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气温》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课题是《温度与气温》,《温度与气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的第三课。气温对天气的影响很大,并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学生每天测量到的气温,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数据。气温用温度计来测量。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用温度计测量过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在本课将进一步巩固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
在同一时间里,室内室外的温度不同,室外不同地方的温度的温度也不同;同一地点,一天中的温度也在不断变化。要研究气温的变化,首先明确平时所说的气温是在什么环境下测定的。
二、说教学目标:
学生在前两课已经在使用温度计观测气温,并基本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对室内外、阳光下与背阴处、一天内不同时间等各异条件下温度的区别也会有一定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主要科学概念组织教学,贯彻“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等基本课程理念。确定本节课的科学概念:气温是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观测气温。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观测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气温是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观测气温。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观测和记录。
四、说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分小组观测并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2、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3、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五、说教学流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应围绕主要科学概念组织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出发,逐步建构概念,亲历概念形成的过程,有效地组织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他们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本节课的概念是气温,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气温这个概念来组织教学,开展探究。
(一)谈话导入
温度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我从就从学生前概念出发,引导学生聚焦到本节课的探究问题。因此我直接采用谈话导入: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那什么是气温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温度与气温。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小学科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应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以实证为基础,运用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公开研究成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围绕这一理念,我在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中与比较环节中充分让学生参与测量、汇报、交流、反思。
首先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通过让学生找水结冰时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找18摄氏度和25摄氏度,用手握住液泡读刻度复习温度计的用法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
在正确使用温度计后测量教室内外的温度,学生汇报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从而得出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三)气温的测量
小学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首先通过讨论,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让学生体会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温度不一样,选择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要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然后通过小组展示根据前一天测量的不同时间的气温所填充的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四)总结
通过学生谈话,你学到什么?从而进一步体会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是不同的。
六、板书设计
温度与气温
温度
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