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切线长定理课件+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切线长定理课件+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16 15:53: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切线长定理
学习目标 1.经历切线长定理的探索过程. 2.掌握切线长定理. 3.会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有关的几何证明和计算等问题.
学习过程
已知如图,P是⊙O外一点,请你作⊙O的切线.
【例1】如图,点O是所在圆的圆心,AC,BC分别与⊙O相切于点A,B.已知∠ACB=80°,OC=100cm.求点C到⊙O的切线长(结果精确到1cm).
【例2】如图,⊙O表示皮带传动装置的一个轮子,传动皮带MA,NB分别切⊙O于点A,B.延长MA,NB,相交于点P.已知∠APB=60°,AP=24cm,求两切点间的距离和的长(精确到1cm).
已知⊙O的半径为5,P是⊙O外一点,PO=10.求点P到⊙O的切线长和两切点间的劣弧长.
已知:如图,在⊙O中,弦AB垂直平分半径ON,过点A,B的切线相交于点M.求证:△ABM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如图,A是⊙O外一点,AB,AC分别与⊙O相切于点B,C.P是上任意一点,过点P作⊙O的切线,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设AO=d,BO=r.求证:△AMN的周长是一个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切线长定理
学习目标 1.经历切线长定理的探索过程. 2.掌握切线长定理. 3.会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有关的几何证明和计算等问题. 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 例2综合应用知识的程度较高,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
学习过程
已知如图,P是⊙O外一点,请你作⊙O的切线. 切线长定理的探索过程也可以这样设计.任意画一个⊙O,取⊙O外一点P,让学生过点P作⊙O的切线(凭目测来做),然后让学生思考一下问题: (1)这样的切线你能做出几条? (2)在所作⊙O的切线上,两条过点P与切点之间的线段有什么关系? (3)在⊙O外取一些点,分别作⊙O的切线,看一看是否有同样的结果? 从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通常我们把圆外这一点到切点间的线段的长叫做切线长. 关于圆的切线,有下面的定理: 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作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概括、叙述切线长定理应当使学生正确理解切线长的含义.切线是直线,没有长度之说,这里说的切线长的定义是为了表述方便予以特别约定的,是指两条切线上圆外交点到两个切点之间的线段长,也可以看作“圆外一点到切点之间的距离”.
证明:如图,连结AO,BO,PO. ∵PA,PB分别与⊙O相切于点A,B, ∴AO⊥PA,BO⊥PB. 而AO=BO,PO=PO, ∴Rt△AOP≌Rt△BOP. ∴PA=PB. 讲解切线长定理的证明可以作一下启发: (1)如果我们想尝试通过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PA=PB,那么应当怎样添加辅助线? (2)在△OAP与△OBP中,∠A和∠B是什么角?根据什么?△OAP与△OBP全等吗?根据什么? 讲解是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1)关于探索过程中的作切线,凭目测作切线是可行的,如果有学生不会做,教师可以适当示范. (2)目测作图难免有误差,对探究点P到两个切点之间的线段长之间的关系有影响.除度量方法外,还可以启发学生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两条切线长的关系,连接OB,OA,OB,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这也相当于下面定理证明的一个分析过程. (3)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介绍一下尺规作图.
【例1】如图,点O是所在圆的圆心,AC,BC分别与⊙O相切于点A,B.已知∠ACB=80°,OC=100cm.求点C到⊙O的切线长(结果精确到1cm). 解:如图,连结OA,OB.

∵AB,BC(过圆外一点所作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OAC≌△OBC.
∴∠ACO=∠BCO=∠ACB=×80°=40°.
在Rt△OAC中,∠OAC=90°.
∴=cos40°,
∴AC=OC×cos40°=100×cos40°≈77(cm).
答:点C到⊙O的切线长约为77cm. 从切线长定理的证明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另一些有较多应用的相关结果,如∠APO=∠BPO,OP垂直平分弦AB,∠APB+∠AOB=180°等,此例的目的是巩固切线长的概念,并让学生熟悉上述相关结果.讲解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启发: (1)从切线长定理的证明过程,你还能发现课本中还有哪些与本题求解有关的图形关系,比如OC与∠ACB有什么关系?根据什么? (2)已知OC=100m,∠ACB=80°,你会选哪一个直角三角形求解点C到⊙O的切线长AC?cos∠ACO是哪两个线段的比?由此怎样求出AC?
【例2】如图,⊙O表示皮带传动装置的一个轮子,传动皮带MA,NB分别切⊙O于点A,B.延长MA,NB,相交于点P.已知∠APB=60°,AP=24cm,求两切点间的距离和的长(精确到1cm). 解:如图,连结AB,OA,OB,OP.

∵MP,NP分别切⊙O于点A,B,
∴OA⊥AP,OB⊥BP,AP=BP.
又∵∠ABP=60°,
∴△ABP为等边三角形.
∴AB=AP=24cm.
∵OA=OB,
∴OP平分∠APB,
∴∠OPA=30°,
∴OA=AP×tan×30°=24×=8(cm).
而∠AOB=360°-2×90°-60°=120°,
∴==≈29(cm).
答:两切点间的距离为24cm,AB的长约为29cm. 讲解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启发: (1)根据所求和与之引导学生连接AB,OA,OP,强调圆心与切点的连线是常用的辅助线. (2)从已知PM,PN,分别与⊙O,相切于点A,B,可得到什么?根据什么? (3)由∠APB=60°,你能得到什么?由此能求出AB的长吗?怎么求? (4)要求弧AB的长,先要求出什么?圆心角∠AOB等于多少度?为什么?求半径OA(或OB),可以通过解怎样的直角三角形得到?还需添怎样的辅助线?
已知⊙O的半径为5,P是⊙O外一点,PO=10.求点P到⊙O的切线长和两切点间的劣弧长. 解:如图,A,B分别为切点,则OA⊥PA,OB⊥PB. ∵OA=5,PO=10, ∴∠AOP=60°,AP=5, ∵∠AOB=2∠AOP=2×60°=120°, ∴==.
已知:如图,在⊙O中,弦AB垂直平分半径ON,过点A,B的切线相交于点M.求证:△ABM是等边三角形. 解:连结OA,OB. 由已知可得∠AOB=2∠AON=2×60°=120°. 由此可得∠M=60°. 又∵MA=MB(切线长定理), ∴△ABM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如图,A是⊙O外一点,AB,AC分别与⊙O相切于点B,C.P是上任意一点,过点P作⊙O的切线,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设AO=d,BO=r.求证:△AMN的周长是一个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解:提示:由已知和切线长定理可得MB=MP,NC=NP. ∴△AMN的周长等于2AB,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为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10张PPT)
2.2 切线长定理
已知如图,P是⊙O外一点,请你作⊙O的切线.
从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通常我们把圆外
这一点到切点间的线段的长叫做切线长.
关于圆的切线,有下面的定理:
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作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证明:如图,连结AO,BO,PO.
?∵PA,PB分别与⊙O相切于点A,B,
∴AO⊥PA,BO⊥PB.
而AO=BO,PO=PO,
∴Rt△AOP≌Rt△BOP.
∴PA=PB.
解:如图,连结OA,OB.
∵AB,BC(过圆外一点所作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OAC≌△OBC.
∴∠ACO=∠BCO=∠ACB=×80°=40°.
在Rt△OAC中,∠OAC=90°.
∴=cos40°,
∴AC=OC×cos40°=100×cos40°≈77(cm).
答:点C到⊙O的切线长约为77cm.

【例2】如图,⊙O表示皮带传动装置的一个轮子,传动皮带
MA,NB分别切⊙O于点A,B.延长MA,NB,相交于点P.已知
∠APB=60°,AP=24cm,求两切点间的距离和的长(精确到1cm).

解:如图,连结AB,OA,OB,OP.
∵MP,NP分别切⊙O于点A,B,
∴OA⊥AP,OB⊥BP,AP=BP.
又∵∠ABP=60°,
∴△ABP为等边三角形.
∴AB=AP=24cm.
∵OA=OB,
∴OP平分∠APB,
∴∠OPA=30°,
∴OA=AP×tan×30°=24×=8(cm).
而∠AOB=360°-2×90°-60°=120°,
∴== ≈29(cm).
答:两切点间的距离为24cm,AB的长约为29cm.


已知⊙O的半径为5,P是⊙O外一点,PO=10.求点P到⊙O
的切线长和两切点间的劣弧长.
解:如图,A,B分别为切点,
则OA⊥PA,OB⊥PB.
∵OA=5,PO=10,
∴∠AOP=60°,AP=,
∵∠AOB=2∠AOP=2×60°=120°,
∴==.
已知:如图,在⊙O中,弦AB垂直平分半径ON,过点A,B
的切线相交于点M.求证:△ABM是等边三角形.
解:连结OA,OB.
由已知可得∠AOB=2∠AON=2×60°=120°.
由此可得∠M=60°.
又∵MA=MB(切线长定理),
∴△ABM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如图,A是⊙O外一点,AB,AC分别与⊙O相切于点
B,C.P是上任意一点,过点P作⊙O的切线,交AB于点M,
交AC于点N.设AO=d,BO=r.求证:△AMN的周长是一个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解:提示:由已知和切线长定理可得MB=MP,NC=NP.
∴△AMN的周长等于2AB,是一个定值.
这个定值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