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课件(15张ppt+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5 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课件(15张ppt+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1 15:35:22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雁门太守行
——李贺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一读诗文,感受音韵美。
要求:1.读准字音
雁门太守行 李贺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sài yān 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读诗文,感受音韵美。
要求:1.读准字音
2.熟读成诵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二读诗文,领会意境美。
要求: 1.读通句意 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怎样的故事。
2.读出画面 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有声有色的画面? (发现字、句中的妙处,讲出自己的疑惑。)
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翻译诗句 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首联:危城将破,敌兵压境。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颔联:气氛紧张,严阵以待。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颈联:寸土必争,奋死抗战。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尾联:夜袭敌阵,报效朝廷。
三读诗文,领悟内涵美。
要求: 能描绘出如此悲壮的战争风云,作者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知人论世 李贺唐代诗人,出生于破落贵族之家,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虽才华横溢,但遭人忌妒,借口他父亲李晋肃名字中的“晋”与“进士”中的“进”同音犯讳,被考官取消参加进士科考的资格。
他一生体弱多病无法参军立功。
因此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作者引用“黄金台”这个典故的用意:
①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②同时也反映了时值青年的诗人已经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壮志。主题思想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描写并歌颂了守城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