是说要打破“二元经济”的格局。首先要解决自身的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带动郊区县的发展;其次要积极开展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南京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再次,要加快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
(8)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三者无论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所在,因此要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确立明确分工地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应突出长江三角洲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唐的高科技性;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23.(1)原因:香港经济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劳动力、土地等成本较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失去优势;珠三角经济较落后,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因而香港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北移,珠三角成为香港产品的加工基地,香港输出产品的经济格局。
(2)“珠三角”地区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放宽、灵活;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的发展,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不断上升,产业需要升级调整。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问题与对策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对外开放的前沿
外
内
城市化快速推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