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背影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背影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11 16:4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14 背 影八年级上册【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本文记叙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作者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朱鸿钧没有积蓄,两手空空,还欠下五百元外债,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 到了扬州,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史实。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父亲为我送行并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让我终身难忘的事情。
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及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1)第一次:点题的背影。
出现在文章的开头。
此处的“背影”,只是开门见山地引入文章。
作者的意图在于为后文做铺垫,渲染悲凉的气氛。 (2)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
出现在父亲买橘时的场景之中。
作者先采用肖像描写的方法,勾画出父亲的大体外貌,呼应了前文所述的惨淡家境。
然后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父亲老态龙钟、步履艰难的情形,感人至深。 (3)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
出现在父亲与儿子告别后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
此时依依惜别,加深了读者对背影的印象。 (4)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出现在读父亲来信的情景之中。
父亲老境颓唐,信中寥寥几语,令人酸楚不已。同时父亲对儿子的惦记依然如故,这就使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把“我”对父亲的殷切怀念和感受交织在一起。朗读课文第六段:
1.作者为什么要仔细描写父亲的穿戴? ①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
②与父亲给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鲜明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2.“蹒跚”一词形容了父亲怎样的状态? 可以体会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父亲走平路尚且困难,月台爬上爬下尤其困难。 3.“这时我看见……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时儿子的心中翻涌着哪些思绪?泪水中交织着感激、心疼、愧疚等思绪 文章除了写父亲外,还写了自己的感受,其中四次写了自己的流泪。在课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表现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不舍之泪(父子离别);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4. 本文的重点在通过父亲的背影表达父子之情,那么又为何要写与背影无关的2—5段呢?2、3段介绍家庭情况,看似与“背影”无关,却是“背影”故事的缘起与节奏
第4段写父亲决定为儿子送行,是“背影”故事的基础
第5段写送儿子上了车,是“背影”故事的准备
因此,这四个自然段虽然未直接写背影,却与背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内容上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
从结构上看,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5. “背影”在文中的作用。 作者在描写父亲背影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的方法。
描写外貌时,抓住父亲穿着简陋与肥胖的典型特征
动作描写中也集中体现出攀月台不易的形象。
作者这种抓住典型特征做简要勾画便表现出人物形象的方法叫白描手法。
引导:在你的印象中,是否也有人给你留下过如此感动的回忆呢?请你仔细回忆当时的场景,具体到对方做了什么动作,他(她)是什么形象,或说了什么话,将他(她)记录下来,记住要表现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我”在前文中表现得略有些不耐烦。比如看到父亲送站时和脚夫讲价钱,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看到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觉得他“迂”。
“我”的情感态度变化的契机,是在父亲爬上、爬下车站月台之时,“我”的内心被强烈震撼了。
在“背影”这个形象中,父亲是真对“我”很好,这让“我”十分感动。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劝解和安慰,也表现了父亲的坚强。体会语言描写的特点和话语中包含的感情。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可见为儿子想得周到。 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去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3)“进去吧,里边没人。”本文有何写作特色?朴实无华的语言;
客观写实的白描;
细致入微的细节;
事件的真实;
观察的仔细;
取材运用“截取片段”法。 借鉴《背影》的构思法,选取你生活中的片断,以父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文章除了写父亲外,还写了自己的感受,其中四次写了自己的流泪。在课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表现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不舍之泪(父子离别);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