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晴天)那一周前呢,谁还记得?(雨天)其实下雨就是一种降水形式,常见的降水形式还有哪些?(学生边答,边完成板书。)
设问: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的大小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等,那你们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判断降水量大小的吗?(用雨量器测量)你们想不想像气象学家一样去测量降水量呢?(板书课题:降水量的测量)
二、探究新知
(一)看一看。
1、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的,打开课件,出示雨量器的结构图,介绍雨量器的结构和原理。结构:雨量器由外筒、集雨斗和内筒组成,原理:当下雨的时候,滴落在集雨斗范围内的雨水,就会顺着集雨斗流入内筒,气象学家就是根据一定时间内,内筒内水量的多少来判断降水量大小的。
2、我们小学生一般不用这么专业的雨量器来测降水量,而是用简易的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的,介绍几种简易的雨量器,课件展示几种简易的雨量器。你们想不想做个简易的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的大小呀?
(二)做一做。
1、制作要求: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制件雨量器的材料,每个小组合作完成制作任务。
2、制作方法:
(1)、找一个直筒透明杯(或饮料瓶),高15厘米以上,
(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 )、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贴在胶带的中间,
(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坚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使纸条0刻度线和杯内底部对齐,
(5)、用粘贴刻度纸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观察思考:
观察:课件出示别的学校学生自制的简易雨量器,大家看这些雨量器和你们做的雨量器有什么不一样?(大小、高矮不同)
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
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交流小结:测量降水量的大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也就是说,一定时间内,雨量器中收集的雨水越高,降水量就越大,所以,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三)、测一测。
用喷壶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使用时雨量器要放在空旷的地方;实际测量时,收集24小时的降水量作为一天的降水量,但今天我们课上用1分钟模拟降雨,代替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齐。
(2)各组测量降水量,收集测量数据。
(3)各小组将收集到的模拟1分钟测量数据换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表,说出自己小组的雨量等级。
(四)、绘一绘。
1、指导学生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2、根据降水量填充图,判断每天降水情况和雨量等级。
(五)、用一用。
1、在天气日历中,记录我们对降水量的观测。
2、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以后你准备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