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6章 第1节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6章 第1节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1-18 21:0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区别。(重点、难点)
(2)知道人体免疫的概念、功能、抗体和抗原之间的关系。
(3)了解计划免疫的概念、意义,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分析课内外图文资料,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让学生结合打防疫针的亲身经历,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从学生的认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探究、观察,采用讨论法为主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资料中学习。使学生学会收集、分析课内外图文资料以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中的动画设计来突破重点、难点知识。配合形象直观的类比、举例,使“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注重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本节课在注重强调知识的同时,注重了使学生主动的获取生物科学知识,真正体验科学的学习过程与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并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先预习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及时间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3分钟
同学们,只要你细心的观察,生活中总会有许多疑问,老师这里就有一些疑问,想请同学们帮助解答,同学们愿意吗?(课件展示老师的疑问:)
1.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呢?
2. 被烫伤的皮肤比完整的皮肤容易感染,这是为什么?这说明皮肤有什么作用?
3.我们小时候都打过预防针(接种疫苗),为什么接种疫苗能够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老师对同学们的解答非常满意,这说明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对于有些问题我们解答的还不够科学。至于为什么接种疫苗能够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解答了。(板书课题:第六章 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功能)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解答展示的问题并展开讨论。讨论之后,交流。并回答你能解答的问题。
生1:是因为人体本身有一定的免疫力。
生2:皮肤对身体内部有保护作用,皮肤受损伤了,病菌就很容易侵入人体。
生3:可能是因为预防针能杀灭病菌吧?
让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入手,展开讨论,并尝试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着好奇心进行新知探究。这样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入课题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
15分钟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二)
12分钟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三)
6分钟
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免疫力,人体的免疫力有些是生来就有的,有些是后天获得的。而这些免疫力都是保卫自己的三道防线,大家想知道是哪三条防线吗?
知识点一:与生俱来的免疫力
1.课件播放视频,学生在观看时要注意思考下列问题:
(1)动画中展示了人体的几道防线?分别是什么?
(2)它们分别由哪些结构组成?
(3)它们对病原体分别有哪些抵抗作用?
通过以上观看你知道动画中展示了人体的几道防线,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5-106页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1)动画中展示了人体的几道防线?
(2)它们分别由哪些结构组成?
(3)它们对病原体分别有哪些抵抗作用?
精讲: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皮肤分泌的汗液等物质可以杀死病原体,呼吸道上的黏膜可以不断的清扫进入呼吸道的灰尘和异物,最后咳嗽出来,就是痰液,因此,痰液中含有较多的病原体,我们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
人体体液中有很多杀菌物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谁能举例说明?
点拨:同学们对生活非常留心,这些体液中含有溶菌酶,可以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从而使病菌溶解而死亡。我们在前面学过一种血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到伤口周围吞噬病菌,它是什么细胞?
精讲:你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除了血液中的白细胞,人体内的淋巴结、脾脏等器官中也有吞噬细胞,可以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总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外界的病原体要想侵入人体,首先要突破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大家来总结一下,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请同学们思考并归纳出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通过以上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动物受伤后用舌舔舐伤口,伤口就会愈合快,这是为什么?
(2)感染后的皮肤会出现红肿现象,即我们说的发炎,但是皮肤发炎后有时会自己痊愈,这是什么原因?
过渡: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如果病原体突破人体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进入人体内部了,我们将怎样对付它们呢?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什么组成?又是如何抵抗病原体的?
知识点二:后先获得的免疫力
1.请患过腮腺炎的同学举手?
2.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你是在几年级患过此病的?在你病愈以后,你周围的同学或朋友有没有患过此病的?
3.当你周围的同学得了腮腺炎,你又一次被传染上了吗?这说明了什么?
过渡:当我们体内具有的对腮腺炎病毒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是如何获得的呢?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106-107页的内容并动画展示图3.6-2,思考下列问题:
腮腺炎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
腮腺炎病毒第二次侵入人体
(1)腮腺炎病毒和抗原是什么关系?
(2)抗体是在什么的刺激下由什么结构产生的?
(3)抗体是如何杀灭抗原的?
(4)图中,抗原被抗体杀灭以后,抗体也消失了吗?当有人患腮腺炎时是否会再传染给你?
精讲:同学们观察的很细心,对以上问题解决的非常好,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发现,抗体在消灭抗原以后依然留存在体内,这样,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以后就会被抗体很快的消灭了,从而起到免疫的作用。那么,患过腮腺炎的人对于乙肝病毒或2013年4月比较流行的H7N9禽流感病毒有同样的抵抗力吗?这说明了什么?
总结:大家分析的非常正确。我们把这样的免疫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由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来完成的。
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本106-107页的有关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三道防线由什么组成?
(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相比,有何特点?
(3)请同学们归纳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指导学生列表比较人体的两种免疫的异同点: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获得
途径
生来就有的
后天获得的
对病原体的作用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参与
结构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想一想: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共同点是什么?
精讲: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共同点是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的健康。当病原体接触人体时候,先由第一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发挥阻挡的作用,当部分病原体进入到内环境中,则由第二道防线发挥吞噬和杀灭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前两道防线能够阻挡病原体对人体的侵袭,但前两道防线都被攻破时,则由第三道防线发挥更强大的免疫作用。究竟什么是免疫呢?免疫的功能又有哪些呢?
请大家阅读课文107页第三段内容,总结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过渡: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而器官移植时为什么会出现排异反应?人为什么会出现过敏现象?
而正常情况下免疫是对人体的一种保护反应,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免疫也会产生异常。同学们阅读107页的相关链接了解免疫异常。
学习了以上知识以后,相信同学们就能够解决课前我们留下的疑问了:
(1)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呢?
(2.)被烫伤的皮肤比完整的皮肤容易感染,这是为什么?这说明皮肤有什么作用?
(3)我们小时候都打过预防针(接种疫苗),为什么接种疫苗能够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过渡: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你记得自己都打过哪些预防针(接种疫苗)?人体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是属于那一种免疫呢?这就是我们继续要学习的内容。
知识点三:计划免疫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107-108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计划免疫?
我国从1982年开始在全国实施计划免疫,每个儿童都享有这种免疫权利。计划免疫包括两个程序,同学们都通过课本了解了,同学们看课本108页表3.6-1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了解疫苗名称。
(2)通过以上学习你认为疫苗相当与抗体还是抗原?
(3)这两位同学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究竟谁的观点是科学的呢?
(4)人体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是属于那一种免疫呢?
(5)预防接种为什么能预防疾病?
精讲: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接种,疫苗注入人体后,一般不产生疾病的症状,而体内能产生抗体,使人获得免疫力,这种免疫是特异性免疫,从而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
总结:我们人体的免疫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即使是癌变的细胞,免疫系统也能将它清除。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例如:要注意个人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体育锻炼,还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生:想知道。
学生认真、思考,展示的三个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边看边思考。并尝试回答。
比一比谁的观察力最好谁观察的最仔细。
学生根据从动画中看到的然后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讨论并尝试回答问题:
生:展示了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组成。
皮肤有阻挡病原体的作用,皮肤还可以分泌杀菌物质;我看到黏膜上的纤毛能够清扫病体。
生: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
学生认真听教师精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生:唾液中有杀菌物质,唾液也有消化作用,泪液中也有杀菌物质。
生:是白细胞,如果体内有炎症,白细胞就会增多。
比较后回答:
生1:都是人人生来就有的。
生2:它们能对许多种病原体有抵抗作用。
思考回答:人人生来就有的,对许多种病原体起作用,这样的免疫叫非特异性免疫。
学生根据所学习的内容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生:唾液中有杀菌物质
生:白细胞到伤口周围吞噬病菌。
生:我们不怕!我们人体还有第三道防线等着它们呢!
学生兴趣高亢积极举手争先恐后的回答。
生:三年级
生:有过
生:没有
生:说明我的体内已经具有对腮腺炎病毒的抵抗力了。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看动画。
学生边看边思考问题。并尝试回答问题。
生:在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以后,引起人体产生抗体,这时就叫抗原。
生: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生:抗体与抗原相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生:抗原被抗体杀灭以后,抗体仍然留存在体内。
生:不会。
学生认真听教师总结加深对特异性免疫特点的理解、记忆。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生:没有
生:说明某种抗体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生阅读、讨论回答并快速记忆
生1.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生2: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生: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
指导学生列表比较人体的两种免疫异同点并做出总结。
比较后回答: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的健康。
认真听教师精讲,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共同点。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学生阅读、总结后回答:
生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生2:免疫的主要功能有防御、自我稳定和监视。
学生讨论免疫异常带来的症状。
让学生对课前提出的问题做到答案准确、统一、规范。
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讨论完成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使其再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这就是计划免疫。
生1:我认为是抗体。
生2:我认为是抗原,因为在抗原的刺激下才产生抗体。
生3:是抗原才是科学的。我在电视上看过,疫苗是一种去除毒性的病原体,相当于抗原,会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这样真正的病原体再侵入,抗体就可以直接消灭该病原体了。
生:特异性免疫,因为它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接种的疫苗能使人获得免疫功能,并抵抗特定的病原体。
学生认真听讲进一步了解免疫对人体的作用。
设计这3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观看动画时有一定的目的性,降低难度,起到“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
动画的观看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根据从动画中看到的然后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阅读能力、思维、归纳能力。
从动画中更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人体的免疫功能的神奇,让学生学会欣赏生命,进而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皮肤和黏膜的作用,
通过学习并养成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使学生明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确唾液不但有杀菌作用还有消化作用。
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巩固。
通过总结和精讲,学生很自然的比较出它们的区别。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两道防线的作用和在进化上的意义:人体的这两道防线是人体一出生就具备的,通过遗传获得,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机制。
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两个问题也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常见的现象,能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思考、学习中很自然的过度到下一个知识点,同时对下一个知识点产生好奇心、求知欲。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学生常见的熟悉的例子流行性腮腺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思维、归纳能力。
这块知识点非常抽象是重点又是难点,如“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知识点,插入动画展示腮腺炎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和第二次侵入人体的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攻克难点。
学生再结合图示理解抗原和抗体的作用原理,也可以尝试让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这一过程。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抗体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指导学生继续阅读课文有关内容,设计这2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时有一定的目的性,降低难度,起到“导”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快速记忆第三道防线的组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通过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同时让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
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列表比较,自然而然的发现它们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的巩固。建构知识体系。
认真听教师精讲,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共同点。
进一步增强人体三道防线保护人体的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人体的这三道防线的保护作用是非常强大的,我们拥有这三道防线在日常生活中,才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部分知识安排学生独自学习,通过自学让学生知道人体免疫的概念、功能和免疫异常带来的症状。
回扣导入让教学环
节更完整,问题答案更准确、统一、规范。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国家非常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时代。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许多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
强调免疫与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只有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归纳总结
拓展应用
5分钟
1.引导学生反思:本节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2.拓展应用:
(1)某人注射过乙肝疫苗,在甲肝流行期,他有患甲肝的可能吗?为什么?
(2)在为严重烧伤的病人植皮时,是应该用病人自己的健康皮肤?还是应该用别人的健康皮肤?为什么?
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总结。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通过练习活动,完成知识技能的巩固、提升。建构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网络。
课堂达标
检测
4分钟
A类:
1.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对人体来说是( )
A.抗原 B.抗体
C.传染源 D.病原体
2.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
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
D、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
4.免疫细胞主要是( )
A、吞噬细胞
B、腺细胞
C、上皮细胞
D、淋巴细胞
B类:
走进生活:
1.皮肤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要住在严格消毒的病房里进行治疗,这是为什么?这说明皮肤有什么作用?说明人体的第几道防线被破坏了?
2.我们小时候都打过脊髓灰质炎疫苗,这属于什么免疫?接种的疫苗相当于什么?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达标检测。
教师及时纠正。
答案:
A类
1.A
2.C
3.B
4.D
B类
1.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皮肤被破坏病原体容易侵入人体。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的作用,皮肤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说明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
2.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
通过达标检测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做到基础知识堂堂清。同时培养学生审题、做题准确性、规范性。
设置A、B两类达标检测题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目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认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顺利的导入新课的学习。本节课的优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