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 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6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11-26 09: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作业
学 院 地理科学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
年 级 2006级
学 号
姓 名
任 课 教 师
成 绩
2009 年 6 月 11 日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一 分析教材:
1 本体性知识
2 支撑性知识
(1)世界是物质的,且不断运动,相互联系
( 2 )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3 延展知识
(1)太阳系中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地球的运动
(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三 分析学生:
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地理教材比较强调知识的应用,这与初中的地理学习有很大的不同。由于高一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且空间想象能力有的还没有形成,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本节课是高中地理的第一堂课,教学内容相对来说都是知识性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难,但是却是学习地理的敲门砖,所以我们以大量的地理事实来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事实,从而得出结论。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五 教学课程评价
教学课程评价双向细目表
目标水平内容 知识与技能[认知] 过程与方法[动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 ∑
识记 领会 运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模仿 指导 独立 自动化 创新 内容情感 过程情感
陈述性知识 符号性知识 111716 2518 11 24
概念类 37 15 4 92 6 24
原理 83 4 101920 13 567 32
程序性知识 动作技能 感知 12141718 20
智慧技能
策略性
∑ 28 20 20 12 20 100
教学反馈
一 选择题(4分×20=80分)
1、 太阳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根本原因在于
A 太阳能自身发光,照亮太阳系 B 太阳辐射是八大行星的热量源泉
C 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D 太阳的位置正好在太阳系的中心
2、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A 恒星 B 彗星 C 星际间的气体和尘埃 D 陨石
3、下列关于总星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囊括了整个宇宙 B 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总称
C 包含二级天体系统 D 上述说法都正确
4、在太阳系的几大行星中,与地球公转轨道相邻的类地行星是
A 水星、金星 B 金星、火星 C 火星、木星 D 木星、土星
5.以下天体系统中,未包括地球在内的是
A、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总星系
6.天文学家计量“可见宇宙”的大小,通常用的距离单位是 ( )
A.米 B.千米 C.纳米 D.光年
北京时间2006年8月24日晚,来自不同国家的2500名参加世界天文学大会代表投票表决后决定,冥王星失去“行星”地位,被划为“矮行星”。2003年发现的天体——“齐娜”也未能成为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读图(图中天体按距地球远近排序),据此回答6—8题。
7.“齐娜”未能成为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由上图可以确认的原因是它的
A.质量比地球等大行星小 B.体积比地球等大行星小
C.密度比地球等大行星小 D.温度比地球等大行星高
8.“齐娜”不属于的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9.在人类目前所能探测到的宇宙环境中,地球是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冥王星上不存在任何生命,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冥王星处于一种不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B.冥王星所处的光照条件不稳定
C.冥王星的体积太小,与太阳距离太远
D.冥王星上不存在形成生命所需要的所有化学元素
10.在太阳系中,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一颗唯一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10—14题。
材料一:公元前28年(即汉成帝合平元年),有古籍曾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材料二:1999年,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空间中心发表公报说,人类将迎来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美国空间环境中心将对其密切观察,并及时发布有关信息。
11.太阳巨大的能量来源于
A.表面的核裂变反应 B.表面的核聚变反应
C.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D.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12.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内部
13.除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外,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还有
A.磁暴 B.极光 C.太阳风 D.耀斑
14.据材料二分析,第24个太阳活动周期预计出现在
A.2005年前后 B.2010年前后 C.2018年前后 D.2049年前后
15.在太阳活动极大年,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A.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增强皮肤的活力
B.清除“宇宙垃圾”,保持太空清洁
C.加强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
D.植树种草,修建水库湖泊,增加空气湿度
16.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部分
C.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进行观察星空的活动。回答16—17题。
17.人们看到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大多数是
A.恒星 B.行星 C.星云 D.卫星
18.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在:①火星有类似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与地球很接近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19.读图1—1,在图中火星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20.读图1—2,若图中S表示太阳,E表示地球,则该图所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二、综合题
1、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共同特征有 、 、 。(6分)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其能量的来源是 。
(5分)
(3)小行星带位于 (填名称)轨道和 (填名称)轨道之间。(5分)
(4)八大行星中自转方向与其他行星不一致的是 (填字母)。(4分)
参考答案:(1)共面性 同向性 近圆性 (2)太阳 核聚变反应 (3)火星 木星
(4)B
六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讲义,补充材料
七 课时安排
1课时
八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方法和策略 教学时间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述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提问:阅读《探索宇宙》,你能说出一个星空神话的故事吗?你们能说出一些天体吗? 新课导入 由老师讲解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疑问,引发思考,从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导入课题。并补充需要的课外知识。 学生对《探索宇宙》进行阅读,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启发式教学,用课外读本上的材料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兴趣 2分钟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放映录像:有关宇宙的片段,对各类天体及天体系统的介绍)思考看到的天体,和前面说到的天体一一对照找出来,闪烁的恒星、云雾状的星云、不断移动的行星、拖着长尾的彗星、一闪即逝的流星、绕行星转的卫星,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这些都是自然存在的天体,像人造卫星、神舟飞船、各种探测器等则是人造天体。看图1.1中的四幅图片,齐读a、b、c、d四段文字。(投影图片并讲述)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投影图片教材P3图1.2,看图讨论老师提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学生回答,并填图 自学探讨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对难点进行提示教师在学生不懂和疑惑的地方给与适当的讲解 带着问题去看老师给出的资料和图片,自己进行总结和归纳,了解天体系统及其组成分类规律 合作探究,教师作适当的方法引导提高学生的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10分钟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提取材料的能力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投影图片:太阳系模式图)师:太阳系中有哪九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请一位同学看图回答。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师:回答正确!九大行星绕太阳的转动叫公转,我们常用运动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来描述九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运动。下面我们来做一项活动,了解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请大家继续看投影,仔细观察表示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九大行星公转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呢?生: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师:非常正确!地球具有的运动特征,其他八大行星也有师: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结构特征,可以把九大行星分为三大类。请你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生:(可以让不同的同学进行补充)师:(评价学生答题情况,多鼓励)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三类行星分别有以下特征: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距离太阳近,表面温度较高,体积和质量都小,平均密度大。另外,类地行星中心有铁核,金属元素含量高。卫星很少,或者没有。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距离太阳比类地行星远,表面温度低,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平均密度都很小。它们的卫星数目多,并且有光环。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们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最低都在-200 ℃以下,平均密度大体上介于前两类之间。远日行星表层气体以氢和甲烷为主,冥王星有无大气还不清楚。远日行星都有卫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光环。师: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生:没有。师: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探讨讲解 用投影仪等放出太阳系中模式图,讲解太阳系中的行星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在老师的指导下,探讨问题,行星的运动特征,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行星运动的规律 方法引导,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提高学生分析和利用数据的能力 15分钟 培养学生分析利用数据的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物?这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本身的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大家看书P6内容,讨论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生:(读书,讨论,总结)师:温度和水分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千米),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 ℃,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氢、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海洋的形成:首先,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其次,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例如火山爆发,加速了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的过程;再次,地表温度的逐渐降低,使水汽经过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原始大洋的出现,孕育了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并逐渐向高级生物进化。(方法引导)师:(设问)地球以外有没有生命?请大家阅读教材P6:探索地外文明。我们要找地外生命,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生:应该参照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来寻找。师:很好!下面我们一起在再做一个活动,主题是: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提示: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合作探究)生:(学生根据教材P7“活动”的设计,以小论文的方式谈谈自己的思考)…… 教高高潮部分 引导学生读书,再给与一定的材料,提出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物的的问题 合作探讨,分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最后做以小组活动,写出论文探讨地球上生命出现的原因 师生互动,最后得出结论,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习中获得乐趣,同时启发学生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 120分钟 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小组学习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宇宙的范围是非常之大,随着人类探测手段的发展,人们观测到的宇宙范围还会扩大,人们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认识也就会越准确和全面。我们还学习并知道了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这就为同学们将来寻找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指明了方向。活动与探究探究课题: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探究内容: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探究办法、过程: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探究结果:小论文,班级展评。 小结 总结本堂课内容,并提出活动探究 查阅资料,为论文做准备 启发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分钟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九 板书设计
1、 宇宙中的地球
天体
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
2 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太阳系中九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 存在生命的行星
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





图1—1
图1—2
第二综合题
10—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