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尺子伸出桌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音高越低振动越慢,音高越高振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得知尺子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的音高变化会画音高变化的柱状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时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验得知尺子伸出桌面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三、教学难点:
学生怎样做尺子伸出桌面的实验。
四、教学准备:
音叉、尺子、小提琴(二胡)、实验记录单、教学课件、彩笔等。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启新
1、出示音叉,学生互动体验。回顾声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出示大提琴与小提琴演奏图片,学生感知音的高低。复习第3课有关音高的知识。
3、揭题:出示直尺,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它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第4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二)、新课:
1、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1)师生共同探讨厘清探究问题:尺子的长短变化与音高的关系。
(2)小组预测,分组汇报预测结果,并说说理由。
(3)师生共同商讨实验方法,确定数据采集对象
(4)实验注意事项讨论:那么如何改变尺子的长度呢?你打算怎样改变?(设计活动让学生发现零刻度朝外的优点)尺子该怎样放才能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师生模拟演示)。
还有什么要值得注意的地方?(强调保持课堂干扰音降到最低)
(5)师强调实验过程观察与记录,详细说明实验要求。(出示实验记录单)
2、分小组完成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反馈
(1)小组发言人反馈说说看到的和听到的(师相机点拨板书)
(2)小组发言人贴出音高变化柱状图(师相机点拨板书)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伸出桌面的尺子长度和音高变化的记录表和柱状图,我们发现了什么?讨论。
课堂小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音高与物体振动快慢之间的关系:音高越高 物体振动的越快,音高越低物休振动的越慢。
师:如果尺子伸出桌面更长,音高,振动幅度会怎么变化,更短呢?
(四)、课后拓展:
二胡、小提琴等常见乐器它们的音乐高低是怎样实现的?能否验证本节课的发现呢?其他乐器是怎样实现音的高低变化的,请同学看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五)板书设计: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尺子伸出桌面
音高越低振动越慢,越高振动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