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温度与气温 含教学反思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温度与气温 含教学反思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18 10:13:1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温度与气温
  教学背景分析:
  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观测气温。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观测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观测气温,并将观测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观测气温。
  3、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
  4、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观测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观测和记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分小组观测并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2、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3、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4、多媒体资料:
  动画:气温计与实验用的温度计有何不同。
  视频:气温的定义。
  板书设计:
  
?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提高学生们观测气温的规范性、科学性,首先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和观测气温进行指导: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观测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之后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最后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说明气温与温度的区别。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数。(拓展:测量气温的温度计与实验用的测水温的温度计一样吗?可播放动画:气温计与实验用的温度计有何不同。)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可播放视频:气温的定义,了解气象台和观测站观测气温的要求。)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四)总结
  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是不同的。
  三、教学评价
  测量气温时的方法,能否准确读出温度计上表示的温度。
  四、拓展活动
  1、测量每天的气温,填写天气日历。
  2、初步认识摄氏度与华氏度的基本知识。
  “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摄尔维斯提出来的。他把沸点定为一百度,冰点定为零度,其间分成一百等分,一等分为一度。
  1714年德国人法勒海特(Fahrenheit)以水银为测温介质,制成玻璃水银温度计,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度,把水银温度计从0度到l00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分成100份,每一份为1华氏度,记作“1℉”。按照华氏温标,则水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华氏温度用字母“℉”表示。
  摄氏度×9÷5+32 = 华氏度
教学反思
(一)用爱心接纳每个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作为教师应用心接纳每一个学生,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学习。我所任教的11物流班有名学生,头脑够用,就是纪律差,上课和周围同学没话找话,周围无人应便自言自语,一旦批评他,便一脸的诚恳,保证要改正缺点,但事隔几天,依旧故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放弃,而是不厌其烦地跟他促膝谈心:讲述学习的重要,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必须持之以恒,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毅力等。这个学生深有感触,说:“老师,看我的表现吧!”他现在确实变了。虽然还时有反复,但他已经知道怎样控制自己了。从这里我更加认识到:对于问题学生,不要把他从你身边推出去教育,而应用爱心接纳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抓住教育的时机,有情有理有力有度。学生特别需要我们那慈祥温和的笑容,文雅亲切的话语,善解人意的目光。
(二)用诚心赞美鼓励?学生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传递给我们的教育信息就是以欣赏者的眼光对待学生,这在教育上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教师若能及时发现学生值得赞美的行为,一定要把握时机,不管用语言、肢体、眼神、动作、表情、评语,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学生必然感受深刻。我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一个学生,哪怕是班上学习最差、行为规范最差的学生,身上也一定有他的闪光点。只要细心你就会发现,调皮学生的闪光点是聪明;上课爱说话的学生的闪光点是活泼好动;老实学生的闪光点是能谦让等等。教师应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作为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对学生的赞美进行情感投资,打开学生心灵的闸门,教育自然得心应手。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和弱点是难免的,然而对于学生的种种问题,当老师们感到束手无策时,往往会采用批评的方法,结果情况越来越糟。如果适时地采取赞美的方法,以平常心去看待他们的每一个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自然而然就会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称赞,这样会让他们认为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他们就会表现得更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需要赞美。善意的及时的赞美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美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这样,不仅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而且使学生的人生旅途充满着掌声笑声、充满着决心和信心。?教师赞美学生,一定要把握“度”,既不能人为地拔高、掺水、使假;又不能蜻蜓点水不着痕迹。教师如果赞美学生,夸大其词、添枝加叶,硬要高拔,不仅起不到激励学生、启发学生学习兴趣之目的,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就要求真心诚意,还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增大赞美的效果。
(三)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只有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真实想法;只有倾听,才能捕捉到来自学生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倾听,才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的沟通。在教学中,教师是否学会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就成了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中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倾听学生的发问之音。学生正处于求知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中有着无数个为什么?因而在教学中,尊重孩子们的求知欲,鼓励孩子发问,并善于倾听他们的问题,面对学生们的问题,教师仔细倾听着,微笑着加以肯定,随着教学的展开,有的在教学中给予了解答,有的鼓励孩子们向书本、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来寻求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让学习不断地向课外延伸。
其次要倾听学生的争论之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全班几十个学生都各有差异,各具个性,对于一些学习问题,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想法。因而在课堂中,要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甚至鼓励他们“百家争鸣”,而教师则要用心地倾听,听其全部,不管是响亮的或是轻微的,正确的或是错误的,理直气壮的或是胆怯的。他们的想法是丰富的,是多彩的,当学生争论时,教师始终认真地倾听着,并及时地捕捉学生富有创意的回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另外在学生争论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地听,用心地记,及时判断争论的焦点,并帮助学生仔细分辩别人的发言,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复杂性、系统性和综合性,而教师的教育智慧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生成。
再次要倾听学生的意外之音。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们的插嘴,有的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有的会影响课堂秩序,因而大多数老师会加以呵斥,或不予理睬。其实,很多学生的插嘴正是其创新思想的展示,教师若能注意倾听,善于发现,及时读懂,就会对教学起一定的推动作用。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的插嘴说明他正在积极思考着,这是有价值的“插嘴”。教师可以顺着他的话语让学生打开书本自学,并分组讨论,最终形成共同的观点。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和利用好学生的插嘴,并及时把学生好的思想聚集起来,在学生中去集波成浪,师生共同推动课堂前进。事实上,学生是一本厚厚的书卷,需要心灵的关注,更需要耐心地倾听!
(四)利用课余交流,增进友谊
受教学内容、任务等的限制,课堂上教师无法和每个学生交流。所以,教师应在课余经常找机会与学生沟通,从而赢得学生的好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1.严肃话题轻松化。我在假期逛街时,发现一位性格偏激的学生竟然骑着摩托车,后面还带着一位女生,见到我很尴尬。我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并拍着那男生的肩膀说,你虽然经常惹老师生气,但过完春节后我还想看到你毫发无损。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以他的脾气,斥责只会换来更强的逆反心理。
???????2.家常式的闲聊。开口一个大道理,闭口一个小道理,学生会很厌烦,他们喜欢和你谈弟弟、妹妹、亲戚、朋友,爱玩什么及看哪些卡通片等。只要用心、细心,在这些拉家常式的闲聊中,你会发现教育的契机“寓教于聊”。
???????3.投其所好式的沟通。学生爱上网、爱看课外书和网络小说、爱说些雷人的语言等,作为教师也应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课间和他们聊一聊这方面的内容。Hold住他们的所思所想,投其所好,使学生越发爱和你接近,在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教育他们。
??????4.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想法。学生对老师的生活、工作带有强烈的好奇心,是非常正常的,对于学生的发问、好奇,我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予以回答,满足他们了解的需要。对于班级工作的一些想法也会告诉学生,争取大力支持。
如果教师和学生沟通无障碍,如果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教室里充满笑声,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被尊重,都有归属感,那么学生自然会视学习为乐事,且视上课为不得放弃的权利,那么教室必然春意盎然,学生必然春风满面,课堂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