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24 周 亚 夫 军 细 柳
周亚夫军细柳
一、导入新课
观 猎
(唐)王 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一、导入新课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作者作品简介
二、作者作品简介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影响巨大。《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
绛侯(jiàng) 棘门(jí) 都尉(dū)
按辔(pèi) 持兵揖(yī) 介胄(zhòu)
嗟乎(jiē) 曩者(nǎng) 邪(yé)
彀(gòu)
三、检查预习情况
2.词语解释
被:同“披”,穿着。
彀:张开。
弩:用机械发箭的弓。
持满:把弓拉满。
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辔:马缰绳。
揖:拱手行礼。
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
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小结:
第一段简明地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开端,交待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层次:
第一层:从“上自劳军”----“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写细柳营军容严整,常备不懈。
第二层从“先驱曰:‘天子且至’”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写细柳营军纪严明,连天子也不例外。
第三层:从“至营----成礼而去”,写细柳营军礼严谨,一丝不苟。
小结:
四、疏通文意
四、疏通文意
小结:
四、疏通文意
文章通过文帝劳军的场面塑造了周亚夫的形象,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
你同意文帝的观点吗?请你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治军严格、刚正不 阿、
恪尽职守、不卑不亢
军容严整
军纪严明
军礼严谨
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
“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
(君子坦荡,有什么说什么,不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不违反做人原则而取得地位。)
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很多,请你说一说!
文中在塑造周亚夫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你来讲一讲!
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上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一: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不得入”“又不得入”“乃传言” ——军容严整,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纪严明。
“直驰入” ——军规松垮,守备松懈。
对比二:文帝及随从入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 ——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直驰入” ——军纪松弛。
对比三:三营将领
“持兵揖”、“以军礼见” ——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将以下骑送迎” ——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
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借文帝之口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细柳”、“细柳营”、“细柳兵”等成了后人用来比喻军纪严明的典故。
“棘门霸上”则成了比喻军纪松弛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