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第五章学案1(新人教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地理复习第五章学案1(新人教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7-22 15: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课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点·疑点·考点
自然地理环境由 、 、 、 、 等地理要素组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要素之间 、 共同建造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间通过 、 、 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生物循环与地理环境:
(1)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绿色植物能进行 作用。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
(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能
6CO2 + 6H2O C6H12O6 + 6O2
叶绿素
(2)光合作用的意义:三个转变
①无机物合成 。
②二氧化碳转化为 。
③把太阳能转变成 。
(3)生物循环: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藏能量的 ,而光合作用的产物又是动物的 来源;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 分解后,又以 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 和 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4)作用:
A、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①使自然界 和 不断迁移运动, 不断地流动、转化,
从而把地理环境中 界和 界联系起来。
②改造了大气圈:大气中的 来源于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部分来
自 作用。
③改变了陆地水的 成分;也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
④参与了沉积岩的形成;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 的形成。
B、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 —— 即环境效益
①净化空气:吸收 ,放出 。
②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 、涵养 、保持 、防风固沙等,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 、 、 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训练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图中直线上画箭头完成居民区与绿地间的空气对流运动。
⑵由于对流运动,使清洁的空气由 流向 ,使居民区的空气湿度 ,气温日较差 ,从而改善了局部的小气候。
⑶空气对流运动的原因是 。
⑷如果在居民区与工业区之间建绿地,绿地具有 、 、 等作用;如果在居民区与公路之间建绿地,绿地还具有 、 等作用。
【训练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特殊作用是( )
A、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生物的生长、繁殖制约着地理环境
【训练3】读图,写出下列地区人工林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的主要作用。
A ;B ;C ;
D ;E 。
【训练4】由于地理分布不同,形成了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物质品种。下列资料记载的是南京、佳木斯和北京当地品种的大豆在原产地和北京栽培时的播种和开花时间。
品种名称 金大532 本地大豆 满仓金
原产地 南京 北京 佳木斯
在原产地的播种日期 5月30日 4月30日 5月17日
在原产地的开花日期 8月23日 7月中旬 7月5日
在北京的播种日期 4月30日 4月30日 4月30日
在北京的开花日期 9月1日 7月19日 6月5日
在原产地从播种到开花的天数 85天 80天 49天
在北京从播种到开花的天数 124天 80天 36天
请根据资料填空回答:
(1)高纬度地区的大豆品种移往低纬度地区种植,开花 (提前、延迟)。
(2)如将广州当地大豆品种(番禺豆)移往北京种植,开花 (提前、延迟),产量 (增加、减少)。
(3)除温度有一定影响外,影响大豆开花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的能力。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 ,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
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过程,保证自然要素之间的 ,是
的重要表现。
案例1:
案例2:水土流失的形成过程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 的变化 。
2.在各大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 发生变化, 也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地理要素。
案例1:
案例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 ”的作用。
【训练5】叙述一个地区采伐森林资源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1)森林本身:影响林木生长状况,使森林覆盖率降低,导致人工林和次生林增多。
(2)气候: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使水旱灾害增多,气温年较差变大。
(3)水文:影响林地的涵蓄水源的能力,导致河流水文状况发生变化,河水含沙量增加,水流的季节变化更大。
(4)岩石和地貌:对地貌产生影响,水土流失使地面沟谷纵横,岩石裸露,岩石的风化速度加快。
(5)土壤:土壤缺乏枯枝落叶的补给,腐殖质减少。同时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或加剧,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降低。
(6)生物:对生物生存的环境产生影响,破坏生物生存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能力·思维·方法
【例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例2】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延伸·拓展
【例3】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 )
A.分布的地域差异性 B.整体性
C.不可替代性 D.数量的有限性
反馈测试:
1.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          ( )
A.独立性和整体性     B.差异性和相同性
C.差异性和整体性 D.个体性和整体性
2.关于地理要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B.地理要素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C.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D.地理要素是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
3.下列因素可能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           (  )
A.人类滥杀藏羚羊 B.人类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
C.人类修建水库     D.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4.自然地理要素的平衡功能是指                      ( )
A.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大气、水、岩石、土壤等都要参与。  
B.平衡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D.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5.在下列岩石中可能找到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石燃料             ( )
A. 沉积岩    B.花岗岩    C.岩浆岩     D.变质岩
6.下列关于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土流失只是土壤的侵蚀过程
B.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C.水土流失都会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象
D.东北平原不可能形成水土流失
7.关于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理环境要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
B.在地理环境中,土壤只在植物的影响和作用下形成
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关
D.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不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
8.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 )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9.下列关于藏羚羊叙述正确的是             (  )
A.藏羚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
B.藏羚羊的繁殖率各年变化明显,但存活率却变化不明显
C.由于藏羚羊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在受到偷猎者的捕杀,数量下降很快
D.当食物与水源丰沛、寒潮多时,藏羚羊的数量会增加
10.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            (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土壤 C.大气 D.海洋
11.能平衡大气成分,一旦遭到破坏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森林类型是     (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季雨林   D.亚寒带针叶林
12.下列说法,符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
A.当草原植被为森林植被所取代时,可能使温室效应增强
B.当森林减少或人为清除大量森林植被时,可能使温室效应减弱
C.植被类型的改变,可能引起地表水热交换发生变化
D.森林的减少,可能引起气温日较差减小
13.东北森林大量砍伐会造成的后果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面积锐减,天然次生林变成天然原始林和人工林
B.土壤肥力下降
C.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D.森林滞留降水的能力下降,降水时会形成洪灾
14.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导致尼罗河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使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渔业生产受到影响;河口地下水出现异常现象。这些现象体现了   ( )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地理要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15.读生物循环示意图,回答:
(1)按图中环节简要叙述生物循环过程



(2)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  
和 不断迁移运动,
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 界和 界联系起来。
16.埃及阿斯旺大坝的利与弊
(1)请将下列内容填入图5-2中
A.水库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水质恶化
B.结束了依赖尼罗河自然泛滥进行耕种的历史
C.新增农田灌溉面积近200万公顷
D.尼罗河两岸盐碱化日益严重
E.阿斯旺大坝水位落差产生了巨大电力
F.尼罗河三角洲正在以每年约5毫米的速度下沉
(2)你认为目前根据阿斯旺大坝的情况如何进行改造,减轻大坝的压力?
环境
植物
微生物
动物
无机物
有机物
图5-1
阿斯旺大坝


1
2
3
6
4
5
图5-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