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营养成分
课型:新授课
(一)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无机盐和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
2、列表比较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缺乏症及功能。(重点、难点)
(二)能力目标:
通过通过探究活动实施,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探究能力。(难点)
(三)情感目标:
1、建立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观点。
课前准备:
1、材料用具:研钵、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量筒、试管、滴管、质量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蒸馏水、新鲜的蔬菜或水果。制作精美课件
2、学生搜集关于维生素缺乏症状的有关资料;搜集无机盐缺乏症状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2分钟
俗话说,“药疗不如食疗”很难想象食物可以治病吧。课件展示: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在经过好望角去印度的航行中,同船的140名水手中有一半人被坏血病夺去生命。但后来船员们知道可以用一些食物来治疗这种疾病。
学生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思考。
从食物治疗疾病入手导入,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2分钟
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水手为什么会患病,什么食物可以预防或治疗这种病吗?本节课将向同学们释疑解惑
导入:3.1.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读标,并板书本节课题
积极思考、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读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的有效程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8分钟
精讲点拨
5分钟
【过渡语】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一类有机物,也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
知识点一:维生素
1.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5、6页的“探究活动”结合图3.1-2,认真分析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通过个人思考与小组讨论,尝试解决:
助学第4页合作探究
提出自学要求:
①先个人思考,再小组讨论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②将答案工整地书写在助学上
③在课本上标注知识点对自学效果的检查:5分钟后找同学
课件展示:
⑴知识背景:新鲜的果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它能够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根据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所需要果蔬提取液的多少,就可以粗略估计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
⑵提出问题:哪些蔬菜或水果中含有较多食物维生素C?
⑶作出假设:新鲜的辣椒(或其他任意一种果蔬)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高。
⑷制定计划:
①材料用具:研钵、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量筒、试管、滴管、质量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蒸馏水、新鲜的蔬菜或水果。
②操作方法:
a研磨:将新鲜的蔬菜或水果分别放入研钵中的研磨,挤压出其中的汁液。
b过滤:在漏斗中垫上滤纸,将果蔬分别过滤到不同的烧杯中。
c滴定:向洁净的试管中注入2毫升质量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用滴管吸取一种果蔬提取液,边滴边振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记录所有提取液的滴数。
d记录:列表记录并比较所用的滴数,可参考下表。
果蔬提取液
黄瓜
柑橘
西红柿
苹果
辣椒
芹菜
滴数
14滴
10滴
12滴
16滴
8滴
15滴
⑸实施计划:各小组根据所作的假设,对各种果蔬的提取液分别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测试并把结果记录在上表中。为提高准确性,测试不同果蔬应使用同一只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⑹得出结论: 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高。
知识拓展:探究活动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实验的第一要素。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作出假设是探究性实验的最关键的一环,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式回答,假设是否正确,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⑺表达交流:
实验过程中,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教师提醒学生尽量减少实验误差的出现)
列表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师点拨:维生素C极易受热、光和氧的破坏,蔬菜、水果存放越久,维生素C损失越多。因此,如果用存放时间较长的蔬菜或水果作为实验材料,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准确,不能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
练习:
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小明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支同样的试管中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观察结果见下表:
果蔬汁液
①黄瓜
②青椒
③芹菜
④白菜
高锰酸钾溶液
14滴
8滴
15滴
11滴
据表可知,4种蔬菜的维生素C含量不同,那么由多到少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3.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熟悉所食用的食物,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各种食物的资料。
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自学教材不懂的或看不明白的在课本上画出来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讨论。
看课件了解维生素C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褪色的知识背景
展示自学成果小组讨论后作出假设
熟悉操作要领及操作过程
1、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分析,并完成表格。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讨论并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答案
学生得出结论:
学生回忆上学期所学、学生要根据身边的实例及教材的学习等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①学生明确影响实验准确性的因素有:一滴提取液量的多少和果蔬提取液本身的颜色等
②根据实际所用的果蔬的汁液,所用汁液的滴数越少,所含的维生素C越多
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必须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了解练习题的背景准备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举手抢答
滴加蔬菜汁液的滴数越少,证明汁液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
使学生感受维生素的神奇。
引导学生形成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
让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维生素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实验后及时总结问题的答案,采用教师合理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中预设不同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解决。
培养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验操作中,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问题的设计加强学生对所学维生素C知识的理解。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8分钟
【过渡语】既不是细胞构成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对各项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需求量也极小,人体一旦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患病。
知识点二:维生素的主要种类、来源及缺乏症
1、小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插图表3.1—1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维生素主要的种类、来源及缺乏症。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几种维生素缺乏时的症状和食物来源
维生素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维生素B1
维生素C
维生素D
2.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现在各小组将你们的发现与大家交流吧。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食物图片辨别含有哪种维生素及主要功能
这些食物中含有哪种维生素?
点拨主要功能:
特别提示: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维生素A,但其所含有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食物图片辨别含有哪种维生素及主要功能
这些食物中含有哪种维生素?
点拨主要功能:
【知识拓展】:
小明的爸爸足趾缝里的皮肤经常糜烂脱落,而且瘙痒难忍。小明看到后就告诉爸爸说:“你缺少维生素B1,得了脚气病,应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你认为小明说得对吗?
调查5班同学早上刷牙有没有牙龈出血现象的。从而讲到维生素C的作用
(3)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食物图片辨别含有哪种维生素及主要功能
这些食物中含有哪种维生素?
点拨主要功能: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食物图片辨别含有哪种维生素及主要功能
这些食物中含有哪种维生素?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维生素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
鱼肝油、肝脏
维生素B1
脚气病、
神经炎
肾脏、谷类的种皮和胚芽
维生素C
坏血病
水果和蔬菜
维生素D
佝偻病
鱼肝油、肝脏
学生看教材P5第一自然段关于维生素补充:简记歌谣:
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
1、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分析,并完成表格。
2、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其他小组同学再补充完成表格。
3、同学们各抒己见,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4、留给学生自由消化的时间
通过看图片学生知道哪种维生素,从哪些食物中获得,有什么功能
练习:
和尚吃素,但是在和尚中却很少有患夜盲症的,原因是蔬菜中含有( )
A.胡萝卜素
B.维生素A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学生思考和教师的提示,学生回答
同学们识记维生素种类及缺乏症
学生比较脚气和脚气病的区别
易错点:
有1/3同学有这种现象
练习:
某同学最近刷牙时常会有牙龈出血现象,你建议他应多吃( )
A.鱼 B.猪肝
C.新鲜瓜果 D.蛋
同学认真图片,看出示的问题,整理答案
学生总结、整理答案
巩固基础知识。
熟背记忆
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循序渐进的进入这节课的主题
通过对比,可更好地梳理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形成知识链,并在知识链中,较快地提取知识。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练习强化维生素A的拓展提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更能获得准确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绽放。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表达交流都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通过调查说明有部分学生身体缺维生素C
的现象,这样能更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这部分内容学生简单,老师做到尽量不讲
通过教师的巧妙处理,使本堂课前后呼应,联系紧密。
加深学生的记忆
【过渡语】水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物质,人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知识点三:水和无机盐
1.课件展示:展示水的作用及相关特点、
水的作用
相关特点
①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水大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如果一个人的失水量达到20%以上,就会有生命危险
每人每天需要摄入2升左右的水。
②水是人体内的溶剂,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于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③借助水的蒸发来散失热量,调节体温
引申拓展: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经皮肤、呼吸道以及以尿和粪便等形式从体内排出一定量的水分,因此人体应当补充相应数量的水,每人每天排出的水的量和摄入的水的量必须保持基本相等,这称为“水平衡”。
2.课件展示:缺乏症钙、碘的图片
O型腿 鸡胸 佝偻病
呆小症 地方性甲状腺肿
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无机盐在人体内含量不多,但对人体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人体内的作用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钙,铁,碘等。
学生看教材P7第一自然段水的作用
在课本上标出所要掌握知识点
学生看投影了解水是“生命之源”
在人体中的作用
学生搜集图片展示:
学生知道各种无机盐的作用和缺乏时的症状、从哪些食物中获得
针对性训练:
如果一个人的食物中长期缺碘会患( )
A.贫血 B.甲状腺肿C.骨质疏松D.心脏病
引导学生全面认识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还有水
引导学生理解:水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物质,它不仅是细胞的组成成分,而且参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无机盐在人体内含量不多,但对人体的作用非常重要。
归纳总结
迁移应用
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人体内需要量最多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以及水和无机盐。
有机物
无机物
2.迁移应用: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要摄取含什么多的食品?
将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记忆。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识记重点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以便更好的应用知识
课堂达标检测5分钟
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生物助学》第5页 第 8 题。
B类:教材第7页第1、2题。
课下作业:
A类:《生物助学》第5页 1—7题。
B类:教材第4页合作探究。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及时互纠。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板书设计:
食物的营养成分
一、有机物
二、无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