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交卸( ) 奔丧( ) 狼藉( )
簌簌( ) 赋闲( ) 踌躇( )( )
妥帖( ) 蹒跚( )( )
颓唐( ) 情郁于中( )
琐屑( ) 举箸( )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海浪狂啸着滚来,如泰山压顶一般,又怒吼着滚远,巨浪过处,一片狼藉。
B.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去引起贝多芬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C.正视自信的力量,别让自己堕落颓唐;重视最初的梦想,别让生活迷失方向。
D.听闻法西斯分子的所作所为,正义者觉得真是触目惊心。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加大力度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就一定能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调)
B. 今年,腾讯发布了《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数据显示,大致有52%的年轻人在朋友圈里屏蔽了父母。(删去“大致有”)
C.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不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将“关注”和“培养”对调)
D. 甘肃省按“一州一校”规划开展资源整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加快藏区现代职业教育。(在“加快”后面加上“发展”)
4.请用简洁的语言为本条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据法新社8月29日报道,在中国的多家幼儿园里,机器人老师如今大受欢迎。在北京郊区的逸之风多元文化与教育机构,一个名叫Keeko的机器人正在“教学”。这款白色的无臂机器人体型圆润,脸上挂着屏幕。其内置摄像头既可作为导航传感器,也可以作为前置摄像头,让用户得以录制视频日志。孩子们一边咯咯地笑着,一边解答着这位新助教布置的难题。他们的任务是帮助一位王子在沙漠中开辟出一条道路。每一次孩子们给出正确答案,机器人就会高兴地做出反应,它的脸上会闪烁心型的眼睛。
课内精读
1.请你对第6段描写“背影”的动作作一点批注。
2.全文写了几次背影?请简要概括,并说说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3.本文的语言朴素而又典雅,请以下列句子为例,加以赏析。
(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2)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4.文中看似无意提到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这有何作用?
拓展阅读
车 站
冯 斌
(1)车站,人流不息。军人的故事,也如潮水涌动。
(2)上次在车站出站口,远远地,一种糯糯的声音直直从身后传来。我一转身,一个一岁多的小孩坐在妈妈推的儿童车上,叫我爸爸。
(3)我很吃惊,他妈妈柔声说,“这不是爸爸,只是和爸爸穿着一样的衣服。”这时候,小孩又清脆地叫了一声“爸爸”。我知道他爸爸也是当兵的,穿迷彩服,孩子和妈妈正在翘首以盼地等着这位军人回家。我喊了一声“嫂子好”,突然鼻子有点酸——军人家庭,不容易。
(4)听人说,车站有两个地方最感人,出站口和进站口。一个是等你回来,一个是不想让你走。
(5)走进站口,离愁便拥入心上,我不可遏制地忆起母亲在进站口送我入伍的场景。那时母亲没有哭啼,瘦削的脸上,有满面的红光,这是在为儿子成为军人而自豪。我看到母亲整夜没睡的憔悴面容,看到她稀落的头顶已经有了刺眼的一道白痕,看到她干裂的嘴唇和嘴边的火疮,看到她穿了四年多已经出绒的羽绒服,而里面套的还是我的高中校服。我只有默然。母亲不好意思地说,“急着赶回来,没来得及染头发。”当时我还气恼她只知心疼别人,总是忽略自己。
(6)“妈,你烫个头吧!”我知道,节俭的母亲一直下不了决心烫个头。
(7)“记得买件新羽绒服吧!”我懂,母亲总不舍得为自己置办衣物。
(8)“妈,你在家吃好点,每天都得吃降压药,别省药钱!”我晓得,有些话,提醒多少遍,母亲依旧固执。她总有她自己认为的苦衷和理由。
(9)彼时,车站中的母亲一边诺诺,一边看时间。渐渐地,她脸上又浮现出凄婉的神色,我读懂了。
(10)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在我将要进站时,我看到她难过的脸,是从未如此的苍白。我竟有一丝慌张。
(11)当上等兵时,我在驻地所在城市的车站进站口执勤,我不知在车站目睹了多少离别和眼泪。却没想到,自己有天能在这里迎来团聚。
(12)母亲事先没来得及告诉我,便踏上了家乡到驻地一千多公里的路。出发前突发高烧,母亲依旧坐了16个小时的车来看我。母亲怕我看到她分心,就远远地躲在人群中望着我。
(13)等我换班时,才发现瘦弱的母亲。却不知,脸上沁满汗珠的母亲已经在车站整整等了一上午。朴实的母亲,烧得满脸通红,用最普通的语言解释着——看儿子一眼,就放心了。
(14)热泪在眼眶中不停地打转,千万的话语顶在喉尖,我默默地说了一句:“妈,您真傻。”冬日里的冷风在窗外作响,我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母亲冰冷的手。
(15)谢谢母亲,走过万水千山来看我。
(16)母亲用她那榆树皮般的手掌摩挲着我的头,攒着的思念就盛在了手掌中。母亲疼爱地念叨着:“瘦了,个子高了,得吃饱饭啊。哦,看我给你拿好吃的了。”说着,母亲从那个蓝花布缝制的提兜里,往外掏煎饼。望着母亲,感恩之情从心底涌出。
(17)车站有着军人的悲喜,军人家庭有很多难以言说的故事。夜色阑珊时,汽笛声响起时,站牌徐徐后退时,车站里随风潜入牵挂的泪滴,看似悄无声息,其实早被觉察。
1.本文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温馨提示:根据叙事的先后顺序,缕清事件。)
2.品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温馨提示:从理解词意的角度分析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
(1)渐渐地,她脸上又浮现出凄婉的神色,我读懂了。
(2)我看到她难过的脸,是从未如此的苍白。我竟有一丝慌张。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温馨提示:梳理文章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从字里行间里体味每件事所表现出的人物的主要情感或性格。)
4.品析6~8段这样写作的好处。
(温馨提示:仔细品味这三段对人物塑造及情感表达的作用。)
5.说说文章以“车站”为标题的好处。
(温馨提示:从结构、内容、主题、写作手法等角度分析。)
《背影》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xiè bēn jí sù fù chóu chú tiē pán shān tuí yù xiè zhù
2.D(不合语境)
3.C(“不应该”改为“应该”)
4.机器人老师在中国上岗,深受幼儿园孩子喜爱
课内精读
1. 示例:“蹒跚”“探身”“攀着”“向上缩”“微倾”这些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的艰难情景,刻画了父亲行动不便、十分吃力的样子,这其中蕴含着多少人生的艰辛与多么浓厚的父爱。
2.第一次写难忘“背影”,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第二次直接描写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之情;第三次写惜别“背影”,表达了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第四次写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了深切的思念之情。“背影”是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背影”组织材料,抒发情感。
3.(1)这句话交代了惨淡的家境: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变卖典质还钱、借钱治丧,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写父亲的爱子之情做铺垫。家破人亡之际,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这种背景之下,父亲背负着许多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尤为感人。(2)“再”刻画了“我”一直目送着父亲,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眷恋不舍。“又”一次流泪,“我”被父亲感动的情绪中又多了离情别绪,真是百感交集。(3)语言描写,言简意丰,殷殷情深:担心儿子口渴,又担心孩子走动后找不到了。在父亲心中无论孩子多大都是需要他呵护的。
4.“我”家突遭变故,光景如此惨淡,父亲还颇费心思为“我”做了一件体面的紫毛大衣,这与父亲的“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颓唐形成对比,突出深沉的父爱,与儿子对这饱含着辛酸的父爱的理解。
拓展迁移
拓展阅读
1.车站出口,“我”因身着军装被小孩误认为爸爸;母亲在进站口送“我”入伍;千里之外的母亲到车站来偷偷看“我”。
2.(1)“凄婉”指悲伤婉转。运用神态描写,描写了母亲对“我”的不舍、担忧,还有挥之不去的牵挂。(2)“慌张”指心慌意乱。写出了“我”知道这一分离,母亲就从此开始了无尽的等待,对母亲充满担心和牵挂。
3.(1)从母亲为儿子送行并未哭泣,表现了她的克制,以及作为军人的母亲纯朴的荣誉感。(2)从母亲苍老的面容和陈旧的衣着可见她的辛劳和节俭。(3)从母亲不远千里而来却躲在人群中看“我”,可见她的爱子情深,又隐忍大度。
4.三句临别交待,其一表现了“我”对母亲的不舍和牵挂,其二表现了母亲的节俭和固执。三句分别成段,逐层加深离别之情。三句语言与内心的自我矛盾,强化了母子情深,丰富了文章内涵。
5.“车站”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它组织材料。将军人的故事集中在车站里刻画,使情节更加集中,主题更加突出。“车站”是一个特定的场所,它象征着离别,全文用离别来反衬军人和亲人之间越远越浓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