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0 14:5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一、书面(3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31分)
1. 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每个家庭也许都有一个“口是心非”的父亲。从呱呱坠地到(1)▲(pán)跚学步,他爱你,却从不轻易说出口。你成功时他从不夸你,只是悄然离去,心里却开心骄傲;你犯错时,即使只是生活的(2)suǒ_▲_屑,你他的厉声(3)▲(jié)问也会让你诚(3)▲(huáng)诚恐,可转过身他比谁都难过。父爱是本书,值得用一辈子去阅读。
2.古诗名句默写。(8分)
(1)树树皆秋色, ▲ 。(王绩《野望》)
(2)柴门何萧条, ▲ ?(曹植《梁甫行》)
(3) ▲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4)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_____ ▲ ___。《三峡》
(5) 馨香盈怀袖,_______ ▲ _____。《庭中有奇树》
(6)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 ▲ , ▲ ”两句诗,不仅是景物描写,同时还含蓄地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
(7)子曰:“ ▲ ,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8)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 , ▲ , ▲ , ▲ 。”
3. 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属引凄异(▲) ②鸢飞戾天者(▲)
③夕日欲颓(▲) ④良多趣味(▲)
4.根据本单元学习,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背影》是朱自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背影”为线索贯穿全文,着重写了父亲去买橘子在月台爬下攀上的背影。
B.《白杨礼赞》以托物言志的手法,赞美了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以及他们伟大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也投出辛辣的嘲讽
C.《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的一篇哲理散文。开篇点题,先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论述。
D.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一文中,不仅用大量笔墨写雨,还描绘了昆明雨季中的种种自然风物,表达了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
5.名著阅读(10分)
①随后,这位运土小工又变成了粮食寻觅者,到处去收集粮食,为孩子们准备吃的东西。为了减轻妻子剥皮、分拣、装料的工作,它又当上了磨面工。在离洞底一定的距离处,它在研碎被太阳晒干晒硬了的粮食,加工成粗粉、细粉;面粉不停地纷纷散落在女面包师的面包房内。最后,它精疲力竭地离开了家,在洞外露天地里凄然地死去。它英勇不屈地尽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职责、它为了自己的家人过得幸福而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②首先奔来抢掠这天赐美味、大开杀戒的是小灰壁虎和蚂蚁。尤其是蚂蚁这个可恶的强徒恐怕不会在我的花园里给我留下一只蟋蟀的。它抓住可怜的小家伙们,咬破它们的肚皮,疯狂地大嚼一通。啊!该死的恶虫!可我们一直把它视为第一流的昆虫呢!书本上在赞扬,对它还赞不绝口;博物学家们把它们捧上了天,每天都在为它们锦上添花;动物界同人类一样,让自己威声远扬的办法有千万种,但最可靠的办法则是损人利己,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谁都不了解弥足珍贵的清洁工食粪虫和埋葬虫,可吸血的蚊虫、长毒刺的凶狠好斗的黄蜂以及专干坏事的蚂蚁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南方的村子里,蚂蚁毁坏房屋椽子的热情如同它们掏空一棵无花果树样。
(1)以下选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B.书中写了不是昆虫的生活和习性,如螳螂善于建筑巢穴,管理家务。
C.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D.本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2)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3分)
▲ 。
(3)请结合选段内容,探究《昆虫记》用“虫性反观人性”的艺术特色。(4分)
▲ 。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胡同文化
汪曾祺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的方位走向大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文化是一种 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不时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只要有窝头,就够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招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就是个“忍”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每每看到那些消逝的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选自《人间有味》有删改,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年版)
6.根据文章内容,第2段的“ ”可以填入最恰当的词是 ▲ (2分)
7.胡同中的北京人具有哪些性格特点?(3分)
▲ 。
8. 赏析下列语句。(5分)
(1)“这话实在太精彩了!”加点的词应当如何理解?(2分)
▲ 。
(2)请从语言修辞的角度对“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加以赏析。(3分)
▲ 。
9. 请结合课文《昆明的雨》,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相似之处?(4分)
▲ 。
四、古诗文阅读(22分)
(一)古诗鉴赏(5分)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
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0.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 。
11.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3分)
▲ 。
(二)古文阅读(17分)
短文两篇
(宋)苏轼

【注释】①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②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③仆:对自己的谦称。④陂(bēi):山坡,斜坡。⑤黑牡丹:牛的戏称。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方欲遣人求之 ( ▲ ) ⑵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 ( ▲ )
⑶昨日一牛病几死( ▲ ) ⑷用其言而效 ( ▲ )
1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有 田 五 十 亩 身 耕 妻 蚕 聊 以 卒 岁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 。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
15.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甲】处作批注。(3分)
▲ 。
16.这两篇文章写了苏轼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的细节。联系学过的《记承天寺夜游》,你领略到了苏轼怎样的气度?(4分)                                  
▲ 。
五、写作(30分)
17.“一粒沙中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大千世界就是由“一粒沙”“半瓣花”这样的微小事物构成的。生活中,触动你心灵,给你启迪,助你成长的往往是那人、那物、那情…
请以“与 ▲ 相处的日子”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字数600字以上;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行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书面(2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28分)
1. 1.(4分)蹒 琐 诘 惶 4分 (每空一分)
2.古诗名句默写。(8分)
(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2)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曹植《梁甫行》)
(3)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4) 不见曦月
(5) 路远莫致之
(6)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两句诗,不仅是景物描写,同时还含蓄地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
(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8)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翻译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①连接 ②至③坠落④实在,很
4.根据本单元学习,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D )(3分)
D.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一文中,不仅用大量笔墨写雨,还描绘了昆明雨季中的种种自然风物,表达了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
5.名著阅读(10分)
(1)以下选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2)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3分)
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结合选段具体内容谈) (3)请结合选段内容,探究《昆虫记》用“虫性反观人性”的艺术特色。(4分)
选段一中的米诺多蒂菲父亲为了家人辛勤工作,无私奉献,正如人类社会中的父亲一般,承担着家庭的重任,为家庭付出。选段二中默默付出的食粪虫和埋葬虫没有得到重视和礼待,而蚂蚁等屠杀者却历来得到关照与赞美。这正如人类世界中“做好事默默无闻,恶贯满盈的却备受歌颂”一样。
三、现代文阅读。(17分)
6. (2分)封闭(意近即可)
7.(3分)易于满足;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8.(5分)
(1)(2分)这里有“准确,贴切”的意味,表明这样的话语能够恰如其分地展现北京人“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心态,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2)(3分)运用了夸张,写出了大白菜对北京人生活的重要,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特点。
9.(4分)口语(方言)色彩浓郁,如“地根儿”“有的是酒友,不时喝两‘个’”;文白相间,语言典雅,如“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幽默风趣,如:“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长短句并用,有参差美,如“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四、古诗文阅读(21分)
(一)古诗鉴赏(5分)
10.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
11.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3分)
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
(二)古文阅读(18分)
12、1(1)正、刚刚 (2)赠送、给予 (3)几乎 (4)见效、奏效
13.有 田 五 十 亩 身 耕 妻 蚕 聊 以 卒 岁
14.只是担心读完后没有办法自我消遣了。(2)(3)略
15.示例:苏轼把陶诗当成良药,可见苏轼对陶渊明的喜爱。又读的小心翼翼,舍不得一下子读完。真有意思。
16.苏轼被贬谪之时,还能自得其乐,自我慰藉,可见其能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意思相近即可)
17“一粒沙中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大千世界就是由“一粒沙”“半瓣花”这样的微小事物构成的。生活中,触动你心灵,给你启迪,助你成长的往往是那人、那物、那情…
请以“与 相处的日子”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
郁达夫曾有句名言:“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体现出细节的重要.从一滴水中可以透视太阳的光辉,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这也成就了“滴水可见太阳”的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