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7章 第2节 保护我们的家园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7章 第2节 保护我们的家园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1-18 21: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课以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态环境的调查为切入点,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活动、表达交流、小组自主探究的方式,理解“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和制定出保护本地生态环境的活动方案。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调查常见生活物品的制作原料,与生物圈的关系。
2、调查自己居住地方的环境和生活状况,形成调查报告。
3、教师调查本地的环境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时事聚焦,激趣导入
1、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神舟十号的中国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你知道神舟十号飞行乘组由哪些航天员组成?
我们需要在飞船里为他们准备哪些生存的必需品呢?他们能不能在太空中获得生存必需品补给呢?为什么?
师生讨论交流:只有地球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生存的必需品。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发现地球以外的能够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
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己建立一个完全封闭的“世外桃源”呢?
2、教师展示“生物圈Ⅱ号”图片资料。
美国从 1984年起在亚利桑那州建造了一座微型人工生态系统。几年以后,里面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组成比例无法自行达到平衡,多数动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或生殖,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就是生物圈号实验。
师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目前地球仍是人类唯一能依赖与信赖的维生系统。因此,请大家善待地球,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过渡到本节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神舟十号”和“生物圈Ⅱ号”的相关图片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分析交流自然的引出本节课题,导入新课。
二、开展活动,合作探究
(一)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
1、复习回顾: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
2、【活动一】:学生诗歌朗诵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亲》部分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谈体会和感想。
3、【活动二】:调查汇报
我们每天的主食有馒头、烧饼、煎饼等,它们是把小麦加工成面粉后制成的,其中小麦是制作原料,最终来源于生物圈。
(1)将常见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的制作原料及最终来源填写到表格内:
物品名称
制作原料
最终来源
(2)讨论交流: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②人们的生活与生物圈之间有什么关系?
4、【活动三】:枣庄二日游。
作为枣庄人的你,向游客介绍一下,以下是我们枣庄的哪些旅游景点?
若游客中有一名生物学爱好者、一名商人、一名旅游爱好者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发现这些景点都有那些价值?
5、活动小结: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大家认为人类与生物圈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将枯燥的知识变的有趣起来。
【过渡】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那么目前这个家园现状怎么样呢?让我们来听听地球这位母亲的心声吧。---- 欣赏《倾听地球母亲的心声》。
我亲爱的孩子们:
曾几何时,我是那么的健康美丽,我的头发——森林,是那么茂密葱翠;我的脸庞——天空,是那么湛蓝深远;我的血液——河流,是那么清澈通畅;我的衣裳——空气,是那么清新洁净;我的肌肤——土地,是那么清香肥沃;我的身躯——资源,是那么富足健硕……
我为你们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为你们制造了充足的矿产资源,替你们唤来了众多的动植物作伴,使人类不断繁衍生息、文明进步。可是,长大后的你们却在一天天地折磨、摧残着我。
现在的我头发已经脱落快成秃顶了,肌肤已经粗糙溃烂变得沙漠化,血管已经堵塞快得中风了,血液已经结块变得浑浊发臭,脸庞又灰又黄满是皱纹,身躯已经枯竭,工厂里冒出的浓烟使衣裳也散发出呛鼻的味道,保护伞臭氧层也已千疮百孔,白色污染又使我得了胃癌,许多物种已经或濒临灭绝……
“呜呜呜”, “孩子们,你们瞧,我原来绿色的大衣已经黑得不成样子了,我可怎么办呀!”
学生讨论交流,谈体会和感想。过渡到保护生物圈从我做起。
【设计意图】:本环节再次利用“地球--母亲”为我们付出,而我们对地球母亲的态度和做法,却在伤害着她。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震动并意识到,要从我做起,保护生物圈---这位已经遍体鳞伤的“母亲”。
保护生物圈从我做起
1、学生阅读教材的“活动设计”,选择一项内容,制定活动方案。
2、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以第一组为例:垃圾分类投放
(1)学生调查家庭、社区、班级、学校和万亩榴园旅游区,这些地方的垃圾都没有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不利于回收可利用资源,清除垃圾公害。
(2)讨论交流,对垃圾进行尝试分类。
(3)对于班级和家庭,让学生自己设计安放分类垃圾箱。
(4)对于学校、社区和万亩榴园旅游区,学生针对不同部门提出建议,希望他们能够安放分类垃圾箱。
(5)成立小环保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发出倡议,大力宣传,并影响和改变自己身边的人,让他们认识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3、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对各小组的活动方案进行全班交流、评价和修正,做到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真正的开展活动并形成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环保志愿者中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力争做到人人爱环境,处处讲环境,同时培养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和社会实践能力等。
三、课堂总结: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生物圈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保护生物圈、建设美丽中国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善待我们周围的生命,善待这颗美丽的星球吧!让“地球--母亲”和我们同在!
四、达标检测:
1、“青山绿水”与“穷山恶水”两词,反映了在环境保护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A山石 B水分 C土壤 D森林
2、我国的植树节定为每年的( )。
A.3月12日 B.3月22日 C.6月5日 D.7月11日
3、你认为下列生活用品中,即有利于环保,又能节约能源的有:
 A塑料袋 B快餐盒 C一次性筷子 D万年历
4、下列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 B退耕还林还草 C使用电子贺卡 D使用一次性筷子
5、我国提倡“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垃圾污染 B.减少个人经济支出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最有效的个人行为是( )。
A.玻璃包装物的回收利用 B.积极参与制定环境保护法的活动和宣传活动
C.以自行车代替汽车作为个人的交通工具D.由食肉者改为素食者
7、对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我们应该( )。
A.积极行动起来,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无能为力,任其自然发展
C.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D.只要自己能做到不做环境污染的事,别人怎么做于己无关
8、为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十五”计划要求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能快
速有效地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措施是( )。
①营造防护林工程 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人类改变生物圈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的许多破坏性活动已超出生物自身调节能力
B.加快研究快速降解塑料用品的方法,减少“白色污染”
C.保护生物圈是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D.我国人口众多,个人的行为不会对生物圈造成太大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现有超市、商店、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的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政府“限塑”的真正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设想,生产一种新型材料制作购物袋来代替现行的塑料袋 。你认为这种新材料应具备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提出你的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人用焚烧的办法处理塑料袋,这种做法好不好?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认为目前该采取什么办法处理土壤中的塑料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0年3月27日,你参加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了吗?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费的生活方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理论的世博会,也是第一个“无烟世博会”。请回答一下问题:
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______,并释放出______气体。②一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60~400千克的氧气,这是因为植物能够进行_______作用。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平衡。
③你认为防止温室效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④吸烟逼近违背“低碳”的生活方式,而且会对人体的________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⑤在日常生活中,你应该如何响应“低碳”的生活方式?(说两例即可)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开展一些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物圈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和生物圈的价值,真正的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
本节课的落脚点在于: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本节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活动建议”,安排各小组讨论制定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学生都能制定出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教师对学生课下的活动开展,未能很好的反馈和评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