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题汇总八下第七单元第二章现代生物技术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题汇总八下第七单元第二章现代生物技术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1-20 18:5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下第七单元第二章现代生物技术
中考题汇总
选择题
(2015-16)克隆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克隆是生物通过体细胞进行繁殖的过程
B.克隆技术可以用来快速繁殖具有优良性状的家畜
C.克隆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生物优良性状的重新组合
D.植物的扦插、压条以及植物组织培养都属于克隆
答案:C
(2016-24)克隆技术属于现代生物技术,这项技术可用于
①快速繁殖优良家畜品种 ②培育试管婴儿 ③拯救濒危动物 ④诱导植物种子产生变异 ⑤培育杂交水稻
A.①③ B.②④ C. ①④ D.③⑤
答案:A
(2017-24)下列设想,通过现有的生物技术不可能实现的是
A.让从委内瑞拉进口的几株名贵兰花快速繁育
B.培育出吃起来带有浓浓牛肉味的土豆
C.仅依赖三只生育期的雌性藏羚羊就能繁育出雄性藏羚羊
D.让一对良种雌、雄奶牛呆在英国,就能在中国生出它们的后代
答案:C
(2017-25)25.下图环状DNA(质粒A)上含抗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由a点切开嫁接到质粒A上形成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并获取“工程菌”进行培养。结果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及抗氨苄青霉素基因都能成功表达,而四环素抗性基因不能表达。这一事实说明:
A.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B
(2018-17)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应对虫害造成的减产,科学家培育的转基因抗虫玉米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玉米种子富含淀粉,主要储存在子叶中
B.玉米茎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三部分构成
C.抗虫性状的改造是在玉米细胞内“施工”的
D.转基因玉米的抗虫变异属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D
(2018-24)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对有关生物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要在30℃~35℃的无氧环境中进行
B.人胰岛素基因能与细菌DNA拼接是因为其组成方式相同
C.克隆技术可用于快速改良动植物性状
D.干燥处理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长食品保质期
答案:C
(2019-22)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鲜牛奶在无氧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下一定能变成酸奶
B.克隆技术的原理是遗传基因在不同生物间相互交流
C.袋装蔬菜保鲜时减少氧气浓度的首要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D.无土栽培可实现清洁、高效、无污染的农业生产模式
答案D
(2019-24)下列科学研究和探索发现工作中,不是由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完成的是(  )
A.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绘制
B.转基因抗虫棉的独立研制
C.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
D.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答案B

非选择题
(2012-29)(9分)下图是吉林大学农学院奶牛繁育基地成功培育携带外源赖氨酸基因的克隆奶牛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表示 过程,b表示细胞的 过程。
(2)牛F的毛色一定和牛 的一样,原因是 。
(3)若控制赖氨酸合成的基因被成功转入并在奶牛F中得到表达,说明

(4)简述过程c的操作流程:

答案:29(9分)
(1)受精(作用) 分裂、生长和分化(分裂、分化)
(2)C 该牛为牛F提供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表述合理即可得分)
(3)基因控制着生物性状的表达(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分)
(4)将控制合成赖氨酸的基因(目的基因),转入到奶牛C的成纤维细胞内,让控制赖氨酸合成的基因得到表达。(表述合理即可得分)(3分)
(2013-31)(9分)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富含牛肉蛋白质的“马铃薯”新品种。科研人员将控制某种牛肉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移植到马铃薯的细胞内,马铃薯表现出富含牛肉蛋白质的特性,极大增加了马铃薯的营养价值。
(1)培育上述“马铃薯”新品种利用的核心生物技术是 。
(2)科学家将移植到“马铃薯”细胞中的基因破坏后,培养出的马铃薯不再含牛肉蛋白质,这一事实说明基因 。
(3)马铃薯中的蛋白质需消化成 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其吸收器官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写出两项即可)。
(4)某同学在进行“比较不同马铃薯维生素C含量”探究活动时,若让等量的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滴加的浸出液越多,则说明该马铃薯维生素C含量越 。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滴加不同浸出液时应使用 滴管。
(5)马铃薯的黄肉和白肉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基因A和a控制。若让两株黄肉马铃薯杂交,子一代出现了白肉个体。请用图解表示出基因和性状在上述亲代和子代间的传递过程。
答案:31(9分)
(1)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
(2)控制生物性状
(3)氨基酸 小肠内壁有大量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突起;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1分,答对其中两项可得分)
(4)低(或少);同一支
(5)(3分)

(注:基因型书写正确得1分,表现型书写正确得1分,图解左侧的标注全部正确得1分)

(2014-27)(8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据报道,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叫“固氮醋杆菌”的特殊固氮菌,这种固氮菌的固氮基因可植入到某些农作物植株内,使这些作物的细胞具有固氮能力,从而“捕获”空气中的氮。研究人员已经用西红柿成功完成试验,目前正用小麦、玉米等进行更大规模试验。该技术一旦推广运用,将大幅减少氮肥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
(1)与酵母菌相比,固氮醋杆菌结构上的典型特点是 。
(2)将固氮基因植入农作物植株内,所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
(3)固氮菌能“捕获”空气中的氮合成含氮无机盐,这些含氮无机盐对植物体的作用是 。
(4)西红柿种子是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应属于 。
A.孢子植物 B.单子叶植物 C.裸子植物 D.双子叶植物
(5)氮肥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易形成PM2?5,PM2?5可直接进入人的 ,引发哮喘等疾病;人体吸收PM2?5后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通过 运送到全身各处。因此,当“灰霾”来袭时,在自我防护方面你的合理建议是(至少写出2条) 。
答案:27.(共8分)
(1)无成形的细胞核
(2)转基因技术(或基因工程)
(3)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
(4)D
(5)气管和肺 血液循环
①尽量减少户外活动;②外出戴上口罩、散步和运动最好远离汽车道;③在雾大的时候,在室内也要尽量关上门窗等等(合理即可)(2分)。
(2015-27)(8分))我们周围生活着大量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与细菌相比,真菌细胞在结构上最显著的差异是 。生物的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能够及时分解归还大自然,要靠营 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2)噬菌体在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进入细菌的只是 ,科学家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研究证明了 。
(3)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后,能刺激 产生抗体,这一过程属于 免疫。
(4)若发现在某种细菌中有一种抗病基因,该基因在玉米中不存在,如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抗病的玉米品种?(简要写出育种思路即可)
答案:27.(8分)
(1)有成形的细胞核 腐生
(2)DNA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3)淋巴细胞 特异性(后天获得的)
(4)将抗病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巧妙地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玉米体内,最终获得抗病新品种。(表述合理即可得分)(2分,两个得分点:将抗病基因分离;转入玉米体内)
(2016-27)(8分)牛肺结核病是极易在奶牛间传播的传染病。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将老鼠的某种基因转移到奶牛体内,使奶牛能抵抗低水平结核杆菌的感染。请回答相关问题:
(1)传染病具有 等特点。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牛肺结核病属于 传染病。
(2)与牛细胞相比,牛肺结核病原体的结构特点是 。该病原体通过 的方式繁殖。
(3)基因是指 ,奶牛能够抵抗低水平结核杆菌的感染,说明该基因所蕴含的遗传信息能够在奶牛体内 。
(4)上述过程所用到的生物技术属于 ,请再列举两项该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答案:27.(8分)
(1)传染性、流行性 呼吸道
(2)有细胞壁、无成形的细胞核 分裂
(3)DNA上与遗传特征相关的片段(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表达(表现)
(4)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 抗虫棉、抗冻番茄、转基因大豆、玉米、鲤鱼等(答两项即可)
(2019-2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学校生物种植园内的花生为对象,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以下是他们提出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1)种植过程中,施用有机肥能够为花生的生长提供   。合理密植能够提高花生产量的主要原因是   。
(2)花生植株是由图甲中的   发育而来(填序号);由图乙可以看出花生具有独特的   现象。
(3)花生的根瘤内有根瘤菌。与花生细胞相比,根瘤菌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   根瘤菌的固氮功能由固氮基因控制,要使寄生在玉米根内的某种放线菌也具有固氮功能,简要的操作过程是   。
(4)测量发现,花生种子开始萌发到出土前,幼苗干重逐渐减少;幼叶长出后,植株干重会迅速增加。其原因是   。
答案:(1)无机盐 充分利用太阳能(或提高光能利用率)
(2)1、2、3、4 双受精
(3)无成形的细胞核 将固氮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与放线菌的基因拼接组合(1分),然后转入放线菌的细胞内,让固氮性状得以表达(1分)
(4)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增强,子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1分);幼叶长出后,因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增多(1分)(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