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12-18 19: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地理》
必修3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相关地图,并总结归纳区域农业发展的基本分析思路。
2、阅读相关图表,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背景和社会背景。(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掌握区域农业发展开发的分析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课时安排:2课时一、区域概况 (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经济)农业布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粮基地建设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三大农业生产区域: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知识结构地理条件我国东北区域农业发展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农业发展方向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一、区域概况(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经济)发展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
2、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3、根据区域内部,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1.位置和范围:位于我国东北部(我国领土最东、-120度以东,最北——40度以北的地方)包括东北三省黑、吉、辽以及内蒙古东部,面积12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9%,人口11533万,占全国的9.5%≥10℃积温自南向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大小兴安岭山区低于2 400℃北部,最北端在1500℃以下大部分地区,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兴安盟和哲里木盟、延吉盆地多为2 400~3 000℃。 南部沿海可达3 600℃吉林省西南部、赤峰市
辽宁各地在3 000℃以上2.气候与主要农作物南部辽南地区处于暖温带北缘北部大兴安岭北坡为寒温带 雨量适中  本区降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生长期降水量(5~9月)小麦、大豆、玉米三大作物需水量一般为350~500毫米。
由此来看,正常年生长季节降水量基本上可满足旱田作物的需要。东南部山区多达900毫米以上西部地区仅350毫米左右重点产粮区松辽平原在500毫米左右三江平原大部分地区为400~450毫米气候温和  本区大部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思考1、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家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的优势。2、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3、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作到一处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返回地形河流3.地形、土壤—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为三大林区之首
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喜玛拉雅山南坡)
东南林区(人工林)①山环——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森林资源优势分析1. 全国最大的林区 面积约5000万公顷,
占全区面积的42%。2.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森林木材蓄积量占全国的1/3,1995年木材产量占全国的38.4%。3.宜林地广。4.树种丰富兴安落叶松——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红松——小兴安岭——温带针阔叶混交林③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东北平原,面积35万平方千米。为我国三大平原之首②水绕:
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鸭绿江、图们江、
辽河土地资源分析1.耕地面积广大,集中连片 占全国的1/5,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之首,为我国人均水平的2倍左右,大面积耕地集中分布在辽河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还有一些分布于山前台地及山间盆地和谷地。2.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黑土(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松嫩平原的中西部),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3. 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地势平坦,坡度小于1°,耕地集中连片。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5%~7.5%,全氮含量为0.15%~0.35%,是我国耕层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东北地区现有草原面积近3000万公顷,占全草原面积9.3%,多为森林草甸草原,为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草场资源4.社会经济条件:是我国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①农业:
农、林、牧、渔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有我国的两大商品粮基地和糖料基地。②工业 基础:
钢铁(鞍、本)、机械(沈、哈)、石油(大庆、辽河)、化工(大连、抚顺)为主导的重工业体系。
农业机械制造是发展较快的部门。 东北区是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较雄厚的大经济区。这里地平、土肥、林丰、矿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大豆、木材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③ 交通发达;开发晚,人口密度低社会经济条件工业部门齐全,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交通便利,促进商品粮交易
政策支持东北地区地理条件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气候条件地形、土壤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活动: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农业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作的需求量大。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谢谢观赏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