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7章 第1节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7章 第1节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1-18 20:5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生物圈中的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利用。(重点)
②、通过分析讨论砍伐森林的方式,说明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③、通过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资料的分析,举例说明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④、关注环境问题(难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讨论和交流,思维和智慧共享,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性。
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启发、举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环保知识,通过大量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的危害性。通过小内合作交流进行讨论,发挥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基础知识,牢固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制作PPT课件以辅助教学;收集关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资料。
2、查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资料、图片,布置学生查阅、整理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3分钟)
播放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圈的相关图片,点击课件、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人类活动已经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哪些负面的影响?
欣赏组图,感知图片内容,注意力回到本节课主题: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分析人类主要通过哪些方面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影响?
生动的画面,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情境的导入,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人类还有哪些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负面影响呢?
顺势引导展示课题
(2分钟)
启迪思维
层层推进(5分钟)
合作探究激发情感
(10分钟)
寓教于乐
轻松获知
(10分钟)
讲解:同学们观看了以上图片,一定会为地球鸣不平,美丽的青山绿水没有了,带给我们的是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人类在制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读标.
板书:
3.7.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过渡:自古以来,人类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开发和利用着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那么你们知道有哪些具体的自然资源?
知识点一、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讲解:很好!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资源都是自然资源。根据自然资源被使用后能否恢复或再生,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说出的这些资源进行分类呢?
【温馨提示】
讲解: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有人说 :“生物圈的各种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们认同这个观点吗?
精讲:既然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合理地利用资源?我们给子孙留下什么?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因此,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哪位同学能谈谈对这个观点的认识?
过渡:这位同学的观点很正确,大家应该多向这位同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学习课本知识,还应该关注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
提问:同学们知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过渡:回答正确。现在我们就以森林的砍伐方式为例,来了解森林的可持续利用。
教材第123页的“分析和讨论”教材3.7—1展示了人们对森林砍伐利用的两种方式——完全砍伐和选择性砍伐方式,展开讨论
⑴完全砍伐的利与弊?
⑵选择性砍伐的利与弊?
⑶有人说:“保护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就要完全禁止对其开发和利用。”也有人说:“我们必须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但是要边利用,别保护。”对于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理解?
点拨: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无论哪种资源,都必须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使再生性资源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致过度消耗,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过渡:人类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分不开的,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也改变了生态环境。
看投影师生共同总结:人类对自然的改变和利用如修建水库、开垦农田、开辟道路、建造城市、村庄、工厂、围湖造田、围海造田、拦河筑坝……等。
知识点二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过渡:最近几年沙尘暴频繁发生,特别是北方受到严重的威胁。这就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的。
阅读课本的资料,分析并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阅读资料一:思考人们过度放牧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投影)
阅读资料二:思考我国为什么做出了退耕还林还牧的决定?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资料三: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休渔政策?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讲解: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其超过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而对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例如围湖造田、乱砍滥伐
例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讲解: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的污染,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
同学们,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存在着破坏环境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环境才会变得越来越糟糕,如果地球上每一个人都从自身做起,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教师引导: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该如何做呢?
总结:通过我们对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学习,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类通过开垦荒地、采伐森林、兴修水利、开采矿藏、兴建城市、发展工业等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读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思考回答:
石油、土地、阳光、鱼、水、矿产、煤、森林等。
同学们积极回答进行分类并举例:
可再生资源:水、森林、土地、太阳能、鱼;
不可再生资源:石油、铁矿、煤。
交流、讨论、统一认识:
不是。可再生资源在受到严重破坏后,也不能再生,所以生物圈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理解“可持续发展”。
有的同学回答: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
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是:
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观察3.7—1图然后讨论回答:
完全砍伐:可以使人类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森林,但是森林资源的再植生长却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如果森林资源的再植生长受到影响,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优点:便于伐木工人作业,节约成本,工作效率较高。
缺点:可能会对森林造成永久性破坏;破坏生态环境,使森林中的动物丧失栖息地;使土壤暴露、土质变差。
选择性砍伐:可使人类持续地获取森林资源,不等的再植生长可以及时补充失去的森林资源,可以使森林长久、稳定地存在和发展。
优点:既能持续利用木材,又保护了森林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持水土。
缺点:倒下的树木会压坏其他树木,给砍伐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砍伐成本较高,工作效率较低。
积极思考、展示观点:
第一种观点:错误说出理由
第二种观点:正确说出理由
【相关链接】
学生观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看资料思考,根据图片回答问题、讨论完成
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逐年沙化,草原地力下降,生长的草逐年减少,环境日益恶化,最终导致沙尘暴的发生。
对“北大荒”的长期开垦,破坏了某些地方的湿地资源,土地沙化、盐碱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资源减少。
同学们通过资料结合看图片兴致盎然的参与积极讨论问题
⑴我国实行休渔政策是,目的是要保护产卵期间的亲鱼和育肥期间的幼鱼;
⑵休渔期间的捕捞一方面导致幼鱼尚未长大即被捕捞上来,影响渔业的产量;
⑶将产卵期间的亲鱼捕捞上来,又会导致鱼的繁殖率下降,鱼的数量减少,最终造成海洋资源枯竭。
展示学生搜集到的图片
课堂交流:身边环境污染实例
内容要切实可行,容易做到的环保小事。
同学们为环保做十件事
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种负面影响实际上也威胁人类自己的生存。
让学生理解生物圈中的自然资源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在受到严重破坏后,也不能再生,所以生物圈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通过图片呈现的是对森林进行砍伐和选择性砍伐,不论哪种方式都是对环境的破坏,前者造成了栖息地的破坏和某些动物的灭绝。人类为了发展势必要利用和改变自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能尽力使环境的破坏最小化。
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使再生性资源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致过度消耗,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图片主要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正面影响。
学生活动形式蕴含着“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这种主动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通过本环节,学生充分利用课外的课程资源,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使学生进一步加强认识。通过联系自身所做、所见的和他人破坏环境的行为,从中激发一种内在的动机,让学生对这些现象做自主性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会充分意识到这种行为给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树立“爱护生物圈,保护环境”的意识。
实例教育,增加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
从身边具体事例说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多方面说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激发学生的环保意思,激励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环保工作中,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教育学生人类的活动与环境卫生污染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归纳总结
形成网络
(2分钟)
当堂训练
深化提高
(5分钟)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梳理 归纳本节课的知识,收获了知识,拓展了思维。
运用所学本节课的知识,做出自我评价:
1、在你生活的地区有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现象吗?试举几例。你认为应怎样改变这些现状?你能为改变现状做些什么?
2、有些人认为,反正有人打扫卫生,手中的果皮、纸屑随便丢都行。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应该怎么做?
3、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是( )
A、植树造林,营造绿地;
B、种植能吸收CO2的植物;
C、采用无氟制冷剂;
D、对排放废气的工厂收取排污费。
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类的以下活动对保护环境不利的是( )
A、植树造林;B、围湖造田;
C、退耕还林;D、发展生态农业。
独立思考 认真完成 生生检查 互相批改
提高归纳能力,纵贯整体的整合能力,对重点知识更容易掌握。
把握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回归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本节教学
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限时完成,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规范学生答题的良好习惯。
分层检测
当堂达标
(8分钟)
A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助学P105的当堂达标1-----7题。
出示答案、互批互改
对出错多的题目精讲。
B类:P104的第1、2题
C类:课本P126巩固提高第2题课下作业:我为环保献策:制定改善身边环境的可行性计划。
独立完成助学P105的当堂达标内容。
核实答案,互相纠错。
目标达成 进行堂清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以及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