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免疫与健康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免疫与健康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1-20 18:0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免疫与健康
一.选择题
(2012-7)2012年初,广东某镇发生了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丙肝”感染事件。据调查,感染丙肝的居民都曾到未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的镇卫生所打过针。由此推断
A.带毒针头是丙肝的传染源
B.丙肝和肺结核的病原体具有相同的结构组成
C.丙肝属于血液传染病
D.丙肝与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相同
答案:C
(2013-12)下列对学习生物学过程中遇到的生活常识叙述正确的是
A.烟草中的尼古丁能使脂类物质沉积到血管壁上,加速了动脉硬化
B.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手指应压在手腕部外侧的桡动脉处
C.预防艾滋病所采取的普遍措施是接种疫苗
D.可根据病症,按说明书上的信息自行判断、购买药店里的药物
答案:B
(2014-14)右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答案:C
(2014-15)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的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该传染病的类型和防疫部门要求的防护措施分别属于
A.消化道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 B.呼吸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C.消化道传染病保护易感人群 D.消化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答案:A
(2015-17)下表中关于疾病的分类和预防的归纳,正确的是
编号 疾病 分类 预防措施 措施的作用
A 脊髓灰质炎 呼吸道传染病 室内通风消毒 切断传播途径
B 流行性乙型脑炎 血液传染病 注射疫苗 控制传染源
C 细菌性痢疾 消化道传染病 保证饮食卫生 切断传播途径
D 脚气病 体表传染病 服用维生素 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C
(2016-15)给儿童注射相关疫苗使其具有了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这在免疫类型和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分别属于
A.非特异性免疫、控制传染源 B.非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C.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 D.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D
(2017-11)下列各种概念的内涵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与右图所示不相符的是
A.肾小球→肾小体→肾单位
B.基因→DNA→染色体
C.脊神经→脊髓→中枢神经系统
D.吞噬细胞→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D
(2018-14)下表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出的部分法定类型传染病。叙述正确的是
类型 乙类 丙类
传染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疟疾、血吸虫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A.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通过血液进行传播
B.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是流感病毒
C.注射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注射的疫苗属抗体
D.“防疫人员穿着隔离服”属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A
(2018-20)超级细菌是因滥用抗生素导致的多重耐药菌,位居三大最难解决的感染性疾病首位。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超级细菌是营寄生生活的原核生物
B.超级细菌的形成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抗药性是超级细菌形成的有利变异
D.侵入人体的超级细菌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
答案:B
(2019-14)下列对人体健康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传染病患者康复后体内一定存在相应抗体
B.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更容易被病原体感染
C.接种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的最有效方法
D.保持健康的心态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2012-28)(7分)2012年5月19日,黑龙江省某煤矿一遇险矿工被困井下17天后成功获救。下面是在救援及救治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结合图示分析解答:






(1)遇险矿工的“求救声”刺激救援队员[ ]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被传递到 形成听觉。
(2)矿工被救出时需用黑布遮住眼睛,因为突见光亮后 [ ] 不能迅速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导致[ ] 受到损伤。
(3)遇险矿工被成功救出后,现场人员激动不已,此时体内 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
(4)被救矿工排便、排尿功能正常,说明脊髓的 功能正常。
(5)给矿工注射某些抗生素前要进行“过敏”试验,以防出现“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抗生素在免疫学上称为 。
答案:28.(共7分)
(1)[6]耳蜗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2)[A]瞳孔 [D]视网膜
(3)甲状腺
(4)反射、传导
(5)抗原
(2013-29)(7分)下图是近期在某些国家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这一类似于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通过呼吸道感染人类,该病存在人传染人的可能。请分析回答:
(1)根据传播途径判断,上述疾病属于传染病。与人体细胞相比,其病原体结构特点是 。
(2)我国已加大对来自疫区人员的检疫力度,防止该疾病传入我国。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 。
(3)许多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体内能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 ,形成由 共同组成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4)科学家在实验室内仍保留着已被有效控制的SARS病毒样本,这是为了保护生物的
多样性。
让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分别感染同种实验动物的不同个体,并观察、统计与分析其反应过程及差异,这种研究方法叫 。
答案:29.(共7分)
(1)呼吸道 没有(无)细胞结构
(2)控制传染源
(3)抗体 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4)遗传(基因)
(5)实验法
(2015-27)(8分)我们周围生活着大量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与细菌相比,真菌细胞在结构上最显著的差异是 。生物的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能够及时分解归还大自然,要靠营 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2)噬菌体在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进入细菌的只是 ,科学家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研究证明了 。
(3)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后,能刺激 产生抗体,这一过程属于 免疫。
(4)若发现在某种细菌中有一种抗病基因,该基因在玉米中不存在,如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抗病的玉米品种?(简要写出育种思路即可)
答案:27.(8分)
(1)有成形的细胞核 腐生
(2)DNA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3)淋巴细胞 特异性(后天获得的)
(4)将抗病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巧妙地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玉米体内,最终获得抗病新品种。(表述合理即可得分)(2分,两个得分点:将抗病基因分离;转入玉米体内)
(2016-27)(8分)牛肺结核病是极易在奶牛间传播的传染病。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将老鼠的某种基因转移到奶牛体内,使奶牛能抵抗低水平结核杆菌的感染。请回答相关问题:
(1)传染病具有 等特点。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牛肺结核病属于 传染病。
(2)与牛细胞相比,牛肺结核病原体的结构特点是 。该病原体通过 的方式繁殖。
(3)基因是指 ,奶牛能够抵抗低水平结核杆菌的感染,说明该基因所蕴含的遗传信息能够在奶牛体内 。
(4)上述过程所用到的生物技术属于 ,请再列举两项该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答案:27.(8分)
(1)传染性、流行性 呼吸道
(2)有细胞壁、无成形的细胞核 分裂
(3)DNA上与遗传特征相关的片段(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表达(表现)
(4)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 抗虫棉、抗冻番茄、转基因大豆、玉米、鲤鱼等(答两项即可)
(2017-27)(8分)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该病能从禽类传染给人,哺乳动物之间可通过飞沫传播。请回答:
(1)分析可知,H7N9禽流感具有传染性和 等特点,结合其传播途径判断该病属于 传染病。
(2)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属于 ;与人体细胞相比该病病原体的结构特点是 。
(3)人类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禽流感,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属于 ;
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4)为验证一种新药对H7N9禽流感的疗效,实验者给感染动物甲注射了新药,给另外一种感染动物乙注射等剂量的常规药剂。写出你对该实验的改进建议:

答案:27.(8分)
(1)流行性 呼吸道
(2)传染源 无细胞结构
(3)抗原 保护易感人群
(4)将同种、相同生理特征的H7N9禽流感感染动物若干,均分成两组实验。(2分)
(2019-28)细菌侵入人体后,人通常会借助自身免疫反应(如下图)或通过抗生素类药物消除病原体。2018年,科研人员在一美国公民尿液中发现的超级细菌,几乎对所有的抗生素都有耐药性,科学家尝试用噬菌体遏制该超级细菌的生存。请回答:

(1)图中的细胞A是   ,其产生的物质B是   。
(2)细菌一般通过   的方式繁殖后代;将感染超级细菌的病人及时隔离治疗,该预防措施属于   。
(3)在抗生素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细菌的   被定向积累,最终形成了耐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
(4)在实验室内必须用   来培养遏制超级细菌的噬菌体。请尝试写出噬菌体遏制超级细菌生存的过程   。
答案:(1)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抗体 (2)分裂(裂殖) 控制传染源
(3)有利变异 (4)活细菌 噬菌体侵入超级细菌后,以细菌体内的物质为原料,在自己遗传物质的“指挥”下制造新的噬菌体(1分),最终导致超级细菌失去致病能力(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