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藤野先生
鲁迅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一、作者简介
知识链接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是早晨的意思,“夕”是傍晚的意思,“朝花夕拾”即早晨的花傍晚来捡,就是成年是回忆往事。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的求学历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抨击和嘲讽。
二、文章写作背景:
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时间和地点转换的语句。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东京
仙台
北京
相识
相处
离别
2、文章中藤野先生最初以一个什么形象出现在“我”面前的?作者有以什么描写方法抓住他的那些特征来写的。
文章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
耳闻亲见——
治学严谨
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白描
知识链接: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只是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手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手法
3、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
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
了解裹脚
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
正直热诚
没有民族偏见
治学严谨
4、和藤野先生在仙台惜别之后,作者会时时记起藤野先生,在文章最后三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同学们,作者除了写与藤野先生相处之外,从文章中,作者还写了什么?我们从中还能发现什么?
四、思考:
在 东 京
作者在东京有什么所见所闻,他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这样写得有什么作用呢?
所见所闻 ——
清国留学生的怪异
樱花美丽,环境美好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修辞:夸张、比喻、 反语
所 感 ——
厌恶和嘲讽
不屑与之为伍
作 用 —— 初步体现作者的爱国思想,
为下文作者离开东京做铺垫。
去 仙 台
作者在仙台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的原因是什么?
去仙台
日暮里:
水户:
触发思家忧国之情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爱
国
鲁迅得到一些客店优待和关照,作者是什么感受?
但面对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尊心。。
在 仙 台
爱 国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在仙台发生了哪两件事?让作者弃医从文。
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爱
国
在东京
所见所闻----
憎恶至极
日暮里、水户-----敬仰忧国
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
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
弃医从文----忧国忧民
暗线 感情线索
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处
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总结
两条线索
两种情感
四个典型事例
一次思想转变
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地关心,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