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昆明的雨》(精选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昆明的雨》(精选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2 10:55:48

文档简介

17 昆明的雨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词语的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辟邪(bì) 缅桂花(miǎn)    连棉不断
B.彩釉(yòu) 黄焖鸡(mēn) 张目结舌
C.炽红(chì) 密匝匝(zā) 乱七八糟
D.德熙(xī) 牛肝菌(jùn) 鲜庾
2.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________。
(2)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________比牛肝菌高。
(3)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________了。
A.旺盛 格调 柔和    B.旺盛 情调 温和
C.茂盛 格调 柔和 D.茂盛 情调 温和
3.下列对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引号表强调)
B.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破折号表解释说明)
C.卖杨梅的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破折号表声音的延长)
D.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引号表讽刺和否定)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
(2)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    )
(3)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    )
5.下面句子的主干,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海燕飞翔)
B.细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菌发挥作用)
C.队伍靠着闪电的光亮辨识路径。(队伍靠着光亮)
D.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我看见过仙人掌)
6.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没有长篇大论地描写昆明的雨景,而是通过写昆明雨季中的菌子、仙人掌、杨梅、缅桂花来烘托昆明雨季的明亮、丰满而颇具柔情。
B.描绘昆明雨季的特点时,作者用了“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这典雅别致的诗句,描绘出昆明雨季水分充足、植被繁茂的特点。
C.结尾处的诗画龙点睛,描绘出作者与朋友雨中喝酒的情景,表现出因雨所致的百无聊赖,表达了淡淡的焦虑、哀愁。
D.质朴简练的语言,有趣逗人的典故引用,深化了文章的意境;行云流水的结构,不拘一格,看似平淡,却充满着诗情画意。
二、阅读
【2019年中考甘肃兰州卷】
雨天的狂欢
李成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出去玩了,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志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象,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比如夏天暴雨如注的当顷,我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雀跃。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因为夏日村里人常常都很忙,无暇顾及玩乐尤其是集会——而“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会有的。那么是什么时候呢?是寒冬或春初所谓“春寒料峭”的日子,田间农事已了,而天气已然或仍然寒冷,适合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取暖,欢乐地度过一天时光。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是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我们那间公屋是叫作“大厅”的,或许在旧时代正是某个“大户”的厅堂,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致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丛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键子,那自己扎的羽毛键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招呼一声:我们换个地方玩吧!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在冬天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哦,这是个好地方!
⑦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两间空地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一一搬演,想玩点新鲜的。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这些家伙什谁会使呀?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梨,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掼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锹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也就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冬去春来,伙伴当中就有人再也不去上学了,他们跟从父辈到田野上学做农活,追随的也是与先辈一样的人生。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参加狂欢“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披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幕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
(有删改)
7.雨天“我们”有哪些“开心的事儿”?请简要概括。


8.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②段画线处删去?请说明理由。


9.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1)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一般什么情况下说“果然”?“果然”用在这里,流露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


(2)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为什么是“不自觉地”?你如何理解?)


1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狂欢”含义的理解。








17 昆明的雨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词语的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辟邪(bì) 缅桂花(miǎn)    连棉不断
B.彩釉(yòu) 黄焖鸡(mēn) 张目结舌
C.炽红(chì) 密匝匝(zā) 乱七八糟
D.德熙(xī) 牛肝菌(jùn) 鲜庾
【答案】C
【解析】A.绵 B. mèn D.腴
2.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________。
(2)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________比牛肝菌高。
(3)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________了。
A.旺盛 格调 柔和    B.旺盛 情调 温和
C.茂盛 格调 柔和 D.茂盛 情调 温和
【答案】A
【解析】旺盛着重指生命力强。格调指风度;仪态,也指文章的风格。情调基于一定的思想意识而表现出来的感情格调。茂盛着重指长得多而茁壮。结合语境,选A。
3.下列对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引号表强调)
B.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破折号表解释说明)
C.卖杨梅的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破折号表声音的延长)
D.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引号表讽刺和否定)
【答案】D
【解析】引号表特定称谓。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
(2)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    )
(3)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    )
【答案】引用 比喻 拟人
【解析】引用“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比喻“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拟人“爬在架上”。
5.下面句子的主干,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海燕飞翔)
B.细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菌发挥作用)
C.队伍靠着闪电的光亮辨识路径。(队伍靠着光亮)
D.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我看见过仙人掌)
【答案】C
【解析】句子的主干应为:队伍辨识路径。
6.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没有长篇大论地描写昆明的雨景,而是通过写昆明雨季中的菌子、仙人掌、杨梅、缅桂花来烘托昆明雨季的明亮、丰满而颇具柔情。
B.描绘昆明雨季的特点时,作者用了“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这典雅别致的诗句,描绘出昆明雨季水分充足、植被繁茂的特点。
C.结尾处的诗画龙点睛,描绘出作者与朋友雨中喝酒的情景,表现出因雨所致的百无聊赖,表达了淡淡的焦虑、哀愁。
D.质朴简练的语言,有趣逗人的典故引用,深化了文章的意境;行云流水的结构,不拘一格,看似平淡,却充满着诗情画意。
【答案】C
【解析】表现了作者因雨而惬意放松的心情。
二、阅读
【2019年中考甘肃兰州卷】
雨天的狂欢
李成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出去玩了,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志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象,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比如夏天暴雨如注的当顷,我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雀跃。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因为夏日村里人常常都很忙,无暇顾及玩乐尤其是集会——而“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会有的。那么是什么时候呢?是寒冬或春初所谓“春寒料峭”的日子,田间农事已了,而天气已然或仍然寒冷,适合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取暖,欢乐地度过一天时光。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是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我们那间公屋是叫作“大厅”的,或许在旧时代正是某个“大户”的厅堂,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致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丛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键子,那自己扎的羽毛键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招呼一声:我们换个地方玩吧!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在冬天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哦,这是个好地方!
⑦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两间空地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一一搬演,想玩点新鲜的。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这些家伙什谁会使呀?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梨,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掼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锹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也就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冬去春来,伙伴当中就有人再也不去上学了,他们跟从父辈到田野上学做农活,追随的也是与先辈一样的人生。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参加狂欢“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披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幕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
(有删改)
7.雨天“我们”有哪些“开心的事儿”?请简要概括。


8.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②段画线处删去?请说明理由。


9.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1)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一般什么情况下说“果然”?“果然”用在这里,流露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


(2)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为什么是“不自觉地”?你如何理解?)


1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狂欢”含义的理解。

【答案】
7.夏天,孩子们拦水建“坝”,提“闸”泄“洪”;寒冬或春初时,“小孩子们在公房给大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大孩子们在队屋拿起农具操练“种地干活”。
8.不同意删去。选文画线处写“我”在家的百无聊赖,其实是在为后文写“许多开心的事儿”作铺垫,为写“狂欢”蓄势。
9.(1)在实际情况与预料的情况相符下说“果然”。这里表明孩子们期待自己的展示能够博得大人们的喝彩欢呼,以及这种愿望实现后的幸福和满足的心理。
(2)“不自觉地”写出了孩子们下意识的本能反应,表现出孩子们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养成的懂事、勤快和准备着挑起生活重担的优秀品质。
10.①无忧无虑的孩子们雨天聚集在“大厅”和队屋,纵情欢乐,好玩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②农闲时的大人们雨天聚集在“大厅”,围观孩子们表演,纵情欢愉,单调沉闷的情绪得到充分释放。
【解析】
7.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按要求找出事件,再用简洁语句概括即可。文章开篇先写下雨天的无聊,引出对雨天快乐的回忆。第三段写的是夏天暴雨中我们筑坝闸的快乐;第四、五段写的是春寒料峭时我们在大厅“舞台”上表演的快乐;第六、七段则重点写了我们在队屋里对各种农具操练的快乐。
8.本题考查句子作用的分析。阅读文章第二段画线句子,主要写了雨天的令人讨厌,枯燥无味,除了读书便只能在家里看着别人在雨中“出丑”。结合下文内容来看,句子一是表现了儿童好动、爱玩的天性;二是以这种无趣自然引出下文对雨中趣事的回忆,并形成对比,突出雨中的快乐。因此这段是不可删去的。
9.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赏析。第一句中的“果然”是一个副词,表示事情的结局与所料所说的相符。结合此段前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果然”一词,表现出孩子们尽其所能的表演,目的是为了引起大人们的注意与夸奖,而这种目的达到了,心里无比的开心。第二句中的“不自觉”意思是不由自主地,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农具的熟悉与亲近感,根据第八段的内容,可知原因在于他们生活在农村,并且他们今后也要像父亲一样过上这样的生活。
10.本题考查标题中关键词的理解。“狂欢”表示人物心情的愉悦,以一个“狂”突出这种愉悦的程度。作者在文中回忆了三件雨中所做的快乐的事,第一件雨中嬉戏的事,“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可以看出只是一般玩耍的快乐,程度并不深。第二件在大厅中,大们眼前的各种“才艺”表演,“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毽子,那自己扎的羽毛毽子漫天飞舞”,其目的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这种乐趣是一种才能的表现,是一种希望得到父亲肯定的表现。第三件是对各种农具的操练,表现孩子们对各种农事活动的熟悉,以“狂欢”一词突出玩乐的投入、开心,以此表现孩子们对生活、对劳作的热爱。根据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