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罗 素
导入新课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2、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鉴赏精巧的构思,隽永的语言;
4、学习作者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在不懈的拼搏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读准字音
遏è制 飓jù风
肆sì意 濒bīn临
孤寂jì 战栗lì
边缘yuán 缩suō影
深渊yuān 仙境jìng
震颤chàn 微薄bó
赐cì予 嘲讽fěng
多音字
颤
chàn
zhàn
震颤
颤栗
迫
pò
pǎi
压迫
迫击炮
学习词语
遏制è zhì制止;控制。
濒临bīn lín接近;靠近。
深渊shēn yuān比喻无法摆脱的困境苦难的境地。
俯瞰fǔ kàn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仙境xiān jìnɡ仙界。亦借喻景物极美的地方。
星辰xīng chén宇宙中星星的总称。
阅读与思考:
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如何理解作者关于“爱情”的论述?
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这几种追求有何内在联系?
作者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说说作者一生为什么而活着?
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
第一部分(1):总说。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
第二部分(2~4):分说。
第一层(2):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
第二层(3):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
第三层(4):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三部分(5):总结,这样的人生,作者觉得活着值得。表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1.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用文学的笔法,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永恒的命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即“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我为何而生
2.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渴望爱情
爱情带来狂喜
爱情摆脱孤独
爱的结合见到天堂
的缩影
2、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①了解人类心灵;
②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
③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3、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作者同情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们: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
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4、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
语句赏析
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
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面对追求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他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
这句话,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2、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形象而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中的情感体验。“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揭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越是反衬出爱情的可贵美好,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这句话点明了爱情、知识与同情的内在联系。作者用含蓄而充满理性的语言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开篇点题,概括追求
具体展开,阐述情感
总结全文,表明态度
寻求爱情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对人生的不懈追求
对生命的无限热爱
我为什么而活着
课堂小结
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用文学的笔法,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永恒的命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主题
本文运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追求爱情、寻求知识、同情人类苦难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作了具体阐述,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充分展现了其博大的胸襟和高洁的情怀。
罗素的一生,是在知识海洋愉快遨游、不息求索的一生,
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
是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
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
思维拓展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阐述生命的意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2、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周易》
3、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的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阅读感悟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我们只要有着美的胸襟,我们就活得坦然;我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