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练习题(二)
(单元二)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加点词语注音。(6分)
(1)不逊( ) (2)教诲( ) (3)私塾( )
(4)愚钝( ) (5)骤雨( ) (6)窒息(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1)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jié zé( )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2)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wéi fù bù rén( )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3)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 pínɡ yōnɡ( ),甚至粗鄙。
(4到了晚上,简直是 jīn pí lì jìn( )。
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于是在他们的组织下,一队队伟大的探险者前进了,但却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
B.曾是一个很富的人,现在完全潦倒了,必须靠朋友周济。
C.近年来,阳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D.作学问应该脚踏实地,最忌装腔作势,任意吹噓。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解放军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B.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C.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
家长的支持。
D.五四青年节前夕,身残志坚的蒋萌,被共青团中央授予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
5、阅读下面的漫画,给漫画拟一个标题,并说说其寓意。(4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9分)
鲁孝义保
孝义保者,鲁孝公称之保母,臧氏之寡也。初,孝公父武公与其二子长子括、中子戏朝周宣
王,宣王立戏为鲁太子,武公薨①,戏立,是为懿公。孝公时号公子称,最少。义保与其子俱入宫,养公子称。括之子伯御与鲁人作乱,攻杀懿公而自立;求公子称于宫,将杀之。义保闻伯称乃衣其于以称之处伯御杀之,义保遂抱称以出,遇称舅鲁大夫于外,舅问称死乎?义保曰:“不死,在此。”舅曰:“何以得兔?”义保曰:“以吾子代之。”义保遂以逃,十一年,鲁大夫皆知称之在保,于是请周天子杀伯御立称,是为孝公,鲁人高②之。论语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其义保之谓也。
【注】①薨:古代诸候王死叫薨。②高:尊崇、敬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孝公父武公与其二子/陈太丘与友期行 B.戏立,是为懿公/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孝公时号公子称/学而时习之D.以吾子代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7、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可,(3分)
义保闻伯称乃衣其于以称之处伯御杀之
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鲁国人为什么会义保?(3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14分)
(1)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2)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3)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一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4)“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5)“可以抄一点。”
(6)“拿来我看!”
(7)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
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
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8)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
了一点位置了,一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记得的。”
(9)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问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10)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了,很高兴地,仍旧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11)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9、请以“藤野先生”为陈述对象,概括选文中的四件事。(4分
(1)
(2)
(3)
(4)
鲁迅对恩师藤野先生很是感激,但回忆恩师藤野先生时,为什么要写他令人笑话的“历史”呢?(4分)
请联系全文,说说鲁告别滕野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6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田家炳传(节选)
(1)田家炳1919年出生于广东梅州,1 6岁辍学经商,不到20岁便只身闯荡南洋,不到25,便经历丧父、失兄、两次财产被日本侵略者剥夺,但他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仍兢兢业业努力创业,秉承父亲玉瑚公的“勤、俭、诚、朴”的“家训”,以《治家格言》为修身立命之本,最终成就大业。
(2)田家炳牢记父亲的教导,更从乡亲们对父母亲的态度上,看到了父母的人格魅力,并不止源于言传。父亲教育他要珍惜身体,不挑食,不浪费;父亲自己也吃带皮的红薯,捐钱修路;母亲亲自挑土背砖,一点都不比男人干的少。父亲为调节乡亲的矛盾,自己出钱设和好酒。这些,比父亲说几倍的话的都有用,这烙在田家炳心中。为人父以后,田家炳除了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外,他的一言一行,都非常严谨检点。
(3)父亲教导他尽“孝”,一是要孝敬父母之心,二是孝敬父亲之身,孝的前提是敬。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他教育孩子首先要对父母要敬,即敬父母之心,然后才是敬父母之身,这才是孝顺。田家炳定居香港时,已有九个儿子,还有老父母。这一家十几口,田家炳是家长。他深知要让孩子们孝敬,自己必须以身作则。他对母亲照顾是无微不至,亲自端汤盛饭,问寒问暖,孩子们都看在眼里,因此,对祖母也是孝敬有加。
(4)田家炳有香港的“橡胶大王”之称,家财万贯。可是,他四十多年来,吃的早餐就是两片全麦面包夹果酱,他教育孩子们从小爱惜粮食,不准浪费,尊重别人的劳动。田家炳作为一个住在香港最好地段的有着700平米有花园有泳池的大洋房的亿万富翁,可是,田家孩子口袋里零用钱较少,田家炳出门坐公交、地铁,一生只有四套西服。田家这样富有的大家庭,许多粗活,重活,都是自己家人亲自手做的。
(5)可是,田家炳对教育可谓倾囊相助。专办公益事业的田家炳基金会1 982年在香港成立20年来,在全国捐助了92所大学、1 66所中学、40所小学20所幼/L园和专业学校、1 3 5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其它惠及民生项目数百宗。田家炳的九个孩子,.没有一个对田家炳捐资、卖房子有异议,没有一个抱怨田家炳没有留财产给他们0 200 1年,当八十三岁的田家炳毅然卖屋助学,田太太也理解支持他。就是这样,田家炳坚信“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人”的古人遗训。认为留给子女的财产太多,反而削弱子女吃苦的能力及向上的奋斗心。他相信留给子女的应该是“知识”(接受高等教育,田家炳的五个儿子和四个女儿,都是在香港读完中学才到外国读大学)和“志气”(不倚赖父母,要他们创立自己的事业,懂得做人处世,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信赖)。
(6)田家炳毅然放弃当年在印尼蒸蒸日上的事业,全家移居人地两生的香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接受中华文化的教育。他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学讲“客家话”,常常用“宁卖祖宗田,莫卖祖宗言”勉励子女。
(7)田家炳不仅是物质上的亿万富翁,更是精神上的亿万富翁,他的这笔财富,不仅给现世人带来福祉,更会泽被后世,使他成为一代贤圣。
12、本文是写田家炳的故事,但第(2)(3)段又写他的父亲玉瑚公。请概括他父亲教育子女的特
点?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5分)
1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该如何理解田家炳的价值观和幸福观? (5分)
(四)阅读下面王秋珍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7分)
奶奶的玉簪子
(1)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2)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她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3)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4)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晴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侯,
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5)父亲回家了。
(6)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7)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没有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
(8)田塍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话。奶奶轻轻地碰了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拔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肩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侯,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o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9)迈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簪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拔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莱。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10)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
(11)奶奶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一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12)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本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晴突然定住了。
(13)那里藏着什么?
(14)一只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己褪色的风车、一叠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鸫看很多扁豆花的画。
(15)奶奶正要开口,父者抢了先;“就是用这只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 父亲说着说着;眼晴有些发涩了。
(16)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17)他看到了什么?
(18) -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19)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20)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找不到呢?”
(21)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1 4、根据文章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4分)
情节 丰要事件
开端 奶奶不见了视之如命的玉簪,心情很不好。
发展 (1)
高潮 (2)
结局 爸爸找到了玉簪,奶奶精气神全回来了。
尾声 奶奶总是笑而不答,不肯告诉我玉簪丢失的原因。
1 5、奶奶没有回答我“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找不到呢?”的问题,请根据文意揣摩一下,说说你认为“玉簪会掉到樟木箱里,以前找不到”原因。‘(3分)
1 6、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2分)
(2)它们被势奶伺候得像她的发簪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2分)
“奶奶的玉簪子“有哪些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7分)
三、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各式各样的人,他们会给我们各种各样的印象,请从中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以“为______画像”为题目,为这人写一篇小传,与大家分享。
要求:①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5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③不得抄袭。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练习题
语文(二)(单元二)答案
大题 小题 分值 答案(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 1 6 ⑴不逊(xùn) ⑵教诲(huì) ⑶私塾(shú) ⑷愚钝(dùn) ⑸骤雨(zhòu) ⑹窒息(zhì) (每句1分,共6分)
2 4 ⑴诘责 ⑵为富不仁 ⑶平庸 ⑷筋疲力尽 (每处1分,共4分,每错1字扣1分,只扣该处。)
3 3 C(鹤立鸡群:比喻仪表或才能在人群里很突出。这里用来形容建筑不合语境。A杳无消息:没有一点儿音信。B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D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4 3 D(A删掉“的安全”。B在“敢拼敢搏”后加上“的精神”。C“广泛”应调到“关注”前面。)
5 4 参考标题:诚信折扣(原标题)/两相疑(1分) 参考寓言:这幅漫画讽刺了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社会现象,意在呼吁人们以诚待人,打造诚信社会。(3分)
二、阅读理解 50分 6 3 A(与:和。B为:是/被。C时:当时/按时。D以:用/以便,来)
7 4 义保闻伯御将杀称 / 乃衣其子以称之衣 / 卧于称之处 / 伯御杀之 (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
8 3 因为义保为了保护鲁国国君的儿子称,(1分)宁愿让自己对儿子替国君的儿子死,(1分)从而保住了鲁君的血脉。(1分)
参考译文 孝义保,鲁孝公称的保母,臧氏家族的寡妇。当初,鲁孝公的父亲武公和他的两个儿子,长子括,中子戏,一起去朝拜周宣王,周宣王立戏为鲁国的太子。武公死后,戏即位,这便是鲁懿公。孝公当时人称公子称,是武公最小的儿子。义保带着她的儿子到宫中,抚养公子称。括的儿子伯御和鲁国的支持者一起作乱,攻打并杀死懿公,自己作了国君。于是便在宫中寻找公子称,准备杀掉他以绝后患。义保得知伯御将要杀公子称,于是让自己的儿子穿上公子称的衣服,睡在公子称的住处,伯御杀了义保的儿子,义保于是抱着公子称逃出,在外面路上遇到称的舅舅,舅舅问称是不是死了,义保回答说:“没有死,在这里。”舅舅说:“怎么避免大难逃出的?”义保说:“用我的儿子代替他,才逃了出来。”义保于是带着称出逃在外。十一年后,鲁国大夫都知道称在义保处,于是请求周天子杀了伯御,立称为国君,这便是鲁孝公。鲁国人非常崇敬义保。《论语》中说“可以托六尺之孤。”义保便是这样的人啊。
9 4 ⑴为我添改讲义;⑵为我纠正解剖图;⑶关心我的解剖实习;⑷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况。(意对即可,每点1分。)
10 4 回忆藤野先生不在意外表对“历史”,(1分)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1分),通过与后面内容对对比(1分)塑造了一个生活简朴却关爱学生(或治学严谨)的教师形象。(2分)
11 6 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取得的成绩受到日本人的怀疑;另外有一次课间看枪毙中国人的电影,枪毙原因是“给俄国人做侦探”,围观的中国人却和日本人一起欢呼,这些都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认为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医学救不了国民的灵魂,鲁迅先生于是想利用文学的力量改变中国的国民思想,便决定弃医从文。(两个事件各2分,文学的作用2分,意对即可)
12 5 玉瑚公教育子女的特点:①不仅是言传,更注重身教;(1分)②注重引导子女首先从内心尊敬,然后在行动上孝顺父母。(2分) 这样写充分体现田家炳的子女教育风格深受父亲的影响,(1分)说明田家身教胜于言传的良好家风代代传承。(1分)
13 5 ①田家炳的作为一个事业辉煌的企业家,他追求财富的目的并不是个人和家庭的奢侈享受,而是回报社会,奉献他人,他把奉献社会作为人生价值的标尺,倾囊捐助教育,他达到了教育公益事业的巅峰。(3分) ②田家炳作为腰缠万贯的富豪,选择不留财产给子女是为了不要削弱子女们吃苦、奋发向上的精神,他选择的是让子女获得良好的教育,自立自强,懂得做人处事。(2分) ③田家炳和家人把家庭充满友爱欢乐、生活勤俭当做幸福,而不是以挥霍享受财富为乐。(2分) 【第①点必答,第②③点答到其中一点即可。】?
14 4 ⑴奶奶一边陪着爸爸在田野里寻找玉簪,一边和爸爸回忆过去的事情。(2分) ⑵爸爸在老屋的樟本箱子发现奶奶珍存的几件儿时的物品,很是感动。(2分)?
15 6 ⑴奶奶老了,眼睛花了,记性差,可能之前将玉簪放在樟木箱里又忘记了。(2分) ⑵奶奶因思念在外地的父亲,经常打开樟木箱翻看父亲儿时的物品,玉簪是不小心掉进去的。(2分) ⑶玉簪也有可能是奶奶故意放进樟木箱的,目的是让爷爷催促父亲回来寻找,父亲回来了,奶奶就能见到她思念的儿子了;寻找玉簪其实就是让父亲回家的最好理由。(2分)
16 4 ⑴“一遍遍”表示次数很多,表现了奶奶对父亲的爱,渴望与儿子相聚。(2分) ⑵“伺候”是“照料”对意思。这里把菜当人来写,表现了奶奶对爱心和热爱生活的形象。(2分)
17 7 “奶奶的玉簪子”一是指奶奶丢失的玉簪子;(1分)二是指父亲,父亲其实就是奶奶心中的“玉簪子”。(1分) 以“奶奶的玉簪子”为标题对作用:⑴故事围绕“奶奶的玉簪子”展开,它是文章的线索(2分)。⑵“玉簪子”寄托了奶奶对亲人对思念,(1分)是奶奶珍视亲情、干净整洁、热爱生活的形象的写照。(2分)
三、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各式各样的人,他们会给我们各种各样的印象,请从中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以“为______画像”为题目,为这人写一篇小传,与大家分享。
要求:①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5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③不得抄袭。
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
一类卷 (50~45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44~40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 (39~30分)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 (29~15分)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14~O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 2.构思独特。 3.语言优美。 4.富有个性。 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扣分 1.不足5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别字不计),最多扣3分。 3.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4.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扣1~3分。 5.出现暴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的扣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