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课件 (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课件 (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17 20:3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周亚夫军细柳 》
——司马迁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周亚夫军细柳。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情景导入



1.积累文言词句。
2.利用工具书及课文注释读懂文言文。
3.结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司马迁(前145年—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司马迁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走进作者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作品介绍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作品介绍





基础知识



祝兹( )侯 棘( )门 彀( ) 弓弩( )
按辔( )徐行 作揖( ) 介胄( )
zī jí gòu nǔ
pèi yī zhòu
读准字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 入 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大举
侵入
边境
驻军,驻扎
防备
上 自 劳 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

以 下 骑送迎。已而 之细柳军,军士吏 被甲,
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皇上
亲自
慰问
军队

军营
径直
将军
骑马
不久

同“披”,穿着
张开
把弓拉满
先行引导的人员
将要

诏令
进入
命令
刀出鞘

属下
守卫军营的将官
官兵
居 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 徐 行。
经过
不久
派遣
使者
符节
告诉

规定
纵马奔驰
慢慢
行走

想要
营垒
车马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

请以军礼见。”天子为 动,改容式车。使人

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拱手行礼
披甲戴盔
跪拜

感动
同“轼”,车前横木,这里作动词,指扶轼
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离开

将领
敬重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 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 邪!”称善者久之。
已经
感到惊诧
先前

将军
一定
侵犯
赞叹
能够

①改容式车
(“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②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



通假字



①先驱曰
(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
②军中闻将军令
(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③持节诏将军
(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节约)
④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古义:营垒。今义:墙壁)
⑤请以军礼见
(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⑥使人称谢
(古义:告知。今义:感谢)







古今异义



①使
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使者)
使人称谢(派遣,打发)
②军
军军细柳(动词,驻军,驻扎)
上自劳军(名词,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军(名词,军营)
一词多义




③之
之已而之细柳军(到,往)
称善者久之(无实义)
不闻天子之诏(的)
④以
以以军礼见(用)
将以下骑送迎(和)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任命)







一词多义





①被动句:
天子为动
②判断句:
此真将军矣(“此”表判断)
③省略句:
A吾欲入(之)劳军 B天子为(之)动

特殊句式



合作探究



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记叙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情形。

合作探究



概括文章各段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以备胡”,简要交代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
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
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明。
周亚夫军细柳
交代背景
文帝劳军
劳军结束




匈奴入侵
边关吃紧
细柳营
霸上和棘门军:
长驱直入, 将士迎送,戒备松弛,形同儿戏

战备状态
合作探究



汉文帝到周亚夫军营看到了怎样的情形?

(1)军士严阵以待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②任何人在军中都不能骑马奔驰 。

①没有将军命令,连皇上都不得入;

(2)军令严明,军
士忠于职守

(3)周亚夫以军礼相见。
周亚夫军细柳
交代背景
文帝劳军
劳军结束




匈奴入侵
边关吃紧
细柳营
霸上和棘门军:
长驱直入, 将士迎送,戒备松弛,形同儿戏

1.全副武装
2.先驱不得入
3.天子不得入
4.按辔徐行
5.以军礼见
群臣皆惊
文帝称善

战备状态
明确
交代背景
文帝劳军
劳军结束




匈奴入侵
边关吃紧
细柳营
霸上和棘门军:
长驱直入, 将士迎送,戒备松弛,形同儿戏

1.全副武装
2.先驱不得入
3.天子不得入
4.按辔徐行
5.以军礼见
群臣皆惊
文帝称善
治军有方
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刚正不阿,恪守军礼
对比
侧面描写—衬托周亚夫形象


战备状态

本文主要人物是周亚夫,但作者并不是一味把笔墨放在周亚夫身上:霸上和棘门军戒备松弛,形同儿戏,作为对比的参照;从下属的表现来看,虽未从正面落笔,但一位治军严明、令出如山的将军形象已经呼之欲出,有了如此充分的铺垫,周亚夫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作者用笔又及其简洁,只有一个动作“持兵揖”,只有一句话,没有任何不符合将军身份的言行,即使面对的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

最后皇帝和群臣的反应从侧面表现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
合作探究



从这些情形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个怎样的将军?
忠于职守
治军严明
刚正不阿
不阿谀奉承
不趋炎附势的将军
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作者没有写出文帝的态度,但可以推断文帝起初对此不以为意甚至认为理所当然。

但在细柳军待遇完全不同,文帝才意识到霸上和棘门军形同儿戏,而细柳军不可犯,这样训练有素的军队在匈奴大入边的特殊时期里是维护统治、保家卫国需要的,所以文帝向群臣称赞周亚夫也是在宣示国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表现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交代背景
文帝劳军
劳军结束




匈奴入侵
边关吃紧
细柳营
霸上和棘门军:
长驱直入, 将士迎送,戒备松弛,形同儿戏

1.全副武装
2.先驱不得入
3.天子不得入
4.按辔徐行
5.以军礼见
群臣皆惊
文帝称善
治军有方
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文帝贤明,识大体
刚正不阿,恪守军礼
对比
对比
侧面描写—衬托周亚夫形象


战备状态


从文帝对周亚夫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合作探究



识将才、赏奇士、知人善任。
合作探究



从“上自劳军”和“称善者久之”等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以天下为重
体恤民情
宽宏大度
能明辨是非
合作探究



本文的写作特点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
当堂训练
本文在写作方面最大的特点是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凸显人物特点。
如果要表现一个人的勤劳,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可以从哪些侧面来写?
试着写一个片段,80字左右。
随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诏将军(zhào) 军士吏被甲(pī) 都尉(dōu)
B.棘门(jí) 可得而犯邪(yé) 驱驰(qū)
C.按辔(pèi) 曩者(nánɡ) 介胄(zhòu)
D.彀弓驽(nǔ) 持兵揖(yī) 嗟乎(ji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匈奴大入边(大规模)
B.军霸上(驻军、驻扎)
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者,使臣)
D.已而之细柳军(到,往)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