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中物理
第五单元 第21课
部编版 语文(初中八上)
梦回繁华
梦回繁华
1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文章条理分明的说明顺序,体会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体会画作背后的含义。
读读写写
绢 驮 檀 冗 翰林
题跋 擅长 城郭
考订 田畴 岔道
簇拥 踏青 行旅
宏敞 摄取 遒劲
春寒料峭
长途跋涉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juàn
tuó
tán
rǒnɡ
hàn lín
tí bá
shàn chánɡ
chénɡ ɡuō
kǎo dìnɡ
tián chóu
chà dào
cù yōnɡ
tà qīnɡ
xínɡ lǚ
hónɡ chǎnɡ
shè qǔ
qiú jìng
chūn hán liào qiào
chánɡ tú bá shè
mó jiān jiē zhǒnɡ
luò yì bù jué
解释词语
内忧外患:
设色:
春寒料峭:
长途跋涉:
舳舻相接:
车水马龙:
遒劲:
内有忧乱,外有祸患。多指国家内部的不安定和外来的侵略。
(绘画)涂色,着色。
虽已春季,但天气还比较寒冷。料峭,微寒。
远距离翻山涉水。形容旅途的艰辛。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雄健有力。
2
课堂活动
活动一:整体感知,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说一说读了本文,关于《清明上河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这幅长卷人物众多,场景复杂,但本文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
请概括各段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做到条理清晰这一点的。
梦
回
繁
华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1段
2-4段
4-5段
创作历史背景
引出说明对象
作者生平
画作信息内容
艺术价值
历史价值
内涵
内容
价值
逻辑顺序
3.思考:本文介绍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标题却是“梦回繁华”,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标题?你能理解标题的深意吗?
1第一段介绍宋朝城市经济的繁华
2第二段介绍张择端绘画技艺的繁华和南宋人梦想的繁华
3第三、四段分别总写和细写清明上河图反映内容的繁华
4第五段写了这幅画创作技法的繁华。
1.第1段内容似乎与画作无关,说说这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活动二:课文分析
这段主要写了北宋商业手工业发展、文化生活活跃、绘画的题材范围得到极大拓展等内容,为下文写《清明上河图》的绘画内容做铺垫。
2.细读第4段,勾画关键词语,明确这段使用的说明顺序,思考:画卷哪些内容展示了繁华景象?
开卷处
中段
后段
空间顺序
3.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列数字
打比方
“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作者用摹状貌的方法写活了画面细节,化静为动,使得画面描写生动至极。
引资料
摹状貌
1.由文本可知,作者的说明对象是《清明上河图》,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以《清明上河图》为题,反而以《梦回繁华》为题呢?
(1)“梦回繁华”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文化。
(2)“梦回繁华”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内容探究
2. 品味语言:
本文是科学小品文,在语言上,既要严密,也具备生动典雅的特点。另外文章大量使用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语言富有韵味。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本文语言的特点。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
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语言典雅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
③“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4“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基本”表程度上的限定,是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大体一致,并不完全相同。“基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课堂小结
本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
这一国宝级画作,描绘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
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
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这幅长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本文介绍
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
社会历史内涵,非常难难可贵。
THANK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