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1-20 18:0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选择题
(2013-9)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视觉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小
B.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睫状体的曲度
C.形成信号图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脉络膜和视觉中枢
D.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答案D
(2013-13)某生育期妇女患地方性甲状腺肿,有关该妇女患病期间生育孩子健康状况的推断,可以借鉴的是
A.患侏儒症的可能性最大 B.患呆小症的可能性最大
C.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可能性最大 D.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最大
答案B
(2014-13)以下是利用幼小蝌蚪和甲状腺激素探究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实验组饵料中添加甲状腺激素,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B.实验组与对照组应饲喂等量的同种饲料,放在相同的环境中饲养
C.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饲养环境应适合蝌蚪的生长和发育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蝌蚪数量应相同但大小和发育程度可不予考虑
答案D
(2016-14)视力良好的人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比较清晰,右图中参与该过程调节的结构主要是
A. ①和④ B. ④和⑤
C. ②和③ D. ③和④
答案A
(2017-11)下列各种概念的内涵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与右图所示不相符的是
A. 肾小球→肾小体→肾单位
B. 基因→DNA→染色体
C. 脊神经→脊髓→中枢神经系统
D. 吞噬细胞→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2017-13)下列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吸烟,会造成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影响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
B.当沙子进入眼睛时,应立即用水冲洗,不要揉搓眼睛,以免伤害虹膜
C.非处方药虽然可以自行购买,但都必须根据特定的医嘱谨慎用药
D.青春期应适当学习性知识,悦纳自己的性别及性征,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
答案B
(2017-14)下列有关人体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中的气体都是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运输
B.肾小管重吸收作用消耗的氧气是通过扩散作用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
C.经体循环,血液因营养物质减少,代谢废物增多,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人能够控制呼吸运动暂时停止,这说明人的呼吸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上
答案D
(2018-4)科学家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生命的奥秘。在下列科学研究过程中,主要研究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 B.巴甫洛夫研究条件反射的建立
C.孟德尔发现遗传的基本规律 D.斯帕兰札尼研究胃的消化作用
答案B
(2018-13)给健康的成年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的甲状腺激素,一段时间后发现实验鼠
A.进食量明显减少 B.体重快速增加
C.精神萎靡不振 D.放入密闭小室,更易窒息死亡
答案D
(2019-9)退役后的警犬经特殊训练可成为导盲犬。下列关于导盲犬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其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
B.它的关节包括关节囊、关节腔和关节面
C.犬敏锐的感觉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D.犬的引路行为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答案:D
(2019-14)下列对人体健康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传染病患者康复后体内一定存在相应抗体
B.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更容易被病原体感染
C.接种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的最有效方法
D.保持健康的心态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
答案A
(2019-15)如图表示青少年部分活动对能量需求的相对值(与静卧时相比),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睡觉时,脉搏变快,组织细胞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
B.静坐时,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神经兴奋性增强
C.慢走时,呼吸加快,肺静脉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
D.跑步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收缩,排汗增多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012-28)(7分)2012年5月19日,黑龙江省某煤矿一遇险矿工被困井下17天后成功获救。下面是在救援及救治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结合图示分析解答:





(1)遇险矿工的“求救声”刺激救援队员[ ]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被传递到 形成听觉。
(2)矿工被救出时需用黑布遮住眼睛,因为突见光亮后 [ ] 不能迅速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导致[ ] 受到损伤。
(3)遇险矿工被成功救出后,现场人员激动不已,此时体内 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
(4)被救矿工排便、排尿功能正常,说明脊髓的 功能正常。
(5)给矿工注射某些抗生素前要进行“过敏”试验,以防出现“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抗生素在免疫学上称为 。
答案:28.(共7分)
(1)[6]耳蜗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2)[A]瞳孔 [D]视网膜
(3)甲状腺
(4)反射、传导
(5)抗原
(2013-28)(8分)下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示B主要由 构成,A是 集中的地方。
(2)请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某人手指被蔷薇针刺后迅速缩回的神经传导途径 。该过程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
(3)该人被蔷薇刺伤后的疼痛感觉形成于 ,当再遇到蔷薇时他会格外小心,此反射类型属于 。
(4)若遮挡脑功能正常人的眼睛,用针刺其指尖后会立刻缩手,但他不知有针刺及缩手动作发生,则此人脊髓的 有可能受损。
(5)若某患者只是⑤处受损,用针刺①处,患者会出现的反应是

答案:28.(共8分)
(1)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细)胞体
(2)①→③→④→⑤→② 反射
(3)(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条件反射
(4)白质(白质里的神经纤维)
(5)能够产生痛觉,但不会产生缩手现象
(2014-29)(8分)下图是神经系统与其所调节的部分器官重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所指的结构是 集中的地方;人脑与躯体、内脏联系的通道是脊髓中的 。
(2)人形成视觉的感受器是[ ] 。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的[ ] 过度变曲,形成近视。
(3)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 ] 流入膀胱。尿液贮存到一定量就会产生排尿反射,请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 。
(4)某人由于脊髓某个部位意外受伤而导致能产生尿意但不能控制排尿,则该患者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 (填序号)。
(5)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是 。
答案:29.(共8分)
(1)神经元胞体 白质(脊神经)
(2)[③]视网膜 [①]晶状体
(3)[④]输尿管 ⑤→⑦→B→⑧→⑥(答不全者不得分)
(4)⑩ (5)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2015-29)(9分)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离不开脑和感觉器官,下图一表示耳的部分结构,图二表示脑。请据图回答:





(1)声波引起的振动在中耳和内耳的传导过程是
(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振动引起的神经冲动在 [ ] 产生。
(2)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迅速起跑,请写出这一反射的反射弧 ;比赛开始,运动员的呼吸会迅速加快,调节呼吸频率的中枢在[ ] 中。
(3)运动员准确的动作是在图二中[ ] 的协调下完成的;图一中[ ] 能够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对维持人体平衡也起重要作用。
(4)大脑皮层主要是由神经元的 集合而成;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与其它组织细胞有显著差异,这是细胞 的结果;
答案:29.(9分)
(1)1 → 3 →6 6 耳蜗
(2)听觉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骨骼肌)(2分) 7 脑干
(3) 8 小脑 4半规管 (4)胞体 分化
(2016-29)(8分)人体能够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自身调节功能失衡,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就会出现障碍。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吮吸反射的中枢位于脑干内,它是 集中的地方。象膝跳、吮吸这类反射属于 反射。
(2)进行自行车运动应佩戴头盔和护膝,因为脑内有许多控制人体重要生命活动的
需要保护,而由 组成的膝关节在该运动中容易损伤。
(3)正常情况下,各种神经冲动是沿着脊髓 内的神经纤维上、下传导。一患者脊髓某部位受伤,在遮眼状态下,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患者感觉痛但没有缩手,则受伤部位是 。
(4)激素是由 分泌的,它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作用很大,如胰岛素能调节 ,该激素分泌不足时人会患糖尿病。
答案:29.(8分)
(1)神经元胞体 非条件
(2)中枢 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3)白质 脊髓灰质
(4)内分泌腺 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2017-28)(9分)“引体向上”是常见的体育考试项目之一。以下是考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请分析回答:

(1)监考员发出“开始”口令后,学生才会实施考试,这种应答性反应过程属反射。请用字母、数字和箭头表示听觉的形成过程 。
(2)“引体向上”的身体上升阶段,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运动状态是 ;肘关节既牢固又灵活的原因是 。
(3)监考员观察完学生的动作状况后,接着做好相关记录,这一过程中眼球内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是 ,从而保证在 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4)下表是某正常人不同时段血糖含量变化统计表,据图分析,饭后2小时血糖浓度变化的原因是 。
时 间 饭 前 饭 后
1小时 2小时 3小时
血糖含量(毫克/分升) 80 138 90 86
答案:28.(9分)
(1)条件 ①→②→⑤→④→⑥→C
(2)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关节囊里外有韧带,关节腔内有滑液 (2分)
(3)由小变大 视网膜
(4)胰岛素能调节糖的吸收、利用、转化(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并加速血糖分解)(2分)
(2018-30)(8分)“重阳登高”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登山过程中机体进行着一系列调节活动,请结合下列图示回答([]中填标号,横线上填文字):





(1)登山者能够在崎岖的山路上“平稳”前行,主要是由于[ ] 的调节作用。
(2)登山者攀登时呼吸加深、加快,这是位于[ ] 内的呼吸中枢调节的结果;出现“面红耳赤、汗流浃背”现象,说明皮肤具有 等功能。
(3)登山时手臂刮伤,缓慢流血并感到疼痛。请用图中标号和箭头写出痛觉产生的过程: 。一段时间后血流停止,这主要是
血液中作用的结果。
(4)登高望远,远处美景反射来的光线,主要通过[ ] 的折射,在[ ] 形成视觉。
(5)图中1、2、4、7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 。
答案:30.(8分)
(1)G小脑
(2)H脑干 调节体温(散热)、排泄(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答出一项即可得分)
(3)5→4→3→2→E 血小板
(4)B晶状体 F视觉中枢
(5)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
(2019-27)骑行是健康和低碳环保的绿色出行方式。请回答下列骑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听到汽车友好鸣笛时,喇叭声先在耳的   内转化为神经冲动,然后形成听觉。该过程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观看十字路口的信号灯,离不开睫状肌对   的调节作用;驻车等候红灯是人对   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
(3)骑行过程中,完成各种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骑行爬坡会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调节此过程的神经中枢位于   。
(4)骑行较长时间会感到饥饿,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会   ;适度骑车锻炼能改善脑组织   的供应,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答案:(1)耳蜗 神经元 (2)晶状体 语言文字 (3)反射弧 脑干 (4)减少 营养物质和氧气(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