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5课。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开始振动,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同时,振动本身还能够引起周围的物体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音叉振动引起水面波动,认识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的,使学生真实感受以“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也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向四周传播。”之后通过制作土电话感受声音通过棉线的传播过程,初步形成对声波的认识。
第二个活动是通过研究声波在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效果,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情况进行比较,并认识到空气、固体和液体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不同的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
本课的土电话的制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该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对于棉线能够传播声音有个主观上的初步体验,价值不高,而且同后面探究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能力部分有重合,因此在设计上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整合,去掉了土电话的活动,加入了玩“传声筒”的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形式,为后面学习作出铺垫。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对声音的产生有了了解,知道物体的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是很难理解振动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但他们对水波的传播比较熟悉,可通过用不同的物质做实验的经验让他们逐渐理解这一个现象。在动手操作方面,四年级的学生热情很高,很踊跃,但对于实验的规范不熟悉,对实验的方法也没有掌握,需要通过更多的模拟示范等方式,学习如何做实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规范。
【教学风格】
梁惠芬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善于用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梁惠芬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各种教学方法运用自如,恰到好处,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实验探究,科学解释概念,注重生活迁移,通过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
仔细观察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并能够作出预测和比较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和认识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教学难点】比较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强弱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槽、闹钟,PVC管、音叉等
小组:米尺、铝箔纸条、棉绳、尼龙绳、音叉、PVC水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用时
参与
1.听到我声音的同学拍一拍手。(小声说听到我说话的同学拍两下手,口型说听到我声音的同学拍三下手)
2.刚才我说话的声音很小,远处的同学听不到,或者听不清。如果用刚才的音量讲话,有没有办法听得到?
3.通过PVC管子,你听到了,说明声音从管子里传过去了,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声音的的传播。(板书课题)
安静倾听,但还是听不清楚。
个别学生从PVC管子听到了教师的说话。
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入课题。
3分钟
探究
(一)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1.同学们从管子里听到了老师的声音,说明声音是在直线的管道里传播,那如果管子是拐了弯的或者是分了叉的,我们还能够听得到声音吗?
2.实验体验。
3.汇报体验情况。
4.小结:空气能够传播声音,在没有管子限制下,声音会向四面八方传播。
5.如果没有空气,声音还能够传播吗?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6.小结在真空中物体依然振动,但没有了空气声音就不能传播了。
(二)探究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我们以音叉来作为音源。大家能听到敲击过音叉的声音吗?
2.把振动着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出现怎么样的现象呢?
3.振动的音叉引起了水的振动,形成了波纹,我们把这种波纹称为水波。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像水波一样向四面八方传播。声波遇到了空气,会使空气产生振动,声音就通过空气传播到了另一个地方。大家静静倾听感受一下这个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
4.空气能够传播声音,那固体能够传播声音吗?你可以怎样利用面前的PVC管和音叉来进行研究呢?
5. 利用PVC管能否感到音叉振动?利用PVC管能否听到音叉声音?让我们先来猜测一下。
6.怎样实验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呢?大家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呢?请一个小组来试试看。师生共同完成PVC管传播声音的记录表。
7.声音在其他的固体中能够传播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棉线,木尺,白色的尼龙绳,色的棉线,它们能够传播声音吗?传播声音的效果怎么样?先请小组讨论,把猜测结果填在表格内。
8.领到材料,小组合作实验,及时做好记录,并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果。
9.汇报实验结果。
10.小结: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同时也引起周围固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向四周传播。不同的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是不同的。
(三)探究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
1.声音能在空气和固体中传播,那在液体中呢?
2.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把响着的闹钟密封好放入不同的液体里,听听能否听到铃声。
3.小结:闹钟振动发出声音,同时也引起周围液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向四周传播。(完成板书)
用PVC管子做传声筒游戏,体验声音在管子里的传播。
请个别小组介绍自己的体验。
观看视频。
仔细倾听,描述音叉发出的声音。
认真观察,回答有波纹出现。
理解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学生大胆预设实验研究的方法。
师生共同猜测实验结果。
一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示范实验探究的方法。
小组讨论猜测材料的传声能力。
小组实验探究。
分享实验的结果和体验。
猜测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体会。
观察倾听。
理解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播。
引导分享
知道空气是声音传播的重要介质。
为下面实验中听到的声音是否音叉的声音作铺垫。
讲授法介绍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明确探究要求,实验规范。
经历提出问题——猜测——探究——得出结论——交流的完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观察发现,知道液体能够传播声音。
10分钟
15分钟
5分钟
解释
1. 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声波遇到周围的空气、液体和固体,使它们也振动起来,声音就向四周传播出去了。
2. 那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呢?你能够用今天学到了知识解释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吗?
3.出示配诗图画《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问什么小朋友这么怕小鱼受惊?
学生解释生活现象。
运用所学知道解现象,进一步理解声波的传播。
4分钟
迁移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继续研究什么?
2.更多关于声音的科学,我们将在日后继续进行研究。
学生分享收获。
总结评价,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欲望。
3分钟
评价
适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学生自评。
生生互评。
师生评价。
适时点拨。
贯穿全课进行。
【板书设计】
《声音的传播》实验记录纸
第( )实验小组
实验方法:
1.拉紧 2.敲击 3.触碰 4.倾听
实验情况记录表:(能的打√,不能的打X)
材料
PVC管
木尺
棉线
尼龙绳
铝箔纸
项目
预测
记录
预测
记录
预测
记录
预测
记录
预测
记录
能否感到音叉振动
能否听到音叉声音
传声效果
(按照从最好到最差分别用1、2……5表示)
结论:
振动的音叉(能 ,不能)引起固体振动;
声音(能 ,不能)在固体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