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能力目标:初步感受对比实验意义,亲身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
3、情感目标: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变量的控制问题。
【教学准备】杯子、食盐、一根搅拌棒、热水、水果糖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探索。
1、师:同学们平时喜欢 观察吗?生1.。。,生2.。。。,那我把一勺盐放进水里,同学们能观察到什么?生1.。。,生2.。。,这就是简单的溶解,溶解就是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出示幻灯片)
2、他们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溶解的快与慢。板书溶解的快与慢。
3、老师想加快食盐的溶解,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用筷子搅拌。
生2:把水换成热水。
3、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颗粒小……
4、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是令老师佩服,是不是你们的这些办法真的有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实验验证:
大家说的这些都有可能影响溶解的快慢,那我们通过什么来验证呢?
是的,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我们就一一通过实验来验证。
1、实验一:下面我们取两份同样多的盐,两个同样的大的杯子倒入相同量水,把两份同样多的盐放入两个杯子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在刚才的实验中, 为什么要用两个杯子?因为要进行对比实验。
既然是对比实验,那么在对比实验中我们要提倡公平原则,在比较的时候有许多条件是相同的,相同条件是什么?谁来说一说?(生互相补充:杯子、水量、盐量、同时)这些条件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条件是:(与生一起说)一杯用搅
拌棒搅拌,一杯不搅拌。这样对比进行实验。才能得出快慢。(出示幻灯片)
下面我们来填一下实验记录表。
研究问题:
怎样加快溶解
假设:
( 搅拌_ )能加快溶解
相同条件:
杯子、水量、盐量、放入盐的时间
不同条件:
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实验结论:_搅拌____能加快溶解。(出示幻灯片)
2、实验二:取相同量的热水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盐同时放入水中,观察比较哪杯水的溶解速度快一些。
在比较的时候有许多条件是相同的,相同条件是什么?谁来说一说?(生互相补充:杯子、水量、盐量、同时)这些条件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条件是:(与生一起说)一杯用冷水,一杯用热水。这样对比进行实验。才能得出快慢。
(出示幻灯片)
学生讨论完成实验记录表二
研究计划(方案)表
研究问题:
怎样加快溶解
假设:
( 热水 )能加快溶解
相同条件:
杯子、水量、盐量、放入盐的时间
不同条件:
一杯用冷水,一杯用热水(水的温度不同)
实验结论:__热水______能加快溶解。 (出示幻灯片)
3. 实验三:取相同量的冷水两杯,其中一杯颗粒大,另一杯颗粒小同时放入两个杯子中,观察比较哪杯溶解的比较快。
学生完成实验记录表三
研究问题:
怎样加快溶解
假设:
( 颗粒小的 )能加快溶解
相同条件:
杯子、水量、盐量
不同条件:
一杯颗粒大,一杯颗粒小
实验结论:__颗粒小____能加快溶解。 (出示幻灯片)
三、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1、给每人一颗糖,看看谁的糖溶解的最快?
2.个别学生回答他们的做法。
3、总结:通过搅拌、、弄碎等办法能加快糖的溶解。 (出示幻灯片)
四、作业:延伸拓展,实际运用。
1、师:咱们在课堂上把知识学得很好,能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谁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就运用到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生1:。。。,生2:。。。,生3:。。。
2、请同学们下课后用心找找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
1、搅拌能加快溶解;
2、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3、颗粒小可以加快溶解。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溶解的快与慢》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通过前几节有关食盐溶解的课以及平时的经验,学生们对溶解的概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旨在通过搅拌、水温、切碎条件改变的前提下,初步感受对比实验,从而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事物。教材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1.搅拌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2.水温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3.研究水果糖溶解的方法。
根据教学的内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物体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初步感受对比实验的意义,亲身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
3.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二、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验证——证实”的过程与方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科学实验意识,从而在探究方法与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科学概念.同时,让学生亲历对比实验,指导学科实验的严谨性,提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学法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四人小组讨论,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让孩子在交流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得出科学结论.
板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
搅拌 加热 切碎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考虑到:①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为探究搭建了平台。②本课的研究内容源于生活,所以学生有极高的兴趣,容易引发探究。③对单个变量进行控制的对比实验活动,这里再次经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巩固也是一种提高,颇具挑战性。基于这样的学情,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探究园里,积极主动地自主构建,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我从以下三方面来突破:
1、让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这样避免了学生思维的机械重复,提高了课堂的效益,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积极性。
2、让学生在交流中自主修正完善设计。同时暴露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步学会如何进行对比实验。
比如:有的小组认为要来验证搅拌对溶解速度有没有影响,只需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就行了,此时我启发学生展开激烈地讨论,学生在分析中说理,在补充中完善,逐步明白了如何来控制单个变量,使问题迎刃而解。后两次交流是在实验方法设计完善后,目的是让学生发
现,尽管研究的问题不一样,但方法却相同,那就是每种对比中只允许一个条件不同,从而更好的理解了对比实验的实质,发现了对比实验的设计技巧,加深了认识。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我花了较大的力气,适时引导帮助,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思维从凌乱到有序,从表面到深刻。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后面的验证实验顺理成章,边实验边记录了现象,稍稍整理后进行了汇报,用事实说服了大家,实验获得了成功。
3、简单有效课件的利用。课件中直观的图示使学生比较快地理解了对比实验的概念及要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