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5 降水量的测量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5 降水量的测量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13 08:30: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单位是毫米。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等级表。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能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想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
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
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理解水面上升的高度即为降水量。坚持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教学准备:
1.为每小组准备:制作雨量器的材料:一个透明直筒塑料杯,一个透明锥形杯,一个不透明直筒杯,刻度尺,小刀,剪刀,纸带,双面胶
2.教师准备:课件,两个喷壶,一个塑料盆,一张大的塑料布。
教学过程:
一、话题趣导,引入新课
1.常言道:天上不能掉馅饼,那会掉下什么呢?
预设:学生回答雨水,雪和冰雹。
2.下雨下雪和下冰雹,形式不同,但是雪和冰雹最后融化了,都变成了什么?
所以这些都可称为“降水”。(板书:降水)
降水有很多种形式,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的重要数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量的测量!(板书:量 的测量)
二、出示课件,认识降水量
1.那你们知道什么叫“降水量”吗?
预设:降水的总量;雨的大小,雪的大小 ……
引问:怎么判断雨的大小呢?
预设:雨滴的大小,雨滴的密集度,是否打雷等。
2.究竟什么是“降水量”?
教师边讲解:降水量是一定时段内液体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累积的深度,以毫米为单位。
3.思考:
现实生活中,降水不可能不蒸发、渗透、流失。那么,科学家们要怎么才能测出降水量呢?(引出雨量器)
三、制作雨量器(教师准备材料:三种杯子)
1.认识雨量器。几种不同雨量器的图片。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2.其实要测量降水量也不难,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雨量器。
桌上放三个塑料杯子: 直筒透明杯子, 直筒不透明杯子,透明锥形杯子,要选哪个杯子来制作雨量器呢?为什么?
预设:雨量器:直筒,透明。
3.那刻度应该怎么确定才能精确?刻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预设:毫米。
4.制作方法与安全提示:
方法:
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
杯子的高度;
用刻度尺在纸带上标上刻度,制作刻度纸,并标上小组组号,然后在反
面贴上双面胶,再把刻度纸垂直粘在塑料瓶外壁,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3)安全提示: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5.学生制作雨量器,教师巡视。展示成果:
如果“0”刻度没有对准底部怎么办?(高于底部:注水至与“0”刻度平齐
低于底部:水的刻度加上所低的度数。)
四、测量降水量
1.应该把雨量器放哪里才可以准确测得降水量呢?
预设:平稳地放在室外宽敞的的地方。
(如果没有下雨,用喷壶模拟降雨。把每个小组的雨量器放在讲台上,把讲台当做室外宽敞的场地。)
2.讨论:雨量器的口径不一样大,这会影响降水量的测量吗?同样的降雨测得的降水量会不会不一样?
3.是否会影响?实验观察。
选出三个口径都不一样的雨量器,让一个喷壶进行“人工降雨”,保证喷壶在它们的正上方,让它们处在同样的“降雨范围”里。
4.收集好“雨水”了,怎么读数,要注意些什么?
平稳地拿回雨量器,不让里面的“雨水”溅出;
让雨量器放在水平桌上,读数时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5.学生读数,并要求小组内每一个人都要读一次自己小组的雨量器的降水量。
交流汇报:你们小组今天的降水量是多少?并板书降水量柱状图。提醒学生读出单位。
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量(毫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组(组号)
6.这三个口径不一样大的雨量器放在同一“地区”同一“降雨范围”里, 看看它们的数据,发现了什么?
是的,我们已经知道降水量的定义了,是指一定时段内液体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累积的深度,以毫米为单位。,它是长度单位,不是公斤和千克,所以雨量器的制作和口径大小没关系。
7.提供一张某地月降水柱状统计图,哪天是下大雨,哪天是小雨?你会判断吗?
问题:判断降水量等级的标准是什么?
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区分雨的等级,我们来看下降水量等级表。
降水量等级表。
8.现在根据降水量柱状图,你能说出每天的降雨等级吗?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在今后的天气日历中要开始记录我们对降水量的测量。
2.课外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指导。
(1)雨量器摆放位置的确定:选择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到。
(2)每24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对照等级表,确定下雨的等级是无降雨、小雨、中雨还是大雨。
(3)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准备第二天的测量。
六、作业
配套作业本。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为“认识降水量——发现问题,讨论研究方法——雨量器的制作——测量降水量——课外延伸活动”几个阶段。在制作雨量器活动前先让学生了解降水量含义和气象学家如何测量降水量,让学生形成前概念,有利于后面制作雨量器和测量降水量的开展,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制作和测量活动中,有目的性的探究活动是课堂效益的关键。同时,动画视频不但满足了学生的疑问,同时也引发学生对制作雨量器和测量降水量活动细节的思考。从研究的方式方面说,让学生通过动画视频产生对降水量测量的种种疑问,再根据问题产生讨论交流,以及亲自制作雨量器和测量降水量,让学生围绕“降水量的测量”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给了每个学生参与和探究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精神和心灵的渴望。从学生角度上说,以幽默的脑筋急转弯开始,到动画视频的激趣,再到和学生开了个幽默的玩笑,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更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本课教学还突出“想象”的作用。在科学学习中,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利用想象力来形成知识的建构,尤其是在“宇宙地球”和“生命世界”这两部分内容中更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想象能力。本课通过“谜语——大玻璃缸——模拟降雨——数据转换”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不断深化想象的乐趣中学到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想象”是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