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18 10:5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用:钢尺、橡皮筋、音叉、鼓等。
教师演示用:铝板琴、铜镲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曾留意过身边的各种声音吗?如果没有,就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仔细听一听周围的声音。(PPT播放声音)听完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你们想自己动手制造声音吗?既然这么想,老师就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用你们身边的物体制造出你们喜欢的声音好吗?不过注意哦,我们只想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
学生制造声音。
师:我听到了很多同学们制造出的声音,你们真棒!那么,关于声音,你有什么困惑?最想知道有关声音的什么呢?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关声音的困惑,以后我们都会一一学习,这节课就让我们从最基本的声音的产生开始学起。刚刚我们听了也制造了这么多的声音,你想过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谁来大胆猜一猜。
学生猜测:是由于物体的碰撞发出声音的;是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的;是物体间的摩擦发出声音的;等等。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你的依据是什么?
师:刚刚都是同学们的看法,是一种猜测。敢于猜测的同学你们都很棒,但是声音究竟是不是碰撞、摩擦、敲打等原因产生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一)使物体发出声音
1.使钢尺发出声音
师:为了方便研究,老师提前准备了几种身边的材料。同学们请看,这是一把钢尺,它发出声音了吗?你能想办法用一把钢尺让它发出比较纯的声音吗?(板书:钢尺 发声)
生:一只手按住钢尺的一端,另一只手轻轻拨动另一端。
师:按照你的方法,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学生演示。
师:钢尺发出声音了吗?
生:发出了。
师:可是我似乎还听到了钢尺与桌子碰撞时桌子发出的声音,怎么避免钢尺与桌面的碰撞让钢尺发出自己的声音呢?谁来改进这个实验方案?
生:把钢尺与桌子接触的地方都压紧了,就不容易碰撞了。
师:大家觉得他的方法可行吗?
生:可行。
师: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师:好,一会实验的时候请大家认真观察钢尺的运动状态。并且用画图或文字的方式把钢尺没有发声时、正在发声时以及停止发声后的状态记录下来。
学生实验。
学生上台展示记录单。
师:从以上三组的记录中,我们可以发现,没有发声或停止发声的钢尺是怎样的运动状态?正在发声的钢尺又在做怎样的运动?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
学生用手势比划来回运动或者叫往返运动。
2.使橡皮筋发出声音
师:老师还准备了橡皮筋,怎么让这根看似柔软的橡皮筋发出它纯正的声音呢?(板书:橡皮筋 发声)
生:拉开橡皮筋,用手轻轻拨动。
师:不错的主意,不过为了让橡皮筋发出比较纯的声音,也为了避免橡皮筋弹伤手,老师提前给大家准备了固定在木板上的钉子。这样只要把橡皮筋框到两根钉子上,就可以安全地进行刚才的实验了。一会实验的时候还请大家像刚才一样认真观察。并且用画图或文字的方式把橡皮筋没有发声时、正在发声时以及停止发声后的运动状态记录下来。
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记录单。
师:从这几组记录中,我们发现,没有发声或停止发声的橡皮筋在做怎样的运动?正在发声的橡皮筋又在做怎样的运动?用手势比划。
生用手势比划正在发声的橡皮筋在做来回运动或往返运动。
3.小结
师:比较发声的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在做往返运动。
师:那它们是怎么由静止状态变为这种往返运动的状态的呢?
生:手的拨动。
师:也就是手给了它一个力的作用,使它运动起来的。
在科学上,我们就把一个物体(比如钢尺、橡皮筋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做的这种往返运动称为振动。所以,我们说,发声的钢尺和橡皮筋都在振动。
(二)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吗
师:那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老师带来了铜镲、铝板琴、音叉和鼓,它们发声时也都在振动吗?我们先来看铝板琴。发声的铝板琴在振动吗?
学生猜测。为什么这么说?那你看到它在振动了吗?看来发声铝板琴的运动状态不太容易被我们观察到。那我们该如何来研究发声铝板琴是否在振动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生:用手摸一摸或贴到脸上来感受;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反证法。(板书:我们的方法。)
选择一种方法研究发声的铝板琴是否在振动。选用的方法?观察到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发声的铜镲呢?发声的音叉和鼓呢?
师: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研究发声的音叉或鼓是否在振动。为了节省时间,1、2、3组探究发声的音叉是否在振动,4、5、6、7组探究发声的鼓是否在振动,好吗?
学生实验。
师: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上来说一说你们的探究发现。按照你选用的方法、你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这个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这个顺序来说。谁愿意第一个来尝试着叙述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汇报、交流实验发现。(用手摸感觉麻麻的等)
师:看来发声的音叉和鼓也在振动。
通过实验探究,我们知道了发声的铝板琴、铜镲、音叉和鼓都在振动。
小结:
到这里,我们就能初步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感受声带的振动
师:其实,我们之所以能说话发出声音也正是因为我们身上的某个器官在振动。同学们知道是哪个器官吗?
生:声带。
师:知道声带在哪儿吗?
生:喉咙处。
师:请大家把手放到喉咙处,跟我一起说我们爱科学,感受到声带的振动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所以我们平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声带,不要大喊大叫,声带受损了,我们也就发不出声音了。听到我们的说话声了吗?
生:听到了。
师:那你们知道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的耳朵的吗?我们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究。

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钢尺 我们的方法
橡皮筋 摸一摸
音叉 振动 发声 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
鼓 看一看
铜镲
铝板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完整,注重学生对科学探究实验过程的亲历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创设情境,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对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未做充分预设,现反思如下:
1.在做使钢尺在不与其他物体发声碰撞的情况下发出声音的实验时,一直在引导学生思考“能用一把钢尺让它发出比较纯的声音吗?”学生很难想出,浪费了很多时间。首先是对“比较纯”这个词学生不是很理解,应该表述清楚是“一把尺,发出自己的声音”;其次,在引导了很长时间后学生还是想不出办法时,应让他们直接拿出尺,动手实践,从实践中找到办法。
2.在做“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的实验时,教师演示了发声的铜镲和铝板琴是否在振动两个实验,导致后面学生实验探究发声的音叉和鼓是否在振动时时间紧张,结束得太仓促。演示实验一个就够了,主要是讲方法,这样后面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探究并上台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