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教 案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设计思想
本节课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新课标要求,借助课件营造一个双向互动的教与学信息平台,通过生生、师生的信息交流,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确定: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联系实际讨论某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
重点是“分析”。要帮助学生分析某个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以及该主导因素变化的原因及其变化后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由于本节教材中的五种导向型工业主导因素的表述十分明白,学生易从表面上掌握,而对为什么是这种主导因素、主导因素为何会变化,以及变化后的结果阐述的不是很明白,因此,这就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老师通过教学设计,必须帮助学生把握上述问题系列,才能达到课标的要求。因此,本教学设定的策略是,将学生自己能学懂的“工业生产过程”、“主要的五种导向型工业”放在课外让学生自学,而课堂教学则紧扣上述问题链来展开。由此,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自主学习掌握工业生产过程及不同工业的导向类型;
2. 在教师帮助下建构工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框架;
3.在教师帮助下学会分析如何判断某一工业的主导因素、主导因素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课堂学习的重点
1.建立工业区位因素的认知结构;
2.对于具体工业分析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
3.分析主导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预期学习的难点
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层面分析处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请学生浏览教材P58-59“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框题,思考两个问题:⑴“图4.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存在哪些不足和疏漏?⑵假如你是企业家,要在厦门投资兴建一个化工厂,你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课件显示)
学生课堂讨论,老师点评。强调: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可初步划分为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
如果学生对第一问题能说出①图中缺少科技因素、资金因素,②工人应改为劳动力,则教师给予充分肯定,若回答不完整,老师则需要铺设“台阶”加以启发。
老师对学生对第2 个问题的回答及时点评。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板书)
一.怎样确定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引导:提问:假若你是一个工厂的厂长,让你选一个地方建厂,你要考虑哪些因素?才能获取最高利润呢?
学生讨论: 请几个学生谈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导归纳:
课件显示: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廉价的地租;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教师小结: 以上,我们从厂家所考虑的区位因素可以看出,他的目的就是为获得最高的利润。但能否找到完全符合他要求的地方呢?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两个,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导向型工业。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工业部门布局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首先取决于布局的指导思想。通常工业布局的指导思想有三种:其一,经济利益至上。把企业获取最大利润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即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这种后果很可能导致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其二,政治利益至上。即国际关系、战争等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布局,这种后果很可能牺牲经济利益;其三,可持续发展至上。即在维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本框题中涉及的五种导向型工业可考虑为在第三种指导思想下的阐述。
通常工业布局主要考虑经济因素,而经济因素又主要考虑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如果某工业劳动力费用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很大,则劳动力工资水平就成为该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该工厂在空间布局上就要接近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
问:下列什么因素是普通服装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
课件显示:案例1 “不同工业部门的生产成本一览表”
工业部门 原料运输费用 产品运输费 原料购置费 技术研发费 劳动力费用 其他费用
A 40% 10% 20% 5% 8% 17%
B 10% 50% 13% 7% 8% 12%
C 5% 5% 15% 60% 5% 10%
讨论:A、B、C三类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A—原料 原料导向型 布局应接近原料产地
B—市场 市场导向型 布局应接近市场
C—技术 技术导向型 布局应接近科技发达处
请学生课后列出ABC三类工业部门中常见的工业
二.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否会变化?为什么会变化?其对布局的影响是什么?
案例2 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思考并讨论:1800年与1985年原料的运费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有何区别?原因何在?
让学生在阅读教材P60“阅读”的基础上思考和讨论上述问题。
引导思考:科技进步主要影响哪些区位因素?
学生发言,老师点拨:生产技术和运费
老师介绍铁路运输与水运、小船运输与巨型船舶运费的差异;
请学生完成P60“活动”问题3
参考答案:
对动力和原料地的依赖减弱
促进生产规模扩大,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素质要求增强
对市场依赖加强,信息通达性对工业区位影响加强
让学生在下图圆圈中填出钢铁工业空间布局的主导趋向
接近燃料(煤炭)
接近原料(铁矿)
接近港口(市场)
让学生研读教材P59案例“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思考:
当初它们布局初期的有利区位条件分别有哪些?
为什么钢铁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会从鞍钢的原燃料导向型转变为宝钢的市场和技术导向型?
学生讨论,老师点评。
备用案例:近几年一些著名家具企业把生产基地迁到林区或内地,试分析其原因。
让学生对照教材P58文字,产生认知冲突,联想上述所学内容,尝试寻找合理解释。
老师讲解:
一般来说家具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家具厂是市场导向型企业,宜接近市场。但近几年因家具生产工艺和设计理念的革新,运输条件改善,以及家具采取组合式运输与安装,大大降低了家具的运输成本,家具制造业需要较多的手工操作,这使得劳动力低廉的地区具有较大的优势,加上林区地租低,对家具厂吸引力增大。
案例3 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让学生研读下图思考:
①你见过图中哪些工厂对环境的污染?有何感受?
②你发现上图中有什么疏漏吗?应怎样修改?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的挑战品质。
老师结合上一单元的知识,评价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强调要求记住图中各不同性质污染的工厂。
学生不难发现图中缺少三种污染的“交集”,如图:
老师让学生回家查找污染性质属于“交集”的有哪些工厂,下节课交流。
重要问题:如何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老师启发:前面所述经济因素核心是降低运费节省生产成本,在小比例尺地图上考虑工业布局尤其要注意节省运费,而在大比例尺地图上考虑工业布局,则重点考虑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因为此时距离已经降为很次要的问题了,例如工厂是放在城市的西郊或是东郊,可能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或下风地带,位于河流的上游或下游,对城市污染影响很大,而距离不过10多公里,对运费影响不大。归纳起来讲:
宏观空间布局时主要考虑经济效益,微观空间布局时主要考虑生态效益。
课堂练习:
案例4 下图是某城市市政图。市政府计划将G区发展成新工业区。假若你是政府人员,你将如何运用区位原理说服厂家从现有工业区迁往G区?
(提示:污染、地价、交通改造)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老师点评。点评时,务必联系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的相关知识,以期达到新旧知识的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