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1-20 18:0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选择题
(2012-10)右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a、b、c、d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
D.乙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A
(2012-12)右图表示流入及流出人体某器官的血液内4种物质的相对含量,由此可判断该器官是
A.肝脏 B.肺
C.肾脏 D.小肠
答案:A
(2012-13)下面是某同学的部分观察结论,与事实相符的是
A.血液由血浆和红细胞组成
B.小鱼尾鳍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单行通过
C.心房与动脉相连,心室与静脉相连
D.动脉内有动脉瓣、静脉内有静脉瓣、心脏内有房室瓣
答案:B
(2013-12)下列对学习生物学过程中遇到的生活常识叙述正确的是
A.烟草中的尼古丁能使脂类物质沉积到血管壁上,加速了动脉硬化
B.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手指应压在手腕部外侧的桡动脉处
C.预防艾滋病所采取的普遍措施是接种疫苗
D.可根据病症,按说明书上的信息自行判断、购买药店里的药物
答案:B
(2014-3)下列观察实验中,使用放大镜作为观察工具的一组是
①观察蝗虫;②观察葫芦藓和肾蕨;③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④观察花的结构;⑤观察叶片的结构;⑥观察鸡蛋的结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答案:A
(2015-13)心血管健康需要大家共同关注,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既受遗传因素影响,也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B.饮酒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变稠,加重心脏负担
C.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的病人,应马上将病人抬上汽车送往医院
D.只要合理膳食,就不会患心血管疾病
答案:A
(2016-12)当遇到别人突发紧急情况时,应力所能及的予以救助,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立即设法将其转移到通风处
B.对呼吸突然停止的人做人工呼吸时尽量增大强度、加快频率
C.发现有人心脏病发作,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D.用指压、加压包扎等措施帮助外伤出血的人尽快止血
答案:B
(2016-13)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
A.管壁较薄,弹性小 B.管壁的内面有瓣膜
C.管内血液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D.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
答案:C
(2017-12)下列有关人体消化与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的消化液是唾液
B.饭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会造成胃肠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消化
C.维生素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分解后吸收
D.手术病人适量补充蛋白质类食物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答案:C
(2017-14)下列有关人体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中的气体都是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运输
B.肾小管重吸收作用消耗的氧气是通过扩散作用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
C.经体循环,血液因营养物质减少,代谢废物增多,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人能够控制呼吸运动暂时停止,这说明人的呼吸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上
答案:B
(2018-12)以下示意图不能正确表示健康人的心脏收缩、舒张状态的是






答案:B
(2019-13)以下是对某些血管和血液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医生为病人抽血时,针头刺入的是动脉
B.静脉血管管壁的内面都有静脉瓣
C.伤口流血时,使其止血的是白细胞
D.血浆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水等多种成分
答案D
(2019-15)如图表示青少年部分活动对能量需求的相对值(与静卧时相比),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睡觉时,脉搏变快,组织细胞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
B.静坐时,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神经兴奋性增强
C.慢走时,呼吸加快,肺静脉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
D.跑步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收缩,排汗增多
答案C
(2019-23)回顾你所做过的生物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体现了生物能通过反射回应刺激
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37℃是消化酶的适宜温度
C.“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要把刮取物置于生理盐水中
D.“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需进行重复实验,数据取平均值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2012-27)(8分)请阅读下段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生产药用胶囊的原料食用明胶是一种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天然营养型食品增稠剂,它主要是用新鲜的猪、牛等动物原皮加工而成。而某些黑心企业用重金属铬严重超标的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生产药用胶囊。食用后,会对人体某些器官造成损伤。
(1)铬中毒易引起肝细胞损伤,这类患者可能表现出厌食富含脂肪的食物,原因是 。
(2)食用明胶中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皮肤结构中的 ,参与消化该物质的消化液有 。
(3)若铬损伤人体细胞内的DNA,可能引发细胞发生的变化是 。
(4)某中毒者的尿液中检测到红细胞和蛋白质,由此推断患者肾脏的
受到损伤。请简要写出铬被人体吸收后,随血液到达肾脏的途径: 胃、肠→

答案:27.(共8分)
(1)胆汁的分泌受影响,从而影响了对脂肪的消化(表述合理即可得分)
(2)真皮(层) 胃液、肠液、胰液
(3)基因突变、癌变、染色体变异等(一项即可,只要与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关的变化即可得分)
(4)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胃、肠→肝脏→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脏(只要途径不错,可根据实际书写情况适当得分)(3分)
(2013-26)(9分)请根据所学的人体生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因为白细胞具有 作用;若给患者肌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 。
(2)义务献血时,用止血带结扎上臂后,使前臂血管隆起的结构是 ;为病人输血时应以输 为原则。
(3)正常人心脏的心房之间、心室之间是互不相通的,爬行类的心脏则是 。
(4)如果用a、b、c分别表示肺内、胸廓内和外界空气的气压,则膈肌收缩时,三处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5)正常人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 。
请在下面的坐标中画出人进食后,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





答案:26.(共9分)
(1)吞噬病菌 (其它合理答案亦可得分) 右心房
(2)静脉瓣 同型血
(3)左右心室相通(两心室相通或心室间有不完全的隔膜)
(4) c>a>b(或写成c→a →b或写成c、a 、b)
(5)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014-28)(9分)右图为人体部分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⑤为小肠内毛细血管,它主要分布在小肠皱襞上的中 ;食物中复杂的有机物需分解成 才能被小肠吸收。
(2)若图中①表示肺部毛细血管,那么结构⑧中的血为 。①处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分布特点是 。
(3)若⑤为肾脏内的毛细血管,则④比⑥内血液中明显减少的成分是 。缠绕在 上的毛细血管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新送回血液。
(4)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心脏相关腔室之间血液流动的方向 。
(5)若⑤为下肢处毛细血管,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肌肉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途径:⑤→ 。
答案:28.(共9分)
(1)绒毛(或小肠绒毛) 简单的营养成分(或小分子物质)
(2)动脉血 缠绕在肺泡壁上
(3)尿素等(或尿素、氧气) 肾小管
(4)③→⑨、⑦→⑩
(5)→④→③→⑨→②→①→体外(2分)(答不全者扣1分)
(2015-28)(8分)下图是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方框标出的结构称为 。经①过程后,血浆成分中不会减少的
是 。
(2)经过①②过程后,血液中对人体有害的代谢废物 等基本被清除。
(3)②过程消耗的氧气是通过 作用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请按顺序写出肺泡内氧气到达该处组织细胞所经过的主要血管及心脏腔室的名称 。
(4)B比A中显著增多的物质是 ,该物质主要由血液中的 运输。
答案:28.(8分)
(1)肾小体 大分子蛋白质
(2) 尿素(和尿酸)
(3)扩散 肺泡周围毛细血管→ 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内毛细血管(2分)
(4)二氧化碳 血浆
(2016-30)(8分)人体中的各种细胞需要不断地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必需及时排出,这是细胞生存的基础,下图中A~E是保证这些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器官。请回答相关问题:
(1)B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 ,使其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2)通过 的收缩与舒张,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C后,要通过 层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并由血液中的 来运输。
(3)营养物质在B中吸收进入血液后,若要在D中被利用,应先后流经与A直接相连的血管和A中的腔室依次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图中所示器官中,能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有 (填字母)。正常情况下在血浆和原尿中含量近似,但尿液中不存在的物质是 。
答案:30.(8分)
(1)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2)肋间肌和膈肌 两 红细胞(血红蛋白)
(3)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2分)
(4)C、D、E 葡萄糖
(2017-29)(8分)下列是人体部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图示,请据图回答:







(1)图甲血管①和②中血液成分的共同特点是 ;肺泡和小肠绒毛壁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
(2)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 等成分减少。某人尿检时发现大分子蛋白质超标,该人血常规检查中最可能超标的是 的数量。
(3)静脉注射治疗肾脏病变,药物到达病灶前先后经过心脏腔室的顺序依次是
(填字母);如果从③处向猪的心脏注水,水不能进入心脏的原因是 。
(4)图乙是人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BC段表示人体肋间肌和膈肌正处于
状态;证明人工呼吸有效的标志是:吹气过程中,被救者的胸廓 ,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
答案:29.(8分)
(1)含氧气丰富 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营养物质、氧气、尿素等含氮废物 白细胞
(3)CDAB 主动脉与心脏之间有动脉瓣(使血液只能从心脏进入主动脉)
(4)舒张 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
(2018-28)(9分)右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A-D表示心脏腔室,1-10表示血管,a、b表示人体的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
(1)过程a是通过 实现的。过程b表示

(2)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食物中的 ,
人体分解该物质的场所有 。用餐后,血糖浓度最高的血管是 (填数字)。
(3)与原尿相比,尿液所含物质成分及含量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
(4)有氧运动能够保障机体细胞获得充足的氧气,外界氧气至少透过 层细胞膜才能被脑细胞利用。请用图中文字、标号和箭头写出外界氧气到达脑的途径:

答案:28.(9分)
(1)呼吸运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2) 淀粉(糖类) 口腔、小肠(不全不得分) 8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9 肺→5→C→D→6→9→脑(2分)
(2018-30)(8分)“重阳登高”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登山过程中机体进行着一系列调节活动,请结合下列图示回答([]中填标号,横线上填文字):





(1)登山者能够在崎岖的山路上“平稳”前行,主要是由于[ ] 的调节作用。
(2)登山者攀登时呼吸加深、加快,这是位于[ ] 内的呼吸中枢调节的结果;出现“面红耳赤、汗流浃背”现象,说明皮肤具有 等功能。
(3)登山时手臂刮伤,缓慢流血并感到疼痛。请用图中标号和箭头写出痛觉产生的过程: 。一段时间后血流停止,这主要是
血液中 作用的结果。
(4)登高望远,远处美景反射来的光线,主要通过[ ] 的折射,在[ ] 形成视觉。
(5)图中1、2、4、7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 。
答案:30.(8分)
(1)G小脑
(2)H脑干 调节体温(散热)、排泄(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答出一项即可得分)
(3)5→4→3→2→E 血小板
(4)B晶状体 F视觉中枢
(5)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
(2019-29)以下是人体部分结构、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大写字母表示生理过程,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结构):

(1)甲图中,过程A是通过   实现的;消化道中,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   。
(2)吸收后的物质c到达脑部,需经过乙图中相关血管的先后顺序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当结构5和8舒张时,4和7所处的状态是   。
(3)丙图中的液体e与d相比,e中成分的明显变化是   ;形成液体f的基本结构是   。
(4)请从上面的图示中,列举两个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例子:   。
答案:(1)呼吸运动 唾液、肠液、胰液(缺一不可)
(2)9→2→3→1 收缩或舒张
(3)氧气、尿素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肾单位
(4)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增大了物质交换的面积;肾单位的数量多,增加了血液净化的面积;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吸收的面积等(每个1分,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