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1 水到哪里去了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1 水到哪里去了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19 10:5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导入,设计了“水的蒸发”、 “影响水蒸发的因素”等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记录等过程感觉蒸发的制冷作用和影响水蒸发的因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蒸发现象。重点培养学生动于操作实验验证预测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机会比较少,但是对于 “水的蒸发”,他们却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学中通过用具体的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一定会感兴趣的喜欢和伙伴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实际出发设计各种试验活动让学亲自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感觉感知。
设计理念:
本教案设计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备课中增加了学生反思的机会,创设了不同的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现“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操作探究 ——归纳总结”这样的教学理念。
设计思路:
本次课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入手,课件出示教材场景图——“写字游戏”——蘸少量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体会感觉——探究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方式:讲解 演示 实验
教学手段:提问 小组讨论 学生探究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联系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2.能举出相关实例说出蒸发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探究目标:
1.能从实验得出的结论分析出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并带走一部分热量。
2.利用身体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热量的变化。能与同伴交流研究方法和过程。
3.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常温下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知道使用不同方法,起到的作用可能是相同的。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明白影响水蒸发快的三个因素。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四教学准备:清水 温水 玻璃黑板 酒精 温度计 湿布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带水的东西变干的现象吧。谁能说出一些?
让部分学生说出。
出示课件:教材29页水蒸发的场景图,让学生观察并试着说出坑里的水到哪里去了?衣服和粮食为什么会变干??
学生:小组讨论,试着说说。
教师:同学们,为了弄明白此类问题,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水到哪里去了。
二、预测现象 自主探究:
活动一:“写字游戏”?
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湿”字。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经过30秒、1分钟黑板上的“湿”字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你的发现,并记录在课本上。
学生:黑板上的字越来越不清晰,慢慢就不见了。水迹也消失了。
教师:黑板上的“湿”字逐渐消失了,那么,字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了,……
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知道的生活中水蒸发的实际例子。
小组派代表班上说给大家听。
教师:同学们,水蒸发的现象时时刻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着。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体验水蒸发的感觉。
出示课件:小学生从游泳池中出来的情境图。
学生观察说出,小男孩在发抖。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会得到答案的。
活动二: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体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小组交流体会。
然后在班上说说自己的感觉,总结出水蒸发有什么特点。
学生:脑门和手背感到有些凉,说明水蒸发吸收热量。
教师:对,水蒸发时吸收了皮肤表面的热量,致使温度降低。也即蒸发有致冷作用。所以,我们感觉有点凉。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水在常温下会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态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教师随机提问:除了水能蒸发,你还知道哪些液体能蒸发?
学生:酒精、香油、酱油、汽油、柴油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室外晒衣服的时候,晴天、阴天;夏季、冬季干的一样快吗?
学生:同样的季节,晴天比阴天干得快;夏季比冬季干得快;……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也就是说水蒸发有时快有时慢,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进行实验,探究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出示半湿的手巾,请同学们尽快将它弄干。?
活动三:探究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1.学生分组设计对比实验方案。看哪组最快,方法最多。
2.设想: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记录在课本上。
3.动手进行对比实验。认真记录,得出结论:
(1)温度也高,蒸发越快。
(2)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4)互相评价,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见解。??
共同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表面积、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三、巩固提高:
1.操作:各小组分别用一瓶盖的水,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液体蒸发得最快。想想用什么办法。(增大水的面积、用嘴吹、或放到室外等。)
2.思考:晒衣服时,怎样使衣服干的更快?(把衣服展开、挂在通风、透光的地方)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农民伯伯晒粮食时,为什么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并且还摊开?
2.你在发烧时,你的家人会在你的头部敷上温水毛巾,这是为什么?
3.晒盐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教师点拨 学生说出 教师肯定
五、课外作业:.
1.夏天地面洒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
2.淋雨后为什么会感觉冷?
3.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上述题目与家长共同研讨。)
板书设计?
水到哪里去了???
水(吸热)蒸发???水蒸气??
温度
影响蒸发的因素???? ?表面积
??? 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教学反思
《水到哪里去了》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明白影响水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难点体验水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基于这样的教学重点,我是这样设计的。以“写字游戏”导入,上课开始就让学生亲身经历蒸发的过程。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由看到的表象而转化成知识性系统性的思维。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帮学生理清了思路的作用。因为从问题的提出到观察实验,再到蒸发概念的得出都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师只是在其中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为突破教学难点 “蒸发会吸收热量”,我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根据小学生都很喜欢游泳的特点,出示了相关课件,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来了,让学生观察有没有蒸发的现象,学生们异口同声说“出水后的小男孩在发抖”,是身上的水蒸发带走的热量,感觉冷。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本课最后一个环节是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直接引出问题,“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然后进行归纳。引导他们和生活经验联系,加深对蒸发的理解。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感、成功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同时,在课堂上我也产生了一些疑惑,感觉到不足之处:
如何收、放,如何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关注接受能力较弱或是操作稍慢的学生?过多关注,影响课程进程,过少关注造成差距拉大。这是我们值得去研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