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教材选用了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特征,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加深对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食盐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四)教学准备:(小组准备)装水烧杯2个,筷子数根,高锰酸钾1小份,小药勺2个; (教师再准备)滤纸若干张,空烧杯1个,三角形玻璃漏斗1个,铁架台1个,玻璃棒1根。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约3分钟)
1、复习:同学们,通过《水能溶解一些物体》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水能溶解盐,却不能溶解沙和面粉)。还学会了什么方法?(过滤)。还有呢?(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在水中的盐从水中分离出来;沙和面粉混在水中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你们想知道: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吗?(想)
2、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出示课题)。
二、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约25分钟)(师:先来看老师)
1、引导想象:教师把一小勺食盐放入水里,问:食盐哪里去了?(看不见了,溶解了)谁能说说食盐是怎么样溶解的呢?(指着课题,我们能看清食盐在水中是怎么样溶解的吗?我们为什么不能看清食盐在水中是怎么样溶解的呢?)(学生沉默了)。我们想一想:用怎么样的物质放在水中溶解,我们才可以看得清它溶解的全过程呢?(有颜色的颗粒或溶液是有颜色的均可)
2、教师讲解、演示: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今天,我们准备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高锰酸钾)来做溶解的实验好吗?(好) 教师出示高锰酸钾,并描述:高锰酸钾,(适当描述高锰酸钾的外部特征,有利于描述进入水中时的状态)这是化学药品,所以,取放演示要规范,不能直接用手接触,更不能放到嘴里。高锰酸钾,常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作用,
3、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出示并分析记录表,来引出实验提示。出示(课件一)
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表
高锰酸钾进入
水中时的状态
搅拌后高锰
酸钾的状态
高锰酸钾水
溶液的状态
①实验前教师提示:同学们,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刚进入水中时的状态,并做好表格第一格的记录。然后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一下水,做好表格第二格的记录。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混合物静止时的变化,也做好表格第三格的记录。
②分组实验
③组内同学讨论。
4、各组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中的前后有何变化?(教师在投影上出示学生的记录,特别要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的描述)
5、展开想象:同学们,根据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你能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吗?(指多名学生描述)。
三、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约7分钟)
1、设疑: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在水中的盐从水中分离出来;沙和面粉混在水中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今天,高锰酸甲和水混合又会怎样呢?(学生猜测)
2、高锰酸钾过滤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
3、师生共同完成观察记录。(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本课表二)(课件二)
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
面粉
沙
食盐
高锰酸钾
能否看见颗粒
√
√
×
×
分布是否均匀
×
×
√
√
是否有沉淀出现
√
√
×
×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
√
×
×
是否溶解
×
×
√
√
4、学生汇报,并思考:物质在水里是否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了吗?是怎样观察和区别的?(尽量让学生根据记录表来归纳回答)
5、师生共同小结:先指几名学生归纳,之后,教师再总结。(课件三)
溶解是指物质 _地分散在水中,___ _(会或不会)自行沉降,且_____(能或不能)用_____的方法分离出来。
四、拓展延伸: (约3分钟)(应尽量简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见过什么物质也能溶解到水中的?
(白糖、味精、红糖、咖啡、板蓝根冲剂、感冒冲剂等等)
板书: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肉眼看不见 均匀地分布
过滤不能分离 无沉降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
教材分析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是小学科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那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那些不能溶解。影响溶解的因素是什么,溶解的状态怎样,如何改变物质溶解的速度,怎样把溶解在中的物质分离出来。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让学生掌握分离溶解物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无法细致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因此,对于物质究竟是怎样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缺乏感性认识。这一课用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学情分析 1.高锰酸钾是学生不太熟悉的物质,对于它溶解在水中的状态很陌生,所以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理,而本课实验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体会到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的奇妙和有趣。2.察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分两步,第一步是静观高锰酸钾是如何逐渐分散到水中去的。第二步是搅拌后,观察高锰酸钾的水溶液。3. 通过观察让学生注意到溶液是均匀的,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物质颗粒而且高锰酸钾溶液不会自行沉降。然后通过与食盐进行比较,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过程,帮助他们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概念,理解溶解现象的本质。 教学目标 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无法细致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因此,对于物质究竟是怎样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缺乏感性认识。这一课选用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学科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细致的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知道食盐在水中是溶解,那么食盐在水中又是怎样被溶解的?生:回答。师:物质在水中到底是怎样溶解的呢?我们今天这节课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二)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状态。1、观察高锰酸钾,讲解高锰酸钾的特征。师:(拿出高锰酸钾)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生:高锰酸钾。师:(是的,)这是一种化学药品,叫做高锰酸钾。人们常用它来消毒和防腐。那么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它呢?生:它是紫色的,小颗粒状的。师:说的很好,它是紫色的,小颗粒状的。因为高锰酸钾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的化学药品,所以在取时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以防伤了皮肤。注意一定要像我这样用药匙来取用。(教师示范)2、做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师:我们就来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是怎样慢慢变化的。(教师示范讲解,把几小粒高锰酸钾,轻轻地放入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师:同学们要认真注意观察,我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之后高锰酸钾是如何在水中分散的。生:缓缓的,慢慢的……师:同学们说的很对,观察得很仔细,高锰酸钾颗粒到了水中后下沉,下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紫红色向下扩散,之后紫红色慢慢扩大,请同学们将这个现象记录在课本25页下面的表格中。师:我们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一段时间以后,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会有怎样的变化呢?生:整杯水变成紫红色,高锰酸钾全部溶解。师:对,是不是经过搅拌,形成了均匀的紫红色溶液,我们还能在观察到高锰酸钾的颗粒吗?生:不能师:同学们把这个现象也记录在表格中,高锰酸钾颗粒消失,形成了均匀的紫红色溶液。师:那位同学,来完整的描述一下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状态。生:描述。师:同学们知道食盐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从溶液中分离出来,那么高锰酸钾能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呢?生:我们一起来做一下高锰酸钾的过滤实验看看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师:通过过滤,我们并没有把高锰酸钾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师:同学们说一下高锰酸钾完全溶解了吗?生:均匀溶解。(三)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做记录。师:回顾我们已经做过了食盐、沙、面粉的溶解实验,下面我们把书上的表格填写完。师:我们通过实验已知道食盐和高锰酸钾这两种物质在水中完全溶解了。而面粉和沙这两种物质在水中没有溶解。你们能说一说物质溶解以后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它与物质没有在水中溶解又有什么不同呢生:……师:我们应怎样观察和区别物质是否溶解呢?生:……师:回答很对。溶解就是物质在水中形成均匀、稳定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四)练习巩固、加深理解。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你们知道了什么?生:回答。师:回答很真确,你们知道了很多知识,那么我要提出一个问题,看谁答的最准确,你们知道妈妈在家洗带油的碗的时候要用洗洁精,这是为什么吗?生:回答。师:是不是你们答的那样呢,下节我们在研究吧!下课。教学环节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2、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状态。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4、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教师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高锰酸钾,了解高锰酸钾的颜色和结构状态。2、教师给学生示范实验方法。3、组织学生做实验,观察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状态。4、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实验结果5、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无法细致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想通过实验,学生对溶解现象有所理解。预设学生行为学生对高锰酸钾不太熟悉,有好奇感,我想他们对实验兴趣很浓,在做实验时观察很认真,对高锰酸钾溶解的状态 ,能够描述的准确,因此,对溶解现象有深刻的理解。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物质究竟是怎样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缺乏感性认识,那么,选用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描述的概念。板书设计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肉眼看不见 均匀地分布
过滤不能分离 无沉降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反思
折筱英《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2课,在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基础上,安排学习本课内容。学习本课的目的是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物质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发现溶解与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和特征。通过上节课食盐能溶解在水中提出溶解过程的问题,使学生对于物质的溶解产生兴趣,能深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再次观察食盐放入水中的现象,得出只有一种物质有颜色的情况下才能清楚的观察到溶解的整个过程,从而引出高锰酸钾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有关的一些知识。《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是一堂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课,学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与观察得出了溶解的概念。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无法细致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因此,对于物质究竟是怎样均匀地分散到水中去的缺乏感性认识。这一课选用溶解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中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并通过后来的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不同状态的对比,逐渐形成“溶解”的科学概念。本课重点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与水的混合时的情形,借助高锰酸钾溶解时产生的红色慢慢在水中的扩散,把水染成红色,最后整个水都变成均匀的红色。这一活动,看似学生只是简单的描述高锰酸钾与水混合的现象,但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可以知道在学生头脑中物质在溶解时的微观世界。 本节课经过认真理解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思路。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叙述—得出结论。整体来说基本符合科学课的教学理念。由于课前已经准备好实验的物品,几个环节都基本能开展,也能比较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实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把面粉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立即观察,以为面粉没有沉在杯底,就说出面粉溶解在水中;面粉过滤时要缓慢倒入,太急溢出来了。需要指导学生把面粉放入在水中搅拌后要静放一会儿,这样才观察发现一些面粉沉在杯底,一些浮在水面上,才知道面粉在水中不溶解。在让学生过滤时,要指点操作,不可倒快,缓慢过滤。在引导学生如何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学生没有预设反应得那么好,举手的学生不多。但通过做实验后,学生回答基本上是中准确的,对溶解的概念有所了解。在实验中,由于高锰酸钾的多少没有控制好,出现了高锰酸钾溶液颜色过深,影响到了学生观察溶解的特征,教学效果没有预设的那样好。探究是本节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可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知识内化的最有效途径。溶解概念的形成是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后逐步完善和建立起来的。我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知识和技能。在探究活动中我把重点落实在了物质的溶解过程和物质是否会溶解这两方面,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但对于物质是怎样溶解的过程却不是很清楚,而高锰酸钾这种带有颜色的物质,可以使学生清晰的看清楚物质溶解的整个过程。在高锰酸钾溶解的过程中,学生对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出现了浓厚的兴趣,对物质的溶解更是产生了极强的好奇,学生的思维被积极调动,对于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学生也出现了不同描述方法。尽管他们对于溶解的过程描述不一,少数还出现了失误。但我想,正是在这种不断探究和不断修正的过程中,提升了他们的认识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跟着老师的思维到按着老师的要求做,最后到自己探究实验,学生的体验是真实的,充分的。活动课题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本课时在激趣的同时注重让学生亲自实验亲口描述自己的感知和探究,有助于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体现了科学的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