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类型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与能力
1、识记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描述各类型的特点。
2、能分析影响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B.过程与方法
1、收集和交流有关生态系统的资料,培养分析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各生态系统实例的分析,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3、通过对各生态系统特点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学会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
4、通过各生态系统的教学,让学生学会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作准备。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德,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预习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
导入
3分钟
播放视频《拯救地球:保护热带雨林》。
请大家观看这段视频,并思考:
热带雨林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保护热带雨林?
学生回答:1、物种种类非常多、数目非常多,高大的数目和动物非常多,珍贵的物种非常多。
2、保护热带雨林中的物种多样性,适度的开发利用,
保护珍稀的物种等。
教师总结:大家回答的很对,我们需要多种措施、全方位的保护雨林。宣传片中的数字震撼人心,也让我们更急迫的感知到保护热带雨林刻不容缓。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看看它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让我们的地球更美好,更长久的发展下去。
齐读教学目标
1、识记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描述各类型的特点。
2、能分析影响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3、通过各生态系统实例的分析,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4、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作准备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讨论
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观点,发布答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通过确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同学们有个清晰地认识。
预习展示
7分钟
1、布置预习作业:预习生物课本53-57 页内容,完成《生物助学》 36页的【自主学习】的第一部分。
2、检査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情况
3、解答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的困惑问题
交流展示
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出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
1、完成助学上的预习作业
2、分小组展示预习的内容
3、提出预习时的困惑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
合作
探究
25分钟
合作探究一
资料分析
课件展示文字资料:《人民日报》关于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的报道。
(报道中有对洪灾成因的分析,和我国政府在大灾过后做出的决策:宣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等。)
请学生根据资料内容,回答问题:
(1)我国长江一带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天然防护林工程?
学生回答:(1)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大量植被大量破坏,环境遭到破坏,引起了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是引起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2)天然防护林可保护植被、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
2、结合课本关于草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介绍,请学生完成助学比较表的填写
教师总结:(表格展示)
学生讨论合作完成之后,课件出示比较表的填写参考。让学生对照自己所填的内容,修正、补充。
解释总结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①湿润和较湿润地区;②植物以乔木为主,动物以攀援和树栖为主;③木材和林副产品等经济效益,O2和CO2平衡,防风固沙和调节气候等生态效益,绿化环境、美化生活等社会效益。
3、思考讨论:
结合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观察课本53页图6.1-18,思考: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温度、水分等气候条件,海拔、地形、光照等。合作探究二
分析比较,完成水域生态系统的比较表
学生自主完成比较表的填写交流展示
合作探究三
1、总结人工生态系统中,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农田生态系统
特点:由农民来管理农作物,因此,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的作用一旦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很快就会退化。
常见的动物和植物有: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各种养殖动物。
城市生态系统
作用: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活所需。
分布:在人群较多的地方。
特点: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生物部分主要是人,其他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
对其他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很强。
学生分析资料,讨论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学生回答、补充,教师总结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总结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主动思考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分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较表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条理的思维方式
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刻的识记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识记二者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差别
巩固
总结
5分钟
思考感知:南极科学考察中,科学家发现南极的企鹅体内竟然有杀虫剂DDT,这一地区从来没有施用过农药,那么请大家思考这些DDT是从哪里来的呢? 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是相对独立的吗?
学生回答:由于农田中大量施用农药DDT,随雨水冲刷进入水体后,导致水中生物中毒,甚至远在南极的企鹅也难逃幸免。
教师补充总结:地球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来好像毫不相干,但实际上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其他生态系统密切相关。
整个生物圈中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
学生总结归纳,形成答案
通过体系的形成和知识的构建
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测试
评价
5分钟
1、下列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特征的是
A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B动植物种类较少 C群落结构简单 D自我调节能力强
2、下列哪一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3、下列属于荒漠生态系统特点的是
A气候湿润,动植物种类稀少 B气候干燥,动植物种类稀少
C气候湿润,动植物种类繁多 D气候干燥,动植物种类繁多
4、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有鼠和蛙
B.若该农田受到农药污染,则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为猫头鹰
C.此食物网中,由植物到鼠,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D.此食物网中包合3条食物链
5、苏州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B.能调节区域小气候C.是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D.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6、)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陆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生物圈
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微山湖 B.微山湖的所有植物
C.微山湖的所有动物 D.微山湖的所有生物
8、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体现最突出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9、下列做法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不利的是( )
①稻田放养蜘蛛 ②剧毒农药治虫 ③多施农家肥料
④捕杀毒蛇 ⑤大面积单一种植 ⑥严禁捕捉青蛙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④⑤ D.①③⑥
10、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的“桑基鱼塘”模式,是现代农业的典型,该模式获得了鱼、蚕、桑、气的全面丰收。请据下图回答:
(1)在该生态系统中,桑与蚕是 关系。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
。
(3)该生态系统的类型属于 ,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4)桑叶中传递到蚕的能量约占桑叶总能量的 。
(5)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 效率。
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多媒体展示答案,即时反馈
1.D 2.C 3.B 4.B 5.C 6.D 7.A 8.D 9.C
10.(1)捕食 (2)太阳能 (3)人工(农田)生态系统 较差 (4)10—20% (5)能量利用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板书设计: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
类型
分布区域
主要植物
主要动物
特点
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具体表现为:
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创设氛围情景,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思维的启迪,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通过自主预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五环节”教学模式。第一个环节是激趣导入。采用视频激趣的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保护热带雨林的宣传片也更好的扣住本节课的主题,突出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