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和培养探究的严谨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搅拌、碾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教学难点:
对比实验过程中的相同条件、不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
水糟、冷水、热水、搅拌棒、高锰酸钾、白糖、冰糖、量杯、溶解快与慢记录表、自我评价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我们看,杯子里的药片溶解的很慢,现在老师想让药片溶解的快点,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学生回答:搅拌、加热水、弄碎。老师依次板书:搅拌、温度、颗粒大小)
2、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只是一个大胆的猜测,那么如何验证这些猜想是正确的呢?(通过实验)好,那我们今天就当一回小小科学家, 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溶解的快与慢。出示课题:溶解的快与慢。亲自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二、实验验证(亲历过程,合作探究)
(一)以搅拌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
怎样做才能证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
不错,同学们说的非常对,这就是学习科学课时经常运用的一个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对比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你们认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那么实验中那些条件必须相同,那些条件必须不同?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相同条件:1.水量相同2.水温相同3.盐量相同4.同时加入5.观察时间相同。
不同条件:一杯搅拌 ;一杯不搅拌
找出了做对比实验的不同条件和相同条件,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与你们的猜想是否一致。同学们请看,在实验桌上有1-6号6个杯子,1、2、4、这3个杯子里老师已经盛有60毫升的冷水,另外还有4份食盐,每份5克,还有2个搅拌棒。3、5、6号杯子等会老师给倒上60毫升的热水。
下面请各小组实验员取出1号杯和2号杯,再取出2份食盐。按老师指令同时放入杯中,1号杯搅拌,2号杯不搅拌,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搅拌能加快溶解。完成记录表一
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一)
溶解过程 热水 常温
溶解的快慢 快( ) 慢( ) 快( ) 慢( )
(二)探究“加热是否加快溶解”实验
过渡:刚才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那么加热又是否能加快溶解呢?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
这也是一个对比实验,那么它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是什么呢?(课件 )
真棒,大家已经找出了对比实验的条件,哪位同学来说说如何实验呢?
第一步:在3号杯内倒入60毫升的热水,在4号杯内倒入60毫升的常温水。
第二步:在3号杯和4号杯内分别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都不搅拌。
第三步:认真观察,记录员填写记录表。
请各组取出3号杯和4号杯,老师已经在4号杯内倒入了约60毫升的常温水,为了安全,3号杯的热水老师来倒。
各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汇报实验结果:加热能加快溶解,完成记录表二
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二)
溶解过程 热水 常温
溶解的快慢 快( ) 慢( ) 快( ) 慢( )
(三)自主探究“碾碎能否加快溶解”实验
过渡:上面我们大家一起通过实验验证了搅拌和加热能加快溶解,那么“碾碎”(改变颗粒的大小)是否也能加快溶解呢?
5号,6号两个杯子各盛有60毫升热水,还有2个实验袋,是相同量的整颗糖块和糖块碎末。老师决定这个验证实验让同学们自己设计完成,能做到吗?请小组讨论一下,先找出这次对比试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填在记录表内,并想想如何做这个实验?
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三)
学生先说相同与不同,然后学生再动手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汇报实验结果:碾碎能加快溶解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液体是否被搅拌、水的温度,物体颗粒大小有直接关系。下面老师就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三、学以致用,探究水果糖的溶解 评论
过渡:看大家做实验这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每人吃一颗糖,好不好?不过吃糖之前请大家先想一想怎样吃糖,可以让糖溶解的更快些?
1、小组讨论吃糖方法。
2、汇报讨论结果:
⑴含在嘴里不动、⑵用舌头翻动搅拌 ⑶咬碎并搅拌
3、按不同方法吃糖,看哪种方法最快,做好记录,用1、2、3记录糖溶解快慢的顺序,注意不要囫囵吞枣吆!
4、汇报吃糖结果:咬碎并搅拌最快。
2、看来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四、回顾总结,拓展提升
1、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延伸:生活中哪里运用到今天学的知识?
生:洗衣服倒洗衣粉要搅拌、炒菜放盐、冲牛奶、吃药等。
五、巩固练习
关于溶解实验的叙述,对的打∨ ,错的打×。
1.不同的东西加入水里都会溶解。( )
2.相同水量时,颜色看起来比较深的红糖水,表示水里溶了比较多的糖。( )
3.用力搅拌,可以加快物质溶解。( )
4.在同样多的水里放入同样多的糖,10度比20度的水溶解的快一些。 ( )
5.在热水中味精溶解的比较快。( )
6.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
六、请各小组实验员整理实验器材,组长上交实验记录和报告。(收拾器材,培养习惯)
板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
搅拌 水的温度 颗粒大小 (碾碎)
能加快溶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又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实践。本节课突出的特点是: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一上课,端起一杯凉开水,向里放了一块水果糖,和学生交流:老师这有一杯凉开水,我在里面放了一颗水果糖,请一位同学来尝一尝。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并且都想来亲自尝一尝,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教师问:如果我想在短时间内喝到一杯很甜的糖水,你有办法让糖快点溶解吗?这个问题又激起了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顾,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做好了情绪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自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由“扶”到“放”突破重点难点。
学习对比实验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我主要采取了先以一种实验方法为主(加热),指导学生掌握用对比实验进行研究的方法,并进行了演示实验。然后让学生探究搅拌和碾碎两种实验怎样做对比实验。这样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对对比实验概念的理解逐渐加深。在课前谈话时,我还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对比实验:同学们,如果有两个同学小明和小红,我说小明跑得快,怎么证明?当我问到怎么知道加热能使溶解更快呢?学生马上意识到必须用两个烧杯来做实验,必须有几个条件是相同的,只能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从而建立了“对比”的概念,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认识被强化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堂的结束不应成为问题的终点,而应成为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起点。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科学课堂,更应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科学课堂,课下继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在学生综合运用加快溶解的方法完成游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这里有100ML水,我想把这5颗糖都放下去,这5颗糖会不会都能溶解,如果会,我再放5颗、10颗、15颗,它们还会溶解吗?这样把学生的探究热情延伸到了课外,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素养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