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测试(新人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测试(新人教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5-03 09: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然灾害与防治
测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道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①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②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
③1996年菲律宾坎拉翁火山爆发,造成4名登山队员失踪
④1952年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一座新的火山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C.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人口、海水养殖损失、沉损船只数量、受灾农田、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A.干旱 B.洪涝 C.地震 D.风暴潮
4.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B.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D.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图1),回答5~7题。
5.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
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6.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A.①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D.④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
7.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图2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图2
8.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B.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C.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9.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滑坡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10.下列各种灾害在形成、发展、致灾上,彼此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的是
A.滑坡—地震—疫病流行 B.台风—暴雨洪涝—火山喷发
C.地震—海啸—洪灾 D.旱灾—森林火灾—虫灾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图3),回答11~14题。
1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①干旱 ②滑坡 ③台风
④风暴潮 ⑤寒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
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干旱
13.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
严重的是
A.a B.b
C.c D.d
1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读“自然灾害与中国奶牛业发展示意图”(图4),回答15~16题。
图4
15.关于草场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雪灾、火灾直接损毁草场资源,对奶牛业的发展没有影响
B.草原水灾、旱灾直接影响奶牛业的发展,对草场资源没有影响
C.草原鼠害、虫害通过破坏草场资源,间接影响奶牛业的发展
D.草原病害、酸雨对草场资源和奶牛业的发展没有直接影响
16.关于我国奶牛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过度放牧,使奶牛数量增多,促进奶牛业的发展
②乱采、乱挖,导致鼠害猖獗,制约奶牛业的发展
③奶牛业的过度发展,会加剧草原人为灾害对草原的破坏
④影响奶牛业发展的因素有草原灾害、社会化程度、奶牛品质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④
表1为2007年9月影响我国的第13号台风“韦帕”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17~18题。
表1
时间 17日16时 18日 19日19时 20日
06时 10时 19时 20时 05时 12时
台风中心位置 经度 123.8° 123.4° 121.6° 121.4° 119.9° 118.8° 119.4° 122.5°
纬度 24.3° 24.8° 26° 26.2° 27.6° 30.2° 34.1° 37.1°
中心气压(百帕) 960 930 925 930 940 995 998 998
17.“韦帕”的移动方向是
A.西北方向 B.先向西北,后向东北
C.东北方向 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18.“韦帕”势力最强的时刻出现在
A.17日16时前后 B.18日10时前后
C.18日20时前后 D.20日12时前后
19.台风“韦帕”于9月19日02时登陆,其登陆地最有可能位于
A.江苏省南部 B.福建省南部
C.浙江省南部 D.台湾省北部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图5),回答20~21题。
20.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
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1.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
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图6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 。读图回答22~24题。
22.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
的盛行风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3.1816年大松巴哇火山的爆发使全球气温明显下降,
主要原因是火山灰
A.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B.对地面辐射的反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D.大气逆辐射增强
24.下列关于火山爆发对人类有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火山地貌独特,风景优美 B.形成硫磺、煤炭等矿产资源
C.温泉众多,为疗养胜地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图7中“4”、“5”所示区域分别表示某日我国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和用电严重紧缺区,读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所示现象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6.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和用电严重紧缺区,
天气分别可能是
A.沙尘暴、寒潮 B.暴雨、低温
C.干旱、台风 D.暴雨、高温
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我国各地连发的高级别旱灾,全国近43%的小麦产区(主要为冬小麦区)受旱,370万人、185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读图8回答27~29题。
27.图中遭受“重旱”的省区有
A.粤、冀、晋、鲁 B.豫、辽、晋、陕
C.藏、川、甘、宁 D.冀、晋、陕、藏
图8
28.在本次旱灾中,华北地区损失最大,原因是该地区
①是全国唯一的重旱区 ②受灾面积大
③人口与城市密集 ④正值春小麦生长的关键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造成本次旱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降水量比同期少,气温比同期低 B.降水量比同期多,气温比同期高
C.降水量比同期少,气温比同期高 D.降水量比同期多,气温比同期低
30.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   ②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③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图9),回答31~32题。
图9
31.修建水库后
①河流径流量增加 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③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 ④旱涝灾害的发生机率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还有
①植树造林 ②人工降雨 ③疏浚河道 ④退耕还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图10,回答33~35题。
33.图中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点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34.若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
A.①    B.②  
C.③    D.④
35.若救护直升机位于甲图中山顶H处,被困游客位于A、B、C、D四点中的何点,才能被救护人员直接观测到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读图11及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6~37题。
36.河流R的流向为
A.自东向西 B.自北向南
C.自南向北 D.自西向东
37.若此图表示某类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况,
此灾害最可能为
A.火山喷发 B.滑坡
C.地震 D.泥石流
38.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B.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
C.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D.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中应急行动见图12 。据此回答39~40题。
图12 灾中应急行动
39.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40.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道大题,共40分)
41.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13
(1)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看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试从气候、地形两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资料:20世纪90年代长江上游西南林区的森林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50%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50多个县的森林覆盖率只剩3%~5%。金沙江、雅砻江和岷江流域坡度大于25°的旱地占34%,坡度大于35°的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3%。洞庭湖的面积从1825年的6000平方公里减少到1985年的2690平方公里。
(4)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加剧长江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
42.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图14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全年旱”的地区是 区(写序号)。③区旱灾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试简述其原因。
(2)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 区(写序号),说明判断依据。
(3)图中“旱灾粮食损失量占本区气象灾害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A)”最低的地区是
区(写序号)。影响该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
(4)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43.读“我国最大降温幅度分布图”(图15),完成下列各题。(8分)
图15
(1)观察图中降温幅度大于15℃的区域。说明该区域降温幅度大的主要原因。
(2)图15所反映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图16中,反映该自然灾害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____(选择填空)。
A.   B.   C.   D.
图16
(3)下列选项中,与该自然灾害有关的有____(选择填空)。
A.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B.交通事故频发
C.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D.病虫害增多,不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4)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进行防灾、减灾。下列防灾、减灾活动中,采用遥感技术的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采用GIS的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通过政府网站获取成灾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料
B.从历史资料中查询同时期的气象情况
C.根据卫星云图、气象数据模拟灾害发展过程,进行灾害预报
D.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获取气象数据
E.集合相关数据,对灾区各县、乡进行准确而快速的损失评估
44.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读图17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17
资料: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地震后,国土资源部迅速组织国家和10余省的地质调查力量实施紧急排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地面调查,初步掌握了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调查情况汇总表
(1)此次地震位于中国 地震带,是由于印度板块向 (方向)移动,与 板块相撞,推动青藏高原隆升,在高原东缘地区沿龙门山构造向东挤压,导致此处岩石圈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引发四川西部断裂带震动。
(2)此次地震后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以 为主。分析当地这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3)震后,受灾者90%都是在最初的24小时内得救的,故有“黄金24小时”之称。为了争取抢救时间,震后互救时应遵循的原则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先救远,后救近。从远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同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
B.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
C.先救“生”,后救“人”。先使被埋压者头部暴露,防止窒息,救出更多生命
D.如果自己被埋压,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保存体力,挑战生命极限
E.注意仔细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不要盲目乱挖、乱刨
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B C A B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B C C B B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C B B D D B C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A B B B D B B D C
二、综合题(共40分)
41.(共12分)(1)东南一侧自然灾害多,西北一侧自然灾害少(2分)
(2)洪涝、病虫害(2分)
(3)地处季风气候区(1分),降水量大、降水变率大(1分);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1分),雨季河流排水不畅(1分)
(4)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2分);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2分)。
42.(共10分)(1)⑥(1分) 夏、秋季节受高气压(副高)控制(1分),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1分)
(2)②(1分) 判断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C)均最高。(2分)
(3)④(1分) 台风(1分)
(4)森林火灾(1分);遥感技术(1分)。
43.(共8分)(1)距离冷气团(冬季风)源地近(1分)
(2)寒潮(1分) B(1分,多选不得分)
(3)BC(2分,多选不得分)
(4)D(1分,多选不得分) CE(2分,多选不得分)
44.(共10分)(1)南北(1分) 北(1分) 亚欧(1分)
(2)滑坡(1分) 构造活跃;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降水丰富(3分)
(3)BCE(3分,多选不得分)
www.
图1
时间尺度
持续
时间








几秒
几小时
几天
几月
几年
图3
图5
图6
图7
图10
图11
储备基地
救灾物品
救灾人员
应急交通线: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
灾区
抢救生命
抢救财产
抢救设备
发放救灾物资
应急时间
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