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
一、积累(20分)
1.根据拼音书写词语,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在那逝去的年华里,我是简单而幸福的。不必说望着星空发呆的yōu xián ,不必说躲在被窝里睡懒觉的惬 (A.qiè B.qià)意,也不必说模仿球星投篮时的兴奋,单是吮吸着冰糕看着漫画在大街上闲逛的那份wú yǔ lún bǐ 的简单快乐,就能让我回味无穷。
2.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
(1)妻子象禽兽, 。 ,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2)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3)曹操的《龟虽寿》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古诗文中描写儿童的名句。(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从流飘荡( ) (2)猛浪若奔( )
(3)负势竞上( ) (4)互相轩邈( )
4.文学常识填空。(3分)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 (文体)集《 》;传记作品《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 。
5.把下列句子改成夸张句。(2分)
①我那个红色的新书包上绣着一朵美丽的山茶花。
??????????????????????????????????? ? ??
②大厅里安静极了。
??????????????????????????????????? ? ??
二、阅读(40分)
(一)名著阅读(3分)
6.《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3分)
??????????????????????????????????? ? ??
??????????????????????????????????? ? ??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12分)
春天忆故人
高红十
①春天,第一茬花赶在叶子前扑天抢地地开开;河边柳条摇头晃脑得意地绿;远看有近却无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班长,飞快地长得远看近看一样样绿了。
②从遍地毛毛虫,到绿叶满枝头,杨树终究成了扬脸可见像模像样的树,也就眼一闭再睁开的时间。
⑧春季前半季有点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到清明就慢下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虽说雨水不一定清,视线不一定明,但节气这辆吱啊吱啊哼叫的老车毕竟抵达“清明”这重要一站。
④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铁生。我和他同在黄土地插队,我延长,他延川,两县挨着,插队时并不认识。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原》,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约稿。他给我写街道福利小厂的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似乎没用,也约了赵振开(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和前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似乎也没用……,过去快四十年。
⑤我去过他在瘫和宫也就是地坛附近的家,见过他父亲和妹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一人到他家来过,和同学一起来过。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了清新的陕北风光,文字表达也十分别致,想哪写哪,散文式的,随意,放得开又收得拢。我问他,怎么这样写?学谁?他有点不好意思,说,鲁迅。
⑥后来,和陶正一起上史铁生新搬的家,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讲述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故事除了土插队,还要延伸至出国洋插队。我们很有诚意地和史铁生一道,轮椅出门,轮椅上出租,轮椅下出租,轮椅进楼上电梯直至“走”到谈事的房间……结果是未遂,关于电视剧的理解双方差得有点远。
⑦再后来,有了令文坛惊艳的《我与地坛》。他说,在出入地坛十五年后写下此文。可见他出入地坛的第一年至第许多年,一定没为文体事先设计,没有想到是写一篇小散文还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还是争取获奖的散文,或者不吝文体又像写小说(写园子里一对老夫妇和一位练习唱歌的年轻人那章),史铁生只是把心中想写特别想写的生末净旦丑狮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铺陈纸笔。
⑧文章写了对母亲的愧疚,又岂止是愧疚?写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特别悟到死是迟早的事,着什么急——令人顿悟;特别精彩的是园中四季与林林总总的对应,与一天之光景对应,与乐器的对应,与声响的对应,与园中景观的对应,与心绪的对应,与艺术形式对应,与梦的对应……有些对应可能在史铁生出入地坛时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风吹过几片叶脉好看的落叶——那时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觉得结构、段落排序、语言风格基本成熟可以动笔,还会有什么对应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无限铺排开来。
⑨十五年出入地坛,史铁生是在深入生活么?眼下不少采风式的“深入生活”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清明时节听此文,一种情感的、文学的浸润,浸润干涸的世道,浸润干涸世道里粗戾的人心。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相比有的人人没走,文字就旧了,颓了,蔫巴了。《我与地坛》的作者走了六七年,被广播里的专业人士读起来,新鲜有如古筝铮铮作响,清亮无比,深沉无比,余音袅袅。难得的是《我与地坛》全文几无废话,这年头,要想说或者写一些没有废话的话,该是多难的事!
⑩春天来了,春天读好文章,情随声来,声情并茂。春天听好文章,万物生发思念也生发,万物绽放情感也绽放,带起听者所有感觉,却无悲伤。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
?记得有一年,史铁生从延安回来,晒得有点黑,他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对我说,延安有人问你好呢……
7.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
??????????????????????????????????? ? ??
8.文章题目是“春天忆故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我与地坛》?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 ? ??
9.阅读文章⑨自然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⑴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从修辞角度赏析)(2分)
??????????????????????????????????? ? ??
⑵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体会这句话的含意)(2分)
??????????????????????????????????? ? ??
10.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3分)
??????????????????????????????????? ? ??
??????????????????????????????????? ?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0分)
伟大而孤独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1828年9月9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于距莫斯科不远的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他出身名门,世袭伯爵。两岁丧母,九岁逝父,在伯母的照料和家庭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长大。16岁时,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系。三年后,他中断学业,回家经营庄园。1851年,托尔斯泰到他哥哥所在的军队中当一名下级军官。1855年,他参加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此役中,托尔斯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
从1852年开始,《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这是他步入文坛的处女作。在《童年》中,托尔斯泰通过对小主人公孤独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微描写,展示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聪颖、敏感而又孤独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到1864年,托尔斯泰的20多篇中、短篇小说,已经足以让他有资格置身于俄罗斯一流的作家的行列。随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两篇长篇巨著的先后问世,托尔斯泰开始赢得世界声誉,成为一代文学世匠。《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开始于1864年,托尔斯泰以俄罗斯抵抗拿破化侵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高度现实主义的描写,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众多人物编织成一幅19世纪初期俄国生活的历史图景。罗曼·罗兰说,《战争与和平》是“我们的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从1873到1877年,托尔斯泰用5年的时间完成了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动笔之初,他只想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而在1877年最后的定稿中,小说的重心发生了改变,主要描述了农奴制度被废除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贵族阶级家庭关系的瓦解和道德的沦丧,贵族走向没落及农村中阶级矛盾的激化。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推崇,称“《安娜·卡列尼娜》是欧洲文坛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与之相媲美的、白璧无瑕的艺术珍品。作者本人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从1889年开始,托尔斯泰耗时10年,在71岁的时候完成了《复活》这一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在法庭上,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认出玛斯洛娃是当年他放纵和引诱的牺牲品后,灵魂被深深震动了。在作品中,孤独而内省的托尔斯泰将聂赫留道夫塑造为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的形象。这是19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它撕去了贵族资产阶级俄国的一切假面具,无情地批判了俄国社会的虚伪本质。
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
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著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1847年托尔斯泰退学回家,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设计了一个庄园改造计划。他去了庄园附近五个村子中最穷苦的一个,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修房子。然而,这位年轻伯爵的梦想在俄国社会的现实面前成了泡影。不服输的托尔斯泰在1859年到1862年之间几乎中断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先后在自己的庄园及其他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创办了20多所学校。他的教育方法就是同孩子自由交谈。1861年,托尔斯泰还担任起调解地主与农民之间纠纷的职责。他维护农民权益,因而受到贵族农奴主的敌视并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注意。这一期间同农民的频繁接触,为他后来世界观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1868年,托尔斯泰受到德国叔本华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怀疑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开始了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在1879年写成的《忏悔录》中,他谈到了当时的情况:“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人也变得忧郁了……”这样,他开始转向宗教,有规律地去教堂,早晚在书斋中祷告。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托尔斯泰发誓要改变自己的贵族化生活方式,不时地参加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砌炉子。为实现平民化夙愿,孤独的他曾三次离家出走。结果在第三次出走的时候,因为不幸患上肺炎,出走10天后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逝世……
1910年,最后一次出走的托尔斯泰被送回雅斯纳亚·波良纳,因为生于兹葬于兹,这个庄园被称作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墓地”。百年来,墓冢吸引着成百上千的朝拜者。说是坟墓,其实外表看起来不过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前面没有墓碑,更无墓志铭,甚至连托尔斯泰的这个名字都见不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经充满深情地赞许托翁的墓地,那是“人间最美的、感人至深的、最温暖的坟墓”。?
(选自《光明日报》)
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托尔斯泰16岁考入喀山大学,三年后,为了参加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他中断了学业。
B.托尔斯泰用五年时间完成《安娜·卡列尼娜》,文坛上没有哪一部作品可以与之比肩。
C.《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它无情地批判了俄国社会的虚伪本质。
D.托尔斯泰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发誓要改变自己的贵族化生活方式,开始设计庄园改造计划。
12.本文的题目是“伟大而孤独的作家”你认为他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3分)
??????????????????????????????????? ? ??
??????????????????????????????????? ? ??
13.文中引用罗曼·罗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 ? ??
14.本文对你学写传记有帮助吗?请结合文章阐述理由。(3分)
??????????????????????????????????? ? ??
(四)古诗阅读(4分)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5.这两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2分)
??????????????????????????????????? ? ??
16.“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主要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乙】诗的颔联所表现的画面。(2分)
??????????????????????????????????? ? ??
(五)文言文阅读(11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opyright dedecms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自
【乙】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④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⑤。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⑥。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仆:作者自己的谦称。②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③幽岫(xiù):幽深的山穴。④重:向往。⑤偏:特别。⑥办:具备。
17.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3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
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 ? ??
19.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2分)
??????????????????????????????????? ? ??
20.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 ??
三、作文(4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则微评论。(10分)
2003年一场意外,让山西老人夏占海痛失爱子,而事故后失忆的妻子常问“儿子去哪儿了”,为宽慰妻子,他选择了隐瞒。2010年,夏占海在电视里看到一位民警长得和儿子“一模一样”,心里滋生出请这位民警扮演自己“儿子”宽慰老伴儿的愿望。2013年,《中国梦想秀》节目帮老人找到了“儿子”——上海民警姜经纬。姜经纬从此与这个陌生的家庭结下不解之缘,写就了一个跨越千里的美丽传奇。直到2017年年底,上海市公安局收到夏占海写的一封感谢信,人们才知道姜经纬的“谎言”持续了五年。
你如何看待民警欺骗夏占海妻子的行为,请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微评论表达你的看法。
22.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30分)
题目:你是我最 的人
要求:(1)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3)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悠闲 A 无与伦比 2.(1)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2)猿则百叫无绝 (3)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4)①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②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7%BA%B8%E9%B8%A2&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③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 (?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8%8B%94%E8%8D%89&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映身 3.(1)跟、随(2)飞奔的马(3)凭借(4)向远处伸展 4. 散文 《朝花夕拾》 茨威格
二、(一)6. “人”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疯子”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凶险的情形下过桥。“神”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二)7.写了四件事:①未曾谋面的约稿;②地坛家里聊写作;③一起参与未遂的拍摄④了解《我与地坛》的写作。 8.因为《我与地坛》是引起作者回忆的原因,更是史铁生留世,能体现自己人生思考的佳作;也是作者感触较深,认为能给那些“擦蹭生活”的作者以启迪的“好文章”。或者说是体现史铁生创作价值的“核心”所在,所以作者要花笔墨重点写。 9.⑴本句使用比喻修辞,把文字比做手串,形象地写出了史铁生文章历久弥新的文学价值、美学价值。 ⑵这里明显反映了作者的创作观念,一方面赞扬史铁生创作了这样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才能流传千古,给人启迪和智慧,就像他的人在永远活着一样;另一方面,也批评社会上有些人,急功近利,人还在,文章早就死了。 10.最后一段有照应题目,完整文章结构,升华作者感情的作用。题目是忆故人,作者中间却插入了很多的议论,这样又收束议论,回到追忆故人的思绪上来,同时,结合全文行文,虽简短数字,可见作者对故人感情之深,过往的画面如在眼前。 (三)11. C 12.(1)身世带给他的孤独:两岁丧母,九岁丧父。(2)找不到改革之路的孤独:对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失败让他的梦想成为泡影。(3)不被理解的孤独:他维护农民利益,却受到贵族农奴主的敌视。(4)找不到生存意义的孤独: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出现了思想危机,感到迷茫忧郁。(5)离世时的孤独:晚年离家出走三次,最后一次出走时病死在车站。(写出其中3点即可) 13.写出了他们对托尔斯泰作品的评价之高,侧面写出了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成就之高。 14.示例一:有帮助:(1)本文有条理性。文章通过时间顺序来写托尔斯泰,条理清晰。(2)本文真实、客观。本文涉及到的时间都用具体的年份,还引用了他自己的话,引用了名家对他的评价,保证了叙述的真实可信。(3)选材得当:本文想表现的是他的伟大和孤独,所以选取的是能体现这两点的典型材料。(4)语言平实,文章不枯燥。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平实。但文章不枯燥,文章字里行间有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感情,比如“托尔斯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就体现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示例二:没有帮助:(1)选材不当:本文想表现的是他在文学和思想方面的伟大和孤独,有关他从军参加斗争的部分可以删去。 (2)本文语言平实,读起来枯燥乏味,这样的传记吸引不了读者。(3)文章不够客观。文章倾注了太多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感情,比如“托尔斯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就体现了作者的崇敬之情。这样失之客观。 (四)15.《使至塞上》是作者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时所作,诗的感情基调是孤寂、悲凉;《汉江临眺》是作者受朝廷重托去黔中、岭南等地选拔官员,路经汉江时所作,诗的感情基调是开朗、欢快、积极。16.乙诗的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两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五)17.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18. ⑴湍急的流水好像射出的箭一样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马在奔跑。⑵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19.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用: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高,山之奇。 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作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绿。20.抒发了作者喜爱美好的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
三、21.略。22.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