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学设计(赛课)
【三维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引导学生赏析本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激发兴趣
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 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 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密的《陈情表》,体会它的动情之处。
二、课前抽查,巩固字词
让学生根据课文句释,熟读课文,了解句意,教师课前抽查。
三、设置问题,引发思考
1.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在诵读中领悟作 者的情感。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
陈:陈述;
情:感情;
表:奏表,臣子向君主陈奏和请求的一种文。
2.是谁陈情?
李密(224-287),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 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 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 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 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知人论世后,再次结合课文,探究答疑。请同学带着陈什么情?为什么陈情?怎样陈情 一起进入新课。
四、内容梳理,探究答疑
1.陈什么情?
(1)陈孤苦之情: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教师泛读,学生诵读,在有声的语言中体会李密不幸的人生遭遇。
思考:根据原文,概括“孤苦之情”:(学生用原文回答)
提示: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③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作用:生动地展现孤苦之情,令人读来悲从心生。
(2)陈两难之情:进退狼狈,不能废远
一方面朝廷沐浴清化,对作者恩重如山;另一方面祖母和“我”情深似海,加上刘病日笃,自古忠孝难两全,致使作者进退两难,处境狼狈。
思考:作者到底处于怎样的两难境地?
A.一方面:知遇之情
①从时间上:逮、前、后、寻。说明圣朝前后有人屡次推荐作者出仕,作者都是为了供养祖母,而没有接受任命。作者对圣朝的感激之情溢 于言表。
②从任职上: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说明推荐作者出仕的官职越来越 高,可见圣朝的重视程度,言语中表达出圣朝对作者有知遇之情。
③从事态发展上: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李密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 “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另一方面:养育之情
①往日:祖母悲悯,躬亲抚养。
②今日;臣无祖母,难至今日。
圣朝的知遇之情作者时刻铭记于心,祖母的养育之情也难以忘记,到底应该如何取舍使作者处于了两难境地。
(解说:将词句理解、内容探究、语言品味及背诵记忆融合起来,做到读在口中,感在心中,记在脑中。因此穿插在讨论中的朗读必不可少)
在两难的情况下,作者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先尽孝后尽忠。
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
作者一方面为了尽孝做到了反哺之情:①臣侍汤药,不能远废;②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另一方面为了尽忠弥补了尽忠之情:①本图宦达,不矜名节;②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最终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 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 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2.为什么陈情?
1700 百年以前的魏晋时局动荡不定。魏灭蜀国之后,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晋武帝为了 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征召汉蜀旧臣。李密也 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 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 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
最后得出结论,陈情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3.怎样陈情?
全篇字字句句都是作者真情实意的流露, 仅是以情动人还不够,更要以理服人。在诉说孤苦之情的同时,让晋武帝认识到自己的确是处于两难境地的。既不想到晋朝来做官,有不能招来杀身之祸。治国家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李密就从“孝”的角度说理。如今祖母高迈,常在床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作者必须先尽忠后尽孝,让晋武帝心服口服。
4.陈情的方法: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五、总结全篇
教师总结: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
六、联系生活,课外拓展
“忠”“孝”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内涵,请同学们就当今社会里如何理解“忠”和“孝”谈谈自己的看法。
七、板书设计
陈情表 李密
陈:陈述;
情:①陈什么情?②为什么陈情?③怎样陈情?
表:奏表,臣子向君主陈奏和请求的一种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